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輝
摘 要:本文從教材分析、教學流程、優點分享和不足探討四個層面進行思考,基于“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圍繞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標達成的效果,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實心球;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9-0039-02
為提升解決初中體育教師教學疑難問題的能力,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深入實施,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于2015年7月7~9日在金華市外國語學校舉行初中體育與健康“體育中考項目教材化”研訓活動。筆者有幸在本次活動上了一節水平四八年級“原地正面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第2課次)實踐課,現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整理如下:
一、教材分析
實心球是中考體育考試項目之一,它是一項力量性和動作速度項目,是以力量為基礎,以動作速度為核心的投擲項目。影響實心球成績的因素有三個:實心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其中出手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為此,在上一節重點掌握各種投擲方法的基礎上,本課將以各種練習方法為手段復習實心球技術動作,即向前壓腕撥指為重點,以向前快速揮臂為難點,為后繼投擲組合練習和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流程
課的開始部分安排了玩氣球,利用身體各關節頂、撥氣球、小跑等,以達到熱身目的,為后續活動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主教材分為三部分逐步推進,第一部分:學生兩人面對面由近到遠傳遞、拋接紙球(單手到雙手),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知不覺引出撥指、揮臂動作要領;第二部分:安排了不同遠度的投擲線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壓腕撥指和快速揮臂的要領,并不斷強化練習;第三部分:玩“憤怒的小鳥”游戲,通過對抗的形式,檢測學習成果。輔教材選擇了猜拳收腹舉腿的體能練習,以游戲的形式來注重學生身體的全面協調發展,因為在經過較大強度的上下肢運動后,再安排一個發展學生腰腹部力量的游戲,不僅使學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優點分享
1.體現“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的單元和課時構建思想
《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開創性地提出“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構建單元教學的觀點,力圖拓寬教學視野,實現用教材教的思想。本教材內容在小學階段已學過,初中階段應為進一步對技術動作的鞏固與提升,并拓展其內在的真正功能。為此,在八年級上學期安排了3課時,結合各種教學策略,安排練習方法、組合方法和拓展運用三個教學內容。在課時設計中巧妙地運用了體能組合練習,如學生在完成每次投擲后,須完成蹲跳、立臥撐、收腹跳等體能練習。最后,分成兩大組玩“憤怒的小鳥”游戲,體現學以致用。這些游戲和練習,都是以“技術”為基礎,凸顯“體能”和“運用”兩個維度,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益和教材的真正價值。
2.教材游戲化
教材是可以游戲化的,有人不愿意把教材游戲化,認為教材“被游戲化”是破壞了教材的完整性和科學性,這是因為他們仍然堅信于教材必須按照競技運動體系的模式去進行教學,而不愿意考慮學生的認知與生活經驗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只有在課程標準目標引領學習內容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游戲化處理,使之能夠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的教學才會取得真正的效果。這節課從開始階段的玩氣球,到基本部分各種距離的拋接紙、憤怒的小鳥,輔教材的猜拳收腹舉腿,直到猜拳放松,全課以實心球投擲技術為主線,以游戲貫穿全課,減少投擲教材學習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讓學生自始至終徜徉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讓學生累并快樂著。為此,可以說游戲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與方法,將教材游戲化的方式不僅能鞏固練習技能,也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3.場地器材多樣化
課前熱身玩轉氣球,在動感十足的音樂伴奏下,學生置身于五彩繽紛的氣球世界,無論從聽覺、視覺,還是動覺,都讓學生產生極大的運動熱情,積極參與熱情高漲,對整堂課都產生積極影響。在隨后的主教材中選用自制紙球來代替實心球,這樣既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點,又可以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教學中所需的投擲網采用多片羽毛球網縫合而成,課前懸掛在固定在籃球場兩籃圈之間的鐵絲上,然后向上收起用40條彩色短帶系住,形成一條“投擲限制線”。在玩“憤怒的小鳥”游戲時,讓每位學生拉下彩帶,投擲限制線瞬間變成一堵投擲網墻,拉下的彩帶系在紙球表面的膠帶環上,當作“小鳥”的尾巴。投擲時,“尾巴”在空中劃出一條美麗的弧線,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知道球體在空中的飛行軌跡,及時調整出手角度。
四、不足探討
1.教學實效性有待于加強
每一節課都應當圍繞課的目標進行教學,并進行有效的挖掘與延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有效的突破。根據單元計劃,本課重點是向前壓腕撥指,難點是向前快速揮臂。在安排兩人一組相距6米互拋互接練習前,筆者要求學生關注手臂和手的動作特點,在隨后投擲距離拉大到10米、12米,學生練習反饋中提及快速揮臂的要領,在常規的學生展示后,繼續讓學生練習,筆者并沒有過多地強調快速揮臂和撥指動作,而是讓學生自主地練習。正由于教師缺乏必要、及時的點撥和引導,導致學生機械、重復地投擲練習,而不能帶著解決問題去練習,其效率大打折扣。在最后玩“憤怒的小鳥”游戲時,第一次比賽要求學生從限制線上通過,由于筆者沒有注重強調采用正面雙手頭上前擲,導致個別學生采用單手擲紙球來獲取更遠距離。第二次比賽要求學生擊打網墻上的“綠豬”,少數學生為了求準,采用單手或雙手胸前推紙球。這樣一來,原本想通過游戲方式來拓展和鞏固本課教學,但出現教學把控的偏移,游戲與教學不能有機結合,游戲不能服務于教學,降低了教學實效性。
2.關注個體差異有待于落實
進入青春期的八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具有獨立性,喜歡自主探究的學習。為此,對于在小學已學過實心球教材,且有一定基礎的初中生來講應當關注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但本課卻采用統一的指令要求,缺乏對學情的了解,目標制定過程中未考慮到個體差異,這樣也導致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效率不高。如以不同的投擲起點來挑戰飛越過限制線,或統一投擲起點來挑戰不同重量的實心球(提供2kg、1kg、0.5kg三種規格),給體能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挑戰自我的勇氣;給體能差的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一來,使不同體能的學生在練習時都能處于亢奮狀態,讓優秀生“吃得飽”,中間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到”,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樂趣。
(浙江省玉環縣坎門一中 3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