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有很多現象都可以用“激勵不相容”理論來理解,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就可以運用一些方式方法去加以解決,從而達到“激勵相容”的效果。古有“破釜沉舟”,今有“分紅提成”,都是把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利益捆綁到一起來達到“激勵相容”效果的。
關鍵詞:激勵不相容;激勵相容;利益最大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9-0053-01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激勵不相容”理論,該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當你要托別人為你做某一件事時,如果他的利益與你的不一致,那么就別指望這事能如你所愿。如果要想把事情辦成,就必須把你和為你辦事的人的利益綁在一起。這雖然是經濟學領域的一個概念,但是它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體育教學中的很多現象。下面筆者就以體育教學中的常見事例來作簡明的闡述,望批評指正。
一、屢禁不止的牛仔褲
現象及其原因: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合理的穿著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學生動作幅度和上課態度的重要因素。然而,對于廣大農村中小學而言,由于受到家庭條件、校園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穿著隨心所欲,穿牛仔褲者不計其數。單純的強調是沒有多大效果的,究其原因,除了愛美之心外,還因為換衣服麻煩,有的學生還要去買運動褲。老師的要求與學生的利益此時發生了“激勵不相容”。
解決的措施:為了解決此問題,筆者除了會嚴格要求自己的著裝給學生做榜樣外,還規定如果有一人穿著不符合要求,老師就和全班同學一起受罰(50個俯臥撐等)。如果只對違規的學生“懲罰”,有的學生是不怕的,如果還會連累到其他同學和老師,則會有些顧慮。這就是利用了學生的責任心把學生的利益和教師的利益進行捆綁達到“激勵相容”效果的。
二、廣播操的質量逐年下降
現象及其原因:整齊劃一的課間操不但能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面貌,也能反映出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校園文化,然而課間操上總是出現“七年級標準到位、八年級揮揮手臂、九年級基本不會”的現象。究其原因,除了與學校的檢查評比制度有一定的關系外,還與學生們對廣播操的認識以及自身的懶惰思想有很大關系。學生們要一絲不茍的去完成一套操是要付出一定的體力和精力的。在學生不理解課間操的目的與意義的情況下,教師要求的整齊劃一、動作到位等與學生的懶惰思想又發生了“不相容”。
解決的措施:僅靠說服教育效果是不太好的,這就需要與班級評比相掛鉤,規定每人每次動作不到位或出現不做者每次扣班級多少分,或者是一人做的差全班留下重做等。這樣學生就會考慮自己的行為對班級的影響,考慮扣分后班主任的“臉色”和其他同學的指責,總之讓不認真的學生背負的責任更大一些。班主任也會為了不扣分而積極督促,在全體重視的環境中誰還敢輕視呢?另外,學校也可多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廣播操比賽,充分利用學生的榮譽感和競爭心理來調動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老師的要求才會與學生的“利益”掛鉤,產生“激勵相容”的效果。
三、小組合作學習比自主練習效果好
現象及其原因:在體育教學中,精講多練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自覺性不強的學生是很難做到反復練習、精益求精的。教師要求的自主練習、精益求精與學生的疲勞感、枯燥感發生了“激勵不相容”,究其原因,除了個體差異的因素外,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對體育課的觀念也很大程度的受到了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
解決的措施:為了讓學生的利益與老師的要求綁在一起,筆者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就是自主練習時不再是自己練,而是三五一組,互教互學,然后通過集體比賽或隨機抽各組一名同學比賽,集體比賽時做得最差的組受罰,單人比賽時,一人最差全組受罰,最優的組有下節課自由活動或打籃球的嘉獎。這樣學生們就會增加對全組的責任感,而學生們則會在主動請教與被動輔導中更加積極練習,效果自然也會好于單獨練習。軍隊中“尖刀排”“英雄連”等稱號的嘉獎也是利用增加個人的使命感達到“激勵相容”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