

中國是世界上薯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其中馬鈴薯和甘薯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薯業發展在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加強我國薯類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產品貿易,進而推動產業化發展,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在廣泛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結合“中心”職能,于2010年創辦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簡稱“薯博會”),目前該展會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個國際性的業界交流活動,迄今已成功連續舉辦五屆。
五年來,薯博會集技術流、產品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于一體,已逐漸成長為一個有自身特色的交流平臺。初步形成了起點高、專業性強、產業鏈完整和國內外參與廣泛的特點。
薯博會伴隨中國薯業共同成長、共同壯大,展覽模式逐漸形成,形式不斷創新,內涵不斷豐富。歷屆展會的規模在8000-10000平方米,依舉辦地點不同,國內外參展商在180-220家,專業觀眾3000-4000人。展覽和展示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等薯類作物科研、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最新產品和技術,展區分為國際/省區展區、育種與繁育、設備與技術、薯類及其產品、生產資料及信息服務等展區。根據展覽舉辦地的特點,展會先后舉辦了馬鈴薯機械現場示范、馬鈴薯生產田間考察、薯類食品烹飪、薯類攝影大賽等活動。
五年來,薯博會得到廣泛支持與參與。中國作物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甘薯專業委員會;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中國淀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淀粉專業委員會、甘薯淀粉專業委員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食品專業委員會等均為展會的支持單位。展會也得到馬鈴薯主產區的歡迎和支持。內蒙古、山東、北京積極申請承辦工作,甘肅、貴州、內蒙古、寧夏、河北、廣西、遼寧等主產區每年利用這個平臺展示本省薯業發展成就,宣傳地方產業政策。
五年來,薯博會為薯業國際合作牽線搭橋。國際馬鈴薯產業界的參與度高是薯博會的鮮明特點之一。歷屆薯博會國際展商的比例均達到20%,許多全球知名的馬鈴薯企業均將薯博會列為每年最重要的營銷活動之一,薯博會已成為國外企業了解和開拓亞洲市場的重要渠道。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五年來走過的歷程吧。
2010:邁出可喜的第一步。當年4月15日-17日,薯博會初次亮相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相關領導高度支持,業界人士積極響應。初次辦展即奠定了高起點、產業覆蓋全、國際性強和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展覽面積近10000平方米,展位300多個,13個國家的200家企業參展,專業觀眾達4000多人。展覽覆蓋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同期舉辦了中國國際薯業高峰論壇、新產品發布會、“紅薯之路”國際研討會、荷蘭-中國馬鈴薯產業研討會、馬鈴薯加工種植產業化論壇、木薯發展國際研討會等多場專業化活動。同時展會確定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化運作方向。
2011:鞏固基礎,穩步發展。2011年4月20日-22日,第二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繼續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順應產業發展,本屆薯博會擴大馬鈴薯機械展區,并考慮薯業在我國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將馬鈴薯扶貧發展作為薯業高峰論壇的主題。本屆展會展覽面積8000平方米,展商近200家。展會鞏固了產業覆蓋全、國際性強的特點,商業化特點開始顯現,較之首次展會政府組團比例相對高的情況,獨立參展商數量增加。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展會的特裝比例也顯著提高。
2012:促進地方薯業發展,展會落戶馬鈴薯主產區。2012年7月24日-2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展會由農業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本著服務地方產業發展,促進國際和區域合作的宗旨,展會特別強化了內蒙古本地馬鈴薯產業的宣傳,使展會服務地方薯農。為提供更多經貿及技術信息,展會同期舉辦了馬鈴薯產業發展論壇、中泰木薯貿易洽談會、中荷馬鈴薯加工與倉儲技術對接活動等。本屆展會規模8000多平方米,展商260多家,專業觀眾3000余人。通過本次展會,薯博會積累與地方合作的經驗,在辦展模式上實現了突破。
2013:提升質量,繼續前行。2013年第四屆薯博會回到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由于同上次薯博會間隔較短,我們為這屆展會制定的目標是提高質量、控制規模、提高展會效率。展會展出面積5000余平方米,展商140余家,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專業觀眾2500余人。本屆展會甘薯是亮點之一,甘薯參展商占展商比例18%,展會同期還召開了國際甘薯生物育種研討會和甘薯加工產學研交流研討會。本次展會盡管規模不大,但呈現的特點顯示了展會初步影響力的形成,幾年來,薯博會已經有了相對固定的國內外展商,許多國際性薯業公司已將薯博會作為常規的營銷活動平臺。
2014:資源共享、豐富內涵。2014年4月18日-19日,薯博會來到我國中東部馬鈴薯主產區山東省滕州市,與第六屆中國(滕州)馬鈴薯節共同舉辦。本屆展覽是推動馬鈴薯主產區發展的又一次成功嘗試。繼承和發揚以往薯博會特點的基礎,結合滕州馬鈴薯產業特點,展會在展覽形式、活動內容和參與群體方面均取得新的突破。展覽設置田間展示內容,示范和宣傳滕州早熟、高產經驗;整合相關資源,展會期間舉辦多次同期活動,包括馬鈴薯產業論壇及滕州馬鈴薯訂貨會、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班、國際馬鈴薯倉儲技術交流會、由展商主辦的馬鈴薯機械及農藥培訓班等等,這些高端的活動得到當地薯農的熱烈歡迎。更有馬鈴薯攝影大賽和烹飪大賽,將滕州傳統的文化活動推向全國。
2015:期待史上規模最大“薯博會”。第六屆薯博會將于7月28日-29日在北京市延慶縣八達嶺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本屆“薯博會”在規模、層次、產業覆蓋和國際化程度方面均創出歷史新高。其中,展覽面積近1.5萬平方米,共設448個展位,為歷屆最大;展會同時吸引了來自荷蘭、德國、智利等11個國家的42家國外展商參展;參展團體的業務范圍涵蓋科研、生產、農化、加工等馬鈴薯全產業鏈條,參展機構包括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中國農科院等科研單位,“雪川”、“弘基”等國家農業龍頭企業,也包括馬鈴薯生產現代化所依賴的農機企業,格力莫、農機美諾,以及“拜耳”、“杜邦”、“先正達”、“巴斯夫”等跨國農化企業,參展團體“含金量”為歷屆最高。
本屆“薯博會”秉承展會一貫傳統,全面展示國內外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等薯類作物在科研、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的最新產品和技術,為中外薯業國際合作與交流、促進我國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探索馬鈴薯主食產品發展途徑提供合作交流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結合年初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本屆“薯博會”將主推一系列形式豐富、亮點紛呈的主食產品體驗活動。展會首次設立了1000余平方米的馬鈴薯主食廚房,設立現場演示區、互動品嘗區和科普展示區等3個區域,展示烘焙食品、蒸制面食、健康飲品等6大類100多個品種,為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助力。
走過五個年頭的薯博會將迎來繁榮的第六年,我們期待著它的繼續成長,我們努力使它為中國薯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