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尚友+楚牧+張雷雷



咸鴨蛋古稱咸杬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國特色菜肴,深受老百姓喜愛。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干活有力。因此,咸鴨蛋是“補夏”首選。作為一種地方特色農產品,莊河咸鴨蛋憑借“蛋黃松沙油、蛋白鮮嫩細”的特點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產自莊河黑島鎮的“島蛋王”咸鴨蛋,已成為中國蛋品加工品牌中的佼佼者。然而,“島蛋王”的成名之路卻并不平坦。
落戶黑島鎮
黑島鎮山南頭村背山面水,大連川野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里。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吳冠南,就是“島蛋王”的品牌創始人。就在記者來到公司時,他正在大院忙著接待一位從營口遠道來購買咸鴨蛋的客戶。
“我們公司沒有專業的銷售人員,所有客戶都是主動找上門來的。”吳冠南笑著說。
“島蛋王”的品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這種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究竟是怎樣形成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還得從頭說起。
10年前的一天,有莊河老鄉送給吳冠南一些原生態的“黑島鴨蛋”。吳冠南覺得很好吃,便將鴨蛋送給身邊朋友一起分享,結果大家全都贊不絕口。這讓學畜禽養殖專業出身的吳冠南從中看到了商機。2005年7月,剛過不惑之年的他毅然辭去在大連一家中日合資企業的高管工作,帶著16萬元啟動資金,只身一人來到黑島鎮,創辦了大連川野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一來這里,我就被當地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吸引住了。這里不僅環境好,而且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從而為蛋鴨的養殖提供了良好的飼養環境,難怪黑島青鴨下的鴨蛋會這么美味。”
黑島青鴨是山東鴨與莊河當地鴨雜交而成的品種,當地人養黑島青鴨的歷史已有數百年。黑島青鴨黑背白嗉,體大腹垂,每只鴨子年產蛋約為220枚左右。當地獨特的沿海環境造就了黑島鴨蛋的獨特品質,不僅個大、味美,而且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腌制后的黑島鴨蛋蛋黃為橙色,具有松、沙、細、嫩和流油的特點,聞名東北。吳冠南創業之初,當地有個叫作“黑島鴨蛋”的品牌已經很有名氣,不少來莊河旅游的游客都喜歡購買一些“黑島鴨蛋”,回去饋贈親友。這些對吳冠南創業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要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創業,剛開始當然是特別艱難。那時候,整個公司只有我一個人。到了晚上自己睡在鴨棚旁邊,聽見外面風吹樹葉沙沙響,心里直發毛!只能把被子蒙在頭上,逼著自己趕緊睡,因為第二天還得早起干活。最慘的是有一天,因為趕上郵政系統升級,我存折里的錢取不出來。那時候我在這里一個人也不認識,想借錢都沒處去借。手里只剩下了一塊錢,到中午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沒辦法,只能堅持。人能挺著,鴨子可受不了,一個勁兒嘎嘎地叫。我怕把鴨子餓出毛病,就忍著餓到旁邊的苞米地里拔草喂它們。就這樣,我和鴨子愣是等了一天一宿,實在是太難了!”
