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珍
(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福建福州 350015)
淺析進口食品標簽標識存在問題
馬小珍
(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福建福州 350015)
本文從法律、部門公告規章、國家強制性標準三個層次簡介進口食品標簽標示的法規標準要求,分析進口食品標簽常見的八方面問題:無中文標簽、中文標簽標示內容與外文標簽不符、標示信息不全、食品品名不能反映食品真實屬性、配料表及凈含量、生產日期、營養標簽等標示不符合我國標準要求,并指出進口食品標簽標示注意事項,進口食品標簽必須合法合規合標準。
進口食品 標簽 問題
食品標簽是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承載著食品質量的重要信息,是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特性、營養信息的材料;進口食品標簽是消費者了解食品的唯一有效途徑,若標簽缺少必須要標示的內容,很容易給消費者帶來選擇上的誤判,也會給一些特殊群體帶來飲食健康的隱患。
2009年6月1日,我國實施《食品安全法》,該法對進口食品的標簽作出明確規定,在法律層面規定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不得進口”[1]。
2012年6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實施《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檢驗監督管理規定》(2012年第27號公告)[2],該公告從部門規章層面規定進口食品從進境報檢至流通環節過程中標簽標示的有關要求。
2012年4月20日,我國全面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3](以下簡稱標簽通則)。2013年1月1日,我國強制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4](G B28050-2011)(以下簡稱營養標簽通則),對營養成分的標示作出強制性規定。標簽通則與營養標簽通則是從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層面來管理食品標簽,將標簽納入食品安全管理范疇。
與標簽通則、營養標簽通則相配套的食品標簽標準還有《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GB10344-2005)、《預包裝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GB13432-2013)分別規定飲料酒與特殊膳食食品的標簽標示。
2.1 無中文標簽
由于進口商對國家法規、標簽標準不了解,在與國外生產商簽訂購買合同時未對食品的中文標簽提出要求,導致食品進到口岸時包裝上只有外文標簽,沒有中文標簽。此類進口食品因標簽標示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不得進口。口岸檢驗檢疫部門根據《食品安全法》、《進出口食品管理規定》依法對此類食品實施技術返工、退貨或銷毀處置。
2.2 中文標簽標示內容與外文標簽不符
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簽主要由進口商自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由于進口商對食品的特點、生產工藝、配料、國內外飲食差異等不熟悉,設計出的中文標簽不能準確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導致中外文標簽標示內容不一致。如葡萄酒糖分含量與類型標示不符;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添加劑如山梨酸、二氧化硫等,但中文標簽未標示。
2.3 標示信息不全
進口食品標簽應標明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與規格、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原產國、貯存條件、進口商或經銷商或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與聯系方式、營養成分表及其它需要標示的內容。由于我國與原產國對標簽標準的差異,進口食品的外文標簽雖然符合原產國的規定,但進口商在設計中文標簽時未按我國規定對相關信息全部標示。如進口法國葡萄酒的外文標簽上未體現生產日期,但進口后葡萄酒中文標簽上必須根據具體灌裝時間標示生產日期。
2.4 食品品名不能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
標簽通則明確規定食品品名應是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使用“新創名稱”“、奇特名稱”、“音譯名稱”等名稱時,應該在同一展示面內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品名不規范易引起消費者誤解或混淆,如“奶很大”很難讓人正確理解為一種膨化食品,“非派不可”更不知是巧克力制品。
2.5 配料表標示不符合標準要求
配料應以“配料”“、配料表”等作為引導詞,按照原輔料使用量的遞減順序依次標示。各種原輔料都必須標示,尤其是添加劑、復合配料、菌種、可食用的包裝物等也要一一標示。
進口食品標簽的配料表標示常見錯誤集中在配料標示不全及添加劑標示不符合要求等方面。部分進口食品外文標簽中的配料未全部在中文標簽上一一標示,如白蘭地蒸餾酒生產過程中使用水作配料,但在中文標簽中未標示。由于添加劑國際代碼與歐盟代碼不一致,標簽標示中未按照我國添加劑代碼實施標示。
2.6 凈含量標示不規范
凈含量標示是以“凈含量、數值、法定計量單位”組成,字符的最小高度隨凈含量的大小而變化。
常見錯誤:字符最小高度不符合要求,即不能滿足標準的規定;同一包裝食品內有多個獨立包裝的,未標示出獨立包裝的規格。
2.7 生產日期標示
進口食品的外文標簽上未標示生產日期,有的只標示了“最佳食用日期”,中文標簽應據保質期標示生產日期。如進口葡萄酒,外文標簽上未體現生產日期,也未體現保質期,但中文標簽上必須標示生產日期,進口商應根據葡萄酒生產商提供的具體生產日期來標示。
2.8 營養標簽標示錯誤
2013年1月1日起,除乙醇含量≥0.5%飲料酒等豁免強制標示營養標簽的食品外,其它所有預包裝食品必須強制標示營養標簽。常見錯誤有,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五項營養素未醒目標示;修約間隔未按標準保留小數位;使用營養強化劑的食品未按要求標示被強化營養成分的含量與NRV值。
進口食品種類越來越多,中文標簽標識應從不誤導消費者角度出發,在符合進口食品生產工藝、生產配料等情況下,必須滿足我國食品標簽的強制規定,合法合規合標準才能進境流通。
通常一份進口食品的標簽必須要標示內容即強制標示內容有: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日期與保質期、貯存條件、原產國、營養成分表、進口商或代理商或經銷商的名稱、地址與聯系方式等八項內容,并且具體食品的標簽還要符合具體食品標準的要求,如釀造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的標示就是符合我國國家標準《釀一份進口食品標簽推薦性標示內容有:致敏物質、批號、食用方法等,進口商可根據進口食品的特性選擇性標示。
造醬油》(GB18186)要求;另外特殊膳食食品、輻照食品、轉基因食品的標簽標示還應符合相關法規規定。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需求增大,同時也越來越重視食品標簽提供的信息。無論是進口商,還是主管部門都應重視這枚標簽,讓這枚不能言語的標簽如實敘述食品真實特性。
進口商應在進口食品前應充分了解食品的配料、生產工藝等基本信息及我國食品標簽要求,設計出符合我國要求的標簽,以便在進口食品生產過程中或進口時加貼符合我國要求的標簽,自覺遵守《食品安全法》規定,避免因標簽不合格導致的進口食品不合格現象發生。
主管部門一方面應加強食品標簽標準的宣傳,提高老百姓的認知度,指導公眾科學選擇膳食、合理消費;另一方面應向進口商提供技術支持,使其充分理解標準內涵,準確標示食品標簽。為適應進口食品貿易大幅增長,主管部門應適時修制訂相關標準、修正策略,促進進口食品貿易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M].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2009.
[2]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質檢總局2012年第27號公告[EB/OL]. http://www.aqsiq.gov.cn/xxgk_13386/jlgg_12538/zjgg/2012/ 201203/t20120305_239034.htm, 2014-05-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