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尚友+孫福有

莊河大骨雞是我國著名的優良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種。2006年,莊河大骨雞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大連首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時也成為東北地區首例通過該項認定的動物性地理商標。日前記者在基層一線采訪過程中了解到,莊河大骨雞在拉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農村老大嫂,架起大鐵鍋,燒著大柴棒,燉著大骨雞。”這是流傳在大連莊河的一段民謠。擁有200多年歷史的莊河大骨雞,自打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之后,更是名聲遠揚。然而前幾年,關于大骨雞“真假難辨”的消息卻屢次見諸報端,坊間甚至一度有“莊河已無正宗散養大骨雞”的說法。這一切,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莊河市農發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市場上的確有不法商販銷售假冒的莊河大骨雞,但這并不等于“莊河已無正宗散養大骨雞”,他可以帶我們去親眼見識一下正宗的莊河大骨雞。
金雞高唱富裕歌
據說,莊河大骨雞只適合散養,在野外覓食草葉、草籽、昆蟲、五谷雜糧,所以養殖場也大都位于偏遠山區。
農發局的工作人員帶著記者,驅車行進在光明山鎮小營村顛簸的鄉間碎石路上,繞了好幾個大彎,終于遠遠聽見清脆的雞鳴聲。工作人員說,這就是大骨雞的叫聲。
雞鳴聲漸行漸近,記者在一個偏僻山頭上,見到了65歲的劉洪勝和他飼養的正宗莊河大骨雞。
大骨雞在冬天是最漂亮的,尤其是那些體軀高大的成年公雞,個個都是大長腿,一身火紅色的羽毛在太陽的照射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走起路來趾高氣揚,黑緞一般的尾羽被山風一吹,特別威風……
老劉告訴記者,自己十幾年前承包了這片荒山,2009年退休后就在山上蓋了雞舍,基礎設施投了10多萬元。2010年,他開始飼養大骨雞,第一年就養了1000多只。“我這里的大骨雞血統純正,不吃任何加工飼料,滿山遍野地跑,每天按時再給點苞米、豆粕就行了。雞長大了一點不愁賣,春節前更是供不應求,像盤錦的一家公司,每年都到我這訂一百多只……”
第一年養大骨雞掙到錢后,老劉一發不可收拾,此后每年他都養1000多只,經濟收入相當可觀。今年,大骨雞的收購價格漲到了25元一斤,老劉已經賣了幾批,還剩下300多只母雞和100多只公雞。
老劉現在一個人住在山上,每天像家人一樣跟大骨雞朝夕相處,看著金色的大骨雞,他感覺自己的生活不僅淡然快樂,更充滿希望。
“目前,莊河大骨雞的飼養總量已達近500萬只。莊河有20萬農戶,每家養十只八只大骨雞很平常,北部山區的農戶每家能養五六十只。養殖100只以上的專業戶約有1000多戶,像老劉這樣養1000只以上的能有四五十戶。養殖大骨雞已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農發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大骨雞名揚天下
在位于新華街道暖水村的莊河市大骨雞繁育中心,記者見到了負責主管技術工作的宋天玉副主任。
宋天玉是當地有名的大骨雞繁育專家,同時也是莊河大骨雞產業發展的見證人和親歷者。他1977年參加工作,2012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回來,繼續從事大骨雞的保育工作。
和大骨雞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宋天玉,對這一莊河特色名品有著很深的感情。他介紹說,莊河市大骨雞繁育中心的前身是大骨雞育種場,1959年開始建廠,1963年開始投產,1980年成立莊河市種雛廠,在此基礎上,1998年成立了莊河市大骨雞繁育中心,2008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大骨雞保種場。直到現在,他們仍然在堅持搞大骨雞品種保護與選育工作。僅去年一年就向社會提供純種雞雛97萬多只,種蛋80多萬枚,產品已銷往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山東、河北、北京及遼寧各地,外銷量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說起大骨雞,宋天玉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就有‘蒙古馬、秦川牛、莊河雞、長白豬四大名牌的說法。咱莊河大骨雞素以腿高脛粗、骨骼粗壯、毛色鮮艷、肉質鮮美、蛋大殼紅而著稱。當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下,相關部門齊心協力讓原本默默無聞的大骨雞名揚天下,全市大骨雞存欄量最高峰時達到1000萬只,還出口日本,在國際市場上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宋天玉滿臉的自豪,“如果大骨雞現在能達到每年1000萬只的產量,僅在莊河大骨雞產業鏈上,保種和養殖環節會產生3000多個就業崗位,加工環節會增加60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零售和其他諸如運輸存儲環節也會產生3000多個就業崗位,加上帶動其它產業,每年至少能提供20000多個就業機會。”