吳冠南飼養的第一批鴨子終于開始下蛋了,得益于“黑島鴨蛋”的品質和名氣,很快就打開了銷路。手里有了錢, 吳冠南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建起自己的養殖基地;二是注冊自己的商標。因為他要走的是品牌化發展的道路。
2006年9月11日,“島蛋王”注冊成功。接下來,公司下屬的莊河黑島海洋蛋鴨養殖基地又被有關部門評定為“無公害養殖基地”。目前,這個基地的蛋鴨存欄量達12萬只左右,高峰時一天能產10到11萬枚鴨蛋,年產2600多萬枚鴨蛋,單體養殖規模和真空蛋品加工為東北之最。
為了信譽,寧愿一年少掙兩百萬
今年64歲的郭元順,是山南頭村人。今年春節后經人介紹來到黑島海洋蛋鴨養殖基地當了一名飼養員,負責管理五個鴨棚,記者在1號鴨棚見到老郭時,身穿工作服的他正在給鴨子上料喂食。這些鴨子見到主人給它們送來伴有魚蝦的美食,爭先恐后地圍攏過來。
郭元順告訴記者,這個棚里現在養著2000多只蛋鴨。這些鴨子每天都要喂三遍,他們吃慣這些有魚蝦的飼料了,別的都不吃。
每天早上6點鐘,郭元順就來到鴨棚,上料,上水,鋪墊稻殼,還要及時檢查鴨子的健康狀況。為了做好防疫,鴨棚每周都要消毒一次,飲水池和飼料池每天都要定時清理打掃。
吳冠南說:“我們工人非常辛苦,從今年大年初一到現在一直沒有休息,不是不想讓他們休,就是太忙了,好在大家都能理解。”
吳冠南曾經做過一個市場調研,就需求量來說,僅莊河本地一天就需要三到五萬枚咸鴨蛋,大連一天則需要30萬枚鴨蛋。“現在,我們的產量還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客戶需要得提前預訂。”
“島蛋王”鴨蛋供不應求的原因,在于品質,而誠信經營則是鴨蛋品質的保障。生活在這里的蛋鴨從鴨雛至成齡,一日三餐吃的都是以魚蝦為主的飼料,每天僅飼料成本就高達6萬元以上;為保證鴨蛋的新鮮度,早晨下的蛋當天上午必須進入腌制車間,及時加工;精挑細選新鮮鴨蛋在獨家傳統配方基礎上,采用先進的低鹽工藝,嚴禁添加任何不良成分,并嚴格控制時間,保證讓鴨蛋在自然條件下慢慢發生變化。腌好的鴨蛋還要經過蒸煮、高溫殺菌、真空包裝等多道工序。這樣生產出來的咸鴨蛋不僅美味,而且健康、安全。
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吳冠南非常注重挖掘咸鴨蛋的歷史文化,“咸鴨蛋雖小,卻也有它的歷史文化。傳說女媧娘娘為讓人們躲避瘟神的傷害,每到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便要人們吃蛋、掛蛋,表示自己是女媧娘娘的嫡親孩兒,防止身心受到邪佞之氣的侵襲。在長江流域則有端午節有食‘五黃的習俗,這‘五黃中就包括咸鴨蛋。這些傳統風俗一直傳承至今,成為中華美食文化的組成部分。”
每年的端午節前幾天,是吳冠南和工人們最忙碌的時候,來自各地的訂貨電話絡繹不絕,成品咸鴨蛋很快就銷售一空。
很多員工,還有一些朋友們都給吳冠南出點子,讓他在節前從外地收購鴨蛋套牌出售。這樣,收購一枚鴨蛋八毛錢,套牌后一轉手輕輕松松就能賣到兩塊錢,中間凈賺一塊二。從現在的端午節市場需求看,至少每年能多賺200萬。“我們一直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是騙人的事情,騙人的事我們堅決不做。做人要講誠信,沒有貨就是沒有貨了,不能因為只為賺錢,就昧著良心去欺騙別人。那樣,最終毀掉的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品牌,更是一個地方特產的信譽。”吳冠南堅定地說。
守望舌尖上的美味與安全
10年過去了,吳冠南以莊河人特有的堅韌與執著守望著舌尖上的美味與安全,守望著“黑島鴨蛋”這一地方名牌。
對技術工藝的不懈精化和對健康理念的不斷追求讓“島蛋王”在千家萬戶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如今,“島蛋王”已在大連地區建成以駐地銷售分公司為基礎、連鎖專賣店為銷售核心、輻射各大賣場的銷售網絡,并遠銷到烏魯木齊和南方一些城市。
目前,川野公司擁有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工人近60人。這些工人大都和郭元順一樣,是當地的農民,“島蛋王”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就業機會,同時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工人們對自己每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普遍感到很滿意,覺得比在家種地強多了。
據悉,川野公司已完成了兩期工程建設,待規劃中的三四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工廠的占地面積將達到530余畝,蛋鴨養殖數量和蛋品生產能力將得到大幅增加,充分滿足市場需求。與此同時,還將給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吳冠南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中國美食文化中素來就有‘食潔心純的理念,可見美味須得建立在‘食潔的基礎上,這個‘潔就是安全衛生、環保健康。我們的這個企業不一定非得要做得很大,但一定要守住‘食潔心純這個理念,要做良心品牌。”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以優質健康的美食為依托,將‘島蛋王這個品牌做得長久。現在公司有六家島蛋王專賣店,主要集中在莊河本地,而且產品的品種也有些單一。下一步,吳冠南準備發展野鴨蛋、大雁蛋、五香蛋等系列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的品牌內涵,增加產品的品牌價值,進一步把黑島鴨蛋這一莊河地方特產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