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麗
(福建永福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振沖碎石樁應用于某變電站地基處理的設計探討
黃麗麗
(福建永福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本文通過對漳州沿海某變電站的地基處理方案進行探討,論述振沖碎石樁在實際工程中的適用性,經濟性。
振沖碎石樁;地基處理
利用振動和水沖加固土體的方法叫做“振沖法”。[2]而“振沖碎石樁法”是這一方法的擴大,它是利用振沖器借以高壓水成孔,并填料使之密實,在土體中形成一個樁體,樁體和樁間土共同構成一個復合地基。它適用于擠密處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質黏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以及用于處理可液化地基。[1]
本文對某變電站地基進行加固處理,以解決該場地地基的不均勻性及天然地基承載力不足等問題。
1.1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某變電站新建項目,場地位于漳州市漳浦縣古雷鎮油沃村,場地原始地貌屬濱海灘涂,歷經多次海浸海退。場地未經過整平,總體呈西南兩側高、東北兩側低,地面高程4.5~9.6m(黃海高程)。場地整平標高為7.5m,變電站總平面布置圖如圖1~2所示。

圖1 變電站總平面布置圖
1.2工程地質條件
整個場地內地層巖性結構自上而下為:
①中砂:風積成因,灰白色、灰黃色,稍濕~濕,松散~稍密狀,以石英中細砂為主,含少量泥質。全場表層均有分布。
②中砂:海陸交互相沉積,灰黃色,濕~飽和,中密~密實狀,局部呈松散狀,以石英中細砂粒為主,顆粒級配較差,基本無膠結。該層全場地分布。
③粉質粘土:海陸交互相沉積,灰黃色、褐黃色,可塑~硬塑,局部含有15%石英砂。該層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
④粉質粘土:海相沉積,系淤泥固結而成,灰黑色,飽和,可塑偏軟狀,含少量有機質,局部夾有薄層粉細砂。該層半數鉆孔揭露。

圖2 工程地質剖面圖(比例尺:水平1:600;垂直1:200)
⑤含泥中細砂:海陸交互相沉積,灰黃色,飽和,中密~密實狀,以石中、細砂粒為主,顆粒級配較差,膠結較好。該層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
⑥泥質粉砂:海相沉積,深灰、灰黑色,飽和,中密~密實狀,以石英粉砂為主,泥質含量約25%,可見貝殼等,基本無膠結。該層全場地分布,局部鉆孔未予揭穿。
⑦粘土:海陸交互相沉積,灰黃,褐黃色,可塑~堅硬,以粘粉粒為主,質純,粘性好。該層未予揭穿。
⑧中粗砂:沖洪積,灰黃色,飽和,密實狀,以石英中粗砂粒為主,中間夾有大塊漂石,基本無膠結。該層部分鉆孔揭露。

表1 地基各巖土層設計計算指標
1.3水文地質條件
地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①中砂、②中砂層中的孔隙潛水及⑤含泥中細砂、⑥泥質粉砂層中的弱承壓水。表層孔隙潛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西、南側徑流補給,通過蒸發及向場地東側逕流排泄,地下水水量較豐富。該地下水水位受季節及降雨量影響明顯。
1.4建(構)筑物基礎方案設想
本工程建(構)筑物結構形式主要采用框架或排架形式,柱下總荷載約700~3000kN,基礎形式擬采用獨立基礎或大板基礎,基礎埋深2~2.5m。
由本工程地質條件(本文僅選取一代表性的地質剖面,詳見圖2)可見,站址場地表層①中砂層(局部區域含②中砂層)均勻性較差,工程性質一般,不具備天然地基淺基礎條件。針對該工程地質條件,比較適合的地基處理方案主要有換填墊層法、振沖碎石樁。現將2個方案必選如下:
方案1:換填墊層法,利用機械設備將表層松散的中砂層挖起,再分層回填壓實。該方案的優點:施工工藝簡便,在放坡開挖無額外基坑支護措施的前提下費用較為經濟。缺點:局部基坑開挖較深(主要位于站區東北角),如圖2中鉆孔SK3孔所揭示,表層①中砂層、②中砂層均為松散狀,且場地處于低洼處尚需回填厚度約2.5~3m,基坑開挖時填土及砂土坑壁容易坍塌,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方案2:振沖碎石樁。該方案的優點:技術可靠,施工簡便快速。缺點:費用相對較高,且施工時用水量大,沖出的泥漿污染施工場地。
經過分析,方案2的費用相對較高,但是考慮到本工程用地緊張且緊靠主干道,方案1進行基坑放坡開挖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大,且施工時間為雨季,該場地地下水水量豐富,地下水水位受季節及降雨量影響明顯,為盡量減小地下水對施工進度的影響。故采用振沖碎石樁進行地基處理,同時兼顧節省造價的需要,部分基礎區域的表層松散砂層較薄時,可結合考慮局部加水振動密實或換填墊層處理。
2.1復合地基承載力的確定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時,可按下列公式估算[1]:

式中:fspk-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sk-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n-復合地基樁土應力比;m-面積置換率。
采用等邊三角形布樁,樁徑d=800mm,間距s=2m,樁長約為4~7m。其中,fsk取原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1.2倍,fsk=168kPa;n取1.5;代入公式得到,fspk=180kPa。
2.2設計及施工相關問題的探討
2.2.1對砂土的加固機理
砂土屬于單粒結構,其組成單元為松散粒狀體,滲透系數大,一般大于10-4cm/s。單粒結構在松散狀態時,顆粒的排列位置是極不穩定的,在動力和靜力作用下重新進行排列,趨于較穩定狀態。振沖擠密法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水沖使松散砂土處于飽和狀態,砂土在強烈的高頻強迫振動下產生液化并重新排列致密,且在樁孔中填入大量粗骨料后,被強大的水平振動力擠入周圍土中,這種強制擠密使砂土的密實度增加,孔隙比降低,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改善,使地基承載力大幅度調高[3]。
2.2.2施工要點
施工順序一般可采用“由里向外”或“一邊向另一邊”的順序進行。當加固區附近有其它建筑物基礎時,需從鄰近建筑物一邊的樁開始施工,然后逐步向外推移。
為了保證樁頂部密實,振沖前開挖基坑時應在樁頂高程以上預留一定厚度的土層。當基槽不深時可先進行振沖后開挖。樁體施工完畢后應將頂部預留的松散樁體挖除,如無預留應將松散樁頭壓實,隨后鋪設并壓實墊層。
2.3地基處理成果
本工程委托專項資質的檢測單位檢測后,復合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
本工程在上部結構施工過程中和竣工后,對建筑物進行了沉降觀測,經過觀測,在240d后各點累計沉降量為4.0~20.0mm,均未達到30mm。
在沿海地區,在施工周期緊張,施工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采用振沖碎石樁處理松散砂土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
[1]《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S].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龔曉南.地基處理手冊[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賀建清,萬文,等.地基處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TU753.3
A
1673-0038(2015)22-0212-02
2015-5-17
黃麗麗(1983-),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