舌尖上的莊河味道
中國雞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傳統的八大菜系中,川菜有辣子雞、浙菜有壇子雞、徽菜有甜蜜嫩雞、粵菜有涼凍金鐘雞、魯菜有炒雞絲蜇頭、湘菜有酸辣雞丁、閩菜有熗糟雞脯、蘇菜有燉鍋雞腿等以雞為食材的美食,無雞不成宴,已成為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喧囂的都市人日漸傾心滿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美食,強調農、粗、野、不對稱和隨意性,鐘情于最普通的食材,農家散養的土雞、笨雞日益成為食客餐桌的重要美食。據檢驗:莊河大骨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其脂肪含量是普通肉雞的84.5%,蛋白質含量是普通肉雞的110.3%,鐵含量比普通肉雞高64%,鎂、銅、錳等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肉雞高30%以上,堪稱綠色食品,可謂天賜良雞。
大骨雞的食用方法很多,以燉大骨雞最受歡迎。燉大骨雞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1、B2等多種營養成分。其原因在于莊河大骨雞脂肪與膽固醇含量低,燉好之后湯鮮油少。雞肉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所含的磷脂類營養素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是我們日常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
“大骨雞有營養,而大骨雞蛋的營養同樣不容小覷!”宋天玉告訴記者。大骨雞蛋以蛋大、營養價值高著稱。其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良好作用,可延緩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記憶力。大骨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大骨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其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鋅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大骨雞蛋中幾乎含有人體所有需要的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為“理想的營養庫”,營養學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據說,堅持適量吃大骨雞蛋,是不少長壽者延年的經驗之一。
品牌重建正當時
欣喜之余,宋天玉對莊河大骨雞產業發展也心存憂慮。“大骨雞長得慢,五個月才長能到六斤重,雖然肉質沒的說,但飼養成本太高。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個別飼養戶受眼前利益驅使,從外地引進三黃雞和快麻雞飼養,這兩種雞長相近似大骨雞,但生長期短,通常三個月出欄,肉質差。不法商販拿它們冒充大骨雞到市場銷售,外行人根本辨別不清。這對大骨雞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約。長此以往,不僅會毀掉莊河大骨雞的品牌,更使這一地方良種有滅絕的可能。”
在宋天玉看來,莊河大骨雞品牌之所以沒能持續叫得更響,主要原因是市場上魚目混珠,所以如何保種提純應該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保種就是保基因,根據目前大骨雞的實際情況,必須進行適當的選育才能保證種雞群的純度,才能把真正的大骨雞遺傳基因通過活體保存起來。之后把選育成果應用于企業,使企業的大骨雞性能、質量始終處于市場的制高點,這樣大骨雞市場才能重新活躍起來。
無獨有偶,莊河市農發局副局長徐曉峰同樣認為,要重塑莊河大骨雞的品牌,就必須從“正本清源”做起,重點保護大骨雞物種資源的特性、特色,穩定大骨雞體大、蛋大、肉質鮮美的遺傳獨有特點,使這一資源得以延續。
據了解,在政府主管部門支持下,莊河市大骨雞繁育中心目前已采取建立系譜檔案,加強核心群選育質量;穩定大群遺傳結構,提高基礎群種雞的選育質量;加強免疫、提高雞體免疫力,防止傳染病的發生;繼續開展規劃區內保種,保持大骨雞遺傳資源多樣性等方式,按照大骨雞品種與遺傳資源保護要求,努力做好品種保護工作。
與此同時,他們還非常注重保種與開發利用并舉,組建起了大骨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成員戶的拉動,帶動周邊地區農戶參入大骨雞的發展。使大骨雞品種資源得到保護,又增加了社會效益,達到以用促保目的。
莊河市農發局副局長徐曉峰表示,做好大骨雞品種資源和遺傳資源保護,使原始的品種繼續延續下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工作。他們還將協同有關部門,以此為突破口,打造地方品牌,完成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