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杰 苗定超 曹肖雄
摘 要:體育借班上課是體育教研活動、賽課、考核等體現體育教師真實能力的一種常見形式,如何合理運用多樣的手段快速與借班學生融合,既樹立威信,又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接下來的教學“要求”打下良好的師生合作基礎,是借班教學中的首要課題之一。本文從提問題對象、提問目的性、時間時機、提問內容等幾個方面對體育教學中的課堂提問進行分析,談談對利用“提問”手段駕馭借班體育課堂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提問;駕馭;借班;體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9-0050-02
一、提問是駕馭借班課堂的重要手段
借班體育課堂是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管理難度很大,比如:開放的場地,頻繁的人際交流,技術技能的教學以及教學督促等等,再加上對外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了解。借班上課中,不僅老師面對陌生的環境會感受到壓力,學生面對這從天而降的老師也會產生好奇心理,他們可能會很興奮,或是過度興奮而變得非常緊張,因此,在教學階段,如何放松學生的心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打開話匣子,互動溝通,就是體育借班上課非常重要的一環。
有經驗的教師都會主動把握住跟學生的交流時機,比如:標準的教學展示與互動,幽默的教學語言與交談,嚴謹的教學風格與要求等,而教學“提問”更是有力的手段之一,“大家有信心上好這節課嗎?”“這位同學的動作哪里對,哪里不對”“你覺得這個動作還可以怎樣改進”通過提問,不但能快速了解本班情況,讓學生認識到上課老師對本次課中相關運動技術的熟練程度,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起到順水推舟、緩解調節緊張氣氛的作用,同時,也能讓教師把教學內容進行無縫連接,不露痕跡地把談話引入到課堂學習內容中去。因此,我們在借班上課前應盡可能把預設的提問全面化、技術化、有趣化,實現邊教邊熟、邊教邊融合、邊教邊提高的有效課堂過程。
二、提問對象的選擇是駕馭技巧的體現
提問對象的選擇是體育借班上課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我們應該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學生進行提問,然后通過他們再逐漸深入,帶動更多的學生進入問題,實現主動學習。如果選擇不當,則會出現教學繞彎路、繞遠路的現象,這是現今我們體育老師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我們一般把體育借班課堂的提問對象分成五大類:第一類:班干部學生。第二類:眼前的學生。第三類:少數優等生。第四類:調皮搗蛋的學生。第五類:隨機。體育老師則根據課中不同的階段和情況進行選擇,比如在新的技術教學中,可選擇運動技能好的第三類學生,或為防止學生注意力分散,選擇第四類學生提問示范和回答問題;鞏固提高技術階段,可選擇確定掌握程度的第一類學生回答問題;檢查教學效果時,可選擇第二、五類或課中發現的較差學生;如果隨機找個學生或是差生都掌握了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那其他學生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借班體育課堂中,我們要時刻遵循學生心理起伏變化的規律,要注意到課堂學生的注意力經歷快速上升、相對穩定和逐漸下降的階段,調皮的學生也有注意力集中的時候,認真的學生也有走神的時候,因此,根據不同階段向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提問,是對象選擇的原則之一。
三、提問目的性的明確是駕馭課堂的基礎
體育借班上課時,多數是按照第一次課、新授課的思路進行設定的,因此,教師在對所提的問題作好充分而全面準備的同時,對問題分析程度和提問要實現的目標,更要有明確的目的。然而,提問隨意、不求答案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有些教師經常采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示范后通常會問“這位同學示范做得好不好?”往往得到的是學生“好”與“不好”的直接答案,教師對問題不加以評價,也不進一步探究,造成提問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注意力稍不集中的學生就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學生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表現出猶豫不決,不明白老師的問題所以然,回答時也就沒有了重點,甚至背離教師預想的答案。
我們要把提問用在關鍵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所能接受的答案,來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思考,比如:新授內容中,學生技術學習還處于泛化或分化階段,這時的學生對動作理解和學習需要有明確的指向,而在復習內容中,學生已經掌握教學內容并且很熟練的情況下,則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深入教學,過于簡單的“好”與“不好”式的提問,對學生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毫無意義。因此,有目的性的提問才是教師駕馭課堂和解決教學困難的點睛之筆。
四、提問時機的把握是駕馭課堂的教學機智
體育借班上課中,提問時機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提問時機如果選擇不對,可能會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在借班體育課堂提問時應該把握住以下幾個時機,第一,選擇技術動作連接處,比如在新授體操魚躍前滾翻時,可以提問“魚躍前滾翻與遠撐前滾翻有什么區別?”第二,選擇技術的關鍵、技術的重難點處。比如,遠撐前滾翻教學中,提問“先蹬再遠撐,還是先遠撐再蹬?”同學們會帶著關鍵問題練習,通過比較練習,會發現“先撐再蹬”很難完成動作,理解了“先蹬再遠撐”是正確的動作要領,避免了“先遠撐再蹬地”的錯誤動作發生。第三,選擇學生的疑惑處,教師在巡回檢查學生技術學習中,學生會主動請教問題,而有些問題具有普遍性,是學生易犯的錯誤,比如說立定跳遠,學生問“為什么會往后摔倒?”“為什么落地后還向前沖,甚至向前摔?”教師可以借機向全體同學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再通過正確的示范動作,讓學生在比較中觀察,明確前伸小腿積極落地動作,并做到腳跟領先著地的動作要領。
五、提問內容難度的設定是駕馭課堂的關鍵
體育借班上課中,提問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又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在不斷相互適應和熟悉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跳起來”摘到“桃子”。比如水平四實心球教學,教師問:“出手角度多少度投得最遠?”學生往往以為是45度,教師通過引導提示影響投擲成績的三個要素來要求學生再仔細考慮,學生仔細想后得出角度應小于45度,約40度,水平四的學生能考慮到出手高度和空氣的阻力等影響因素,理解了運動項目的特點,已經達到了教師提問的目的,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但如繼續問:“如果出手高度一樣,出手速度快慢不同,那么,出手角度還一樣嗎?”這樣的問題就過于深入,不但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而且也不利于教師對借班課堂的駕馭,它可以作為課后或以后在學習運動力學時再思考。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調控課堂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借班體育教學中,由于環境、條件、教材、學生個體差異、班級差異等因素的影響,運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果和課堂氛圍。所以,我們應善于利用提問教學手段,把握課堂氣氛的“勢”和學生的“勢”,主動應變,不但要會順勢而為之,更要會借勢而為之,把握提問關鍵點、順著提問思路、憑借提問目的,向有利于教學的方向引導,最終實現教學目的。因此,提問不但是教學手段,更是教學策略,是把課堂氣氛和學生的傾向性導向教學目標上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