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永等



【編者按】:浙江省體育與健康“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活動每年確定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針對目前體育中考分數和重視度的不斷提升,如何使初中三年的體育課受到學生的喜歡和歡迎,不至于變成人人生厭的“訓練課”,成了眾人焦點。本次研討活動多層次、多視角、全方位的展開,既有研討課、主題評課,也有互動交流和專題報告。
浙江省葉海輝老師、呂江俐老師、費超超老師從“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的視角分別展示了三節課:投擲實心球、立定跳遠、耐久跑。在主題評課和互動交流中大家就中考項目設置和考試模式展開了激烈的研討。浙江省體育教研員余立峰作專題報告《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使用說明》,他深度解讀《綱要》,用前沿的理論引領和鮮活的案例說明,解讀了“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這一主題的內涵與外延。
本期我們以浙江省專題研訓活動為主題展開,從各個視角解讀“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這一新話題,希望通過對中考項目教材化的研討,對過去存在的“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練什么”的“訓練課”說聲再見。
摘 要:從2015年浙江省初中體育與健康“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活動的背景出發,分析了當前體育中考實施情況下初中體育課堂背離體育課程改革理念的教學現狀,重新認識了體育中考的重要意義與積極作用,提出了“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的迫切性。通過“教材、教材內容、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的關系解釋了“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的概念與特征,并以中考項目“耐久跑”為例闡釋了教材化構建的策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體育中考;教材化;耐久跑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9-0026-02
一、對體育中考實施意義的再認識
本次研討會上,“體育中考綁架了體育課”的觀點引起了與會老師的大爭論,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體育中考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體育課堂教學,應該取消。筆者認為,這是對體育中考的意義與當前體育中考影響下體育課堂教學現象背離體育課程改革的片面理解與消極想法。
體育中考歸根結底是一種教學評價,對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對學生身體素質、技能掌握情況的檢測。其根本意義是通過考核評價,促進體育教學規范、高效,進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升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教育價值。它應該是服務于體育課堂的,應該說,在當前大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尤其是耐力、力量等素質逐年下降的情況下,體育中考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杠桿撬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當前,在公平與安全、便于操作的前提下,各地、市的體育中考項目設置基本上以可量化的“身體素質與簡單動作技術”為主,如跑類的耐久跑(時間量化)、球類的排球正面雙手墊球(個數量化)、投擲類的鉛球(遠度量化)、跳躍類的立定跳遠(遠度量化)等。這種相對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使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但真正的考核差距仍體現在終結性評價。所以,在最快速度提高考核成績利益的驅使下,就很容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形成“考什么練什么”的現象。如耐久跑每節課練習“跑圈”,正面雙手墊球每節課練習“自墊球”,立定跳遠每節課練習“立定跳”,體育課堂無形中就變成了素質練習與單個技術動作的練習課,忽視了運動項目的系統性、結構性與教育性,偏離了課程改革的理念,走上了“練教材、教教材”的老路。這種“體育課堂教學服務于體育中考”的行為必然產生“體育課堂被體育中考綁架”的現象,背離了體育中考的初衷。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對體育中考精神與理念的理解錯誤、認識偏差、執行偏離而否定體育中考的重要意義與積極作用。
二、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的概念與特征
體育教材化就是將體育課程內容依據體育教學的目標與學生發展的需要,針對體育教學條件提煉加工成為體育教材內容的過程。教材內容的含義是“用什么去教”,它是“教什么”的載體與媒介,是交際的對象,不是學習的對象;教學內容則是教材內容的教學化,是對教材內容多次教學法處理的過程與結果[1],是更“具體”的“教什么”。而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的研究,就是為了明確體育中考項目的體育課到底該“教什么”,進而研究“怎么教”的問題。
體育中考項目大多是從“教材或教材內容”中選取的,如耐久跑、正面雙手墊球、籃球運球投籃、立定跳遠等。按上述“教材”“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的關系,要想解決“中考項目”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把“教材、教學化”即“體育中考項目”加工成為“教學內容”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統稱為“體育中考項目的教材化”。為了更好地表達與理解“教材化”的過程,簡單用圖1表示。
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的過程要遵循體育課程理念,依據相關項目的特點,根據體育教學的目標與學生發展需要,針對體育教學條件,加工成為有效、有序、多樣化的體育教材(教學)內容的過程,要體現出“系統性、有效性、多樣性、教育性”的主要特征。“系統性”體現了不同運動項目的技術內容結構,如耐久跑主要包括起跑、彎道跑、途中跑、沖刺跑等;“有效性、多樣性”體現出內容、教學策略的豐富與科學、合理性;“教育性”體現出該運動項目所包含的教育價值(圖2)。
三、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構建(以耐久跑為例)
結合上述理解,以目前全國各地市體育中考必考項目“耐久跑”教材選取的“800米(女)、1000米(男)”為例闡釋教材化的構建(表1),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耐久跑為田徑類教材,根據《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計劃三年安排耐久跑11課時,22次課。根據水平四學生實際情況,從“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進行“800米(女)、1000米(男)”中考項目的教材化構建。由于“有效性”體現在其他三個特征之中,故與“多樣性”特征合并,不單獨羅列(表2)。
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的過程就是為了實現相關“中考項目”的“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的具體化,這樣我們就能更明確在體育課堂到底“教什么、怎么教”,最大限度的避免“教教材”與“考什么教什么”的現象,豐富我們的體育課堂,重現體育課堂的活力,這樣才就能真正實現“體育中考服務于體育教學”,使體育中考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規范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S].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