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燕 姚慶群 陳麗珍 鄭玉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淺談農業科研項目管理經驗
羅海燕 姚慶群 陳麗珍 鄭玉*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項目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環節,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對于促進農業科研單位事業發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農業科研單位特點和筆者實際工作經歷,主要從健全科研項目管理相關制度、加強重大項目策劃和建立項目庫、加強科研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意識、充分發揮項目負責人的關鍵作用方面,淺談農業科研項目管理的經驗,以期為廣大科研項目管理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農業科研 項目管理 經驗
農業科研單位的項目管理是農業科研計劃管理的重要環節,是指科研項目從申報、立項、實施、結題驗收到成果申報等階段的管理。科研項目管理是農業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指導項目申報和組織立項項目科研任務實施、督促檢查、協調服務、結題驗收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項目完成質量的關鍵。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對于促進農業科研單位事業發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文件,如“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等,對科研項目立項和經費管理上都提出了全面部署和意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品資所”),是農業部直屬非營利性國家級科研機構。立足于中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面向國際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技術前沿,開展以熱帶果樹、木薯、熱帶花卉、熱帶牧草、冬季瓜菜、熱帶藥用植物、熱帶畜禽等熱帶農業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評價以及創新利用為目的的應用基礎性、綜合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科學研究。現結合工作實際,就科研項目管理過程談一點自己的經驗和體會,以期為廣大科研項目管理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1.1健全科研項目管理相關制度
制度建設是反應單位管理水平的客觀材料,可以檢查項目承擔單位的制度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健全、執行效果如何等。品資所根據項目管理需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科技項目管理辦法》、《項目庫實施細則》、《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管理辦法》、《非營利啟動經費管理辦法》《科技成果管理辦法》、《科技獎勵管理辦法》、《學術委員會章程》、《科技創新平臺管理辦法》和《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等。這些制度的制定,規劃和細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科研項目管理的管理效率。
1.2加強重大項目策劃,建立項目庫
品資所一向注重項目前期策劃,按照需求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深入領會國家科技政策和農業政策,緊緊圍繞國家和行業需求,致力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項目立足于研究所實際和優勢,研究目標集中在產前的“品種”和產中的“栽培技術”兩個重要產業基礎環節,加強產后高值化功能產品的研發,把最新的理論和技術方法,正確恰當地運用到科技創新中。“十一五”以來,品資所獲批1個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崗位、2項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3項科技部973課題、2項援外項目、4項科技支撐課題,1項海南省重大項目等。
品資所在組織重大項目策劃的同時,特別注重與華南各省區科教單位聯合申報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互補科研條件及研究領域上的長短,更充分的發揮各自的優勢,更好地完成項目任務。如:在國內第一次組織華南6省區23家研究單位進行大聯合、大協作,共同申報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重點滾動項目《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試點》”,該項目凝聚了一支由359名專家和科技工作者組成熱作資源管理、研究專業化創新團隊。該項目最終出版標準叢書27部,制定行業標準8項,經農業部鑒定成果4個,獲2007年度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9年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0年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1年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1項,該團隊也獲“2008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創新團隊”稱號。
為及時準確掌握農業行業科技創新動態和需求,優化科技資源、凝練科技目標、找準科技命題,提高項目申報質量和競爭力,品資所自2011年開始,結合國家、農業部及院所規劃和重點工作建立了項目庫,并制定了相關的《項目庫建設方案》和《項目庫實施細則》等,組織全所科研人員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熱區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農民增收需要提出項目建議,由所學術委員會組織專家對征集的項目進行評議,擇優入庫。項目庫的建立,也緩和了項目申報材料提交不及時的“尷尬”,使品資所的項目申報工作較為主動。
1.3加強科研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意識
科研管理人員是科研單位科研管理的最基層、最直接的管理者,在科研項目申報和研究工作中起著上傳下達、穿針引線的紐帶作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國家相關政策、各項目歸口管理部門的項目管理規定等的學習和領會,同時要對單位內部業務進行熟悉和了解;既要能和上級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還要能與所內各職能部門和一線科研人員進行良好的協調溝通;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和業務知識,還要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同時要有較強的服務意識。
品資所設有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部門內針對項目、成果、科技平臺、國際合作、學術交流、研究生等業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分工的同時,又能夠相互配合,更好的為一線科研人員服務。品資所科研管理人員積極配合科研人員,做好項目實施的服務工作,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控制和調節,能保證科研項目順利完成,以實現科研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1.4充分發揮項目負責人的關鍵作用
經費和科研設備等因素也很重要,但無法產生思想,只有負責人帶領的科研團隊才是科研成果的生產者,項目負責人作用的發揮是影響科研項目質量的關鍵因素。品資所針對不同類型的研究項目建立相應的績效評價標準和獎勵辦法,基礎研究項目的標準是高水平的“文章和論著”,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的標準是“科技論文和成果”,應用研究項目的標準是“成果和經濟效益”。從科研產出獲得、科技獎勵、績效考評加分等多層面激發項目負責人及其團隊的積極性,為科研項目的成功申請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制度保障。
品資所現有10個研究室,和國家熱帶果樹品種改良中心、農業部華南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等24個重大科技平臺,中國援建剛果(布)農業高新技術示范中心等4個國際合作平臺,擁有一支230多人的科研和管理隊伍。建有木薯、芒果、熱帶牧草、熱帶藥用植物和腰果等5個國家和農業部種質資源圃。從世界各地收集、保存熱帶作物種質資源 20000 多份,擁有熱帶種畜禽4000多頭 (份)。初步建成一個可容納10萬份種質的種子庫(中期庫)和一個可容納1萬份種質的離體庫,建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技術體系和共享信息庫平臺,實現3萬份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信息共享,成為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主體保存和利用單位。
在“十五”和“十一五”全國農業科研院所綜合能力評估中,總體排名均為十二。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基礎條件平臺重大項目、科技支撐計劃、“973”專項、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科研項目50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科研成果109項次,其中國家獎2項,選育新品種(系)61個,獲批專利102項,制定和修訂行業標準54項,開發產品30多個,發表科研論文1000多篇,出版或參編專著96部。培育的新品種和技術及產品在熱區廣泛應用,累計推廣1000多萬畝,為熱區作物資源開發利用和熱帶農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品資所科研項目管理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如加強項目前期調研和長期規劃,項目立項更結合農業實際;加強對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和指導,保證項目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計劃任務指標;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和能力,尤其是業務知識,更好地為一線科研人員提供指導和服務。
[1]朱述鈞,劉紅錦,李國峰.農業科研項目實施管理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06,25(2):45-47.
[2]王勁松,張富國.提高農業科研管理服務水平的體會與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0,29(6):45-47,51.
[3]楚小強,秦涵淳,單國燕,林培群,黃貴修.農業科研院所科研項目管理探討.熱帶農業工程,2014,38(5):47-51.
[4]蔚承祥,孔怡,張昕穎.農業科研計劃項目管理的經驗.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8):229-230.
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改革專項“農業科技項目全過程管理研究”
羅海燕(1982-),女,助理研究員,從事科研管理工作。
鄭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