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玉林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廣西玉林 537000)
山水建筑的基本理念與設計手法研究
王偉
(玉林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廣西玉林537000)
目前建筑創新跟實踐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建筑師一定要清楚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在建筑文化日益重要的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山水文化便是建筑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代表,在社會早期就已經與建筑融合在一起,只是山水文化的途徑、方法、手段,都還需要建筑人員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山水文化的設計手法進行分析,以便建筑人員可以更好地掌握山水文化在建筑施工中的運用。
建筑施工;山水文化;基本理念;設計手法
山水文化并不是一個具體的事物,只是抽象概念,是歷史發展的產物,由自然跟人類長期融合而形成的。山水文化是精神與物質兩種文化組合而成的,物質文化是通過實物形態表現出來的自然景觀,而精神文化則是在物質文化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例如山水哲學、山水美學等。以上的這些山水文化對于建筑施工至關重要,在建筑中運用山水文化,可以讓建筑物的意境美更好的表現出來。
山水建筑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涉及不同學科與工程等多個方面,對于目前的建筑工程來說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工程,建筑師必須高度重視并參與。山水建筑的理念不單單是理論,還包括實踐方面,具體表現如下:
2.1理論方面
目前中國建筑的發展迅速,建筑物與城市設計中的山水文化都有著復蘇趨勢,不僅如此,一些實踐性的作品漸漸產生,只是在山水文化方面沒有一個完整體系,當下山水建筑的首要任務便是把生態建筑學作為最基本的依據。中國的傳統文化跟山水文化基本理念有著緊密聯系,山水建筑的設計理念就是依靠傳統文化和山水文化結合起來的。其中山水建筑是以獨特的姿態繁榮現代建筑的文化藝術,使得具體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和建筑文化藝術的建筑理念可以實現。
2.2實踐方面
隨著城市的繁榮,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以及生態保護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山水城市、生態城市跟綠色城市構建的理念不斷地被人們提出,其中山水建筑是建設城市的一個重要因素,建筑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城市的景觀可以更好地凸現出來,從而用這樣的山水景觀形勢把部分形式主義取代。此外,山水建筑中涵蓋了傳統的一些文化底蘊,體現了人工自然跟山水哲學之間的聯系,再通過建筑物將山水文化表現出來。當下山水建筑實踐較為常見,對于感觀而言,可以讓人具有憧憬,就這一點講,山水建筑是人們精神意義上的追求。
山水建筑的基本目的就是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山水建筑實踐將理念更好的運用出來。而且在山水的精神跟元素引入以后,參觀與使用建筑的人就不會迷失,能夠準確的對建筑物進行定位,在建筑物中只有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才可以歷久彌新。
想要研究好山水建筑的設計理念,就需要從實踐的創作出發,建筑的設計手法在建筑實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山水建筑自身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其中設計手法更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關于山水建筑設計手法的具體分析如下:
3.1山水建筑跟外部環境的協調關系
山水建筑中關注的重點便是建筑、自然環境跟人之間的聯系,從古至今建筑的發展過程都是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是人類選擇的必然結果。建筑發展過程也離不開外部一些無法改變的屬性,如,周圍的景觀環境,自然的氣候狀況,建筑物自身所處的位置等等,以上諸多因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建筑物。此外,在建筑物設計的時候,如果建筑物無法與周圍環境相互呼應,完成的建筑物就達不到理想的目標,因此,建筑物自身也應該主動地融合到所處的環境之中。山水建筑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1山水建筑跟自然環境的融合
自然景觀在傳統社會就已經產生,是社會寶貴的財富,并且運用于各個行業,尤其在建筑行業中更是顯而易見。但是在城市建筑行業腳步不斷加快的今天,許多的自然景觀不得不面對被破壞的結果。同時建筑是當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處理自然環境跟建筑關系上,對于山水建筑上的態度與其他形式上的態度不同,山水建筑主要強調山水自然與建筑間的關系。在地貌環境跟建筑問題上,順應關系是山水建筑應該秉承的基本原則,原本的地形在設計地貌特征時必須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而不是生硬的將建筑物架于地基之上。以下的建筑就是把自然環境融入其中,迎合山地形勢實行建筑,建筑物可以依靠山地形狀實施建筑。如圖1可以背靠著山,充分利用山體優勢。圖2沿著水流建筑,可以將水流通過的底層架空,是自然景觀跟建筑物之間可以更好的融合,這樣充分應用地勢的同時,還創造了具有特色的山水景觀。
3.1.2山水建筑跟城市的關系
建筑是城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城市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有較好的建筑物。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山水文化與城市建筑的結合是今后工程建筑發展的方向,只有在城市建筑中引入山水文化,才可以給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人們是通過視覺感受城市建筑,建筑帶給人們的感受都會在視覺上產生沖擊力,使得山水建筑在建筑物中的地位越發顯著。由于山水建筑可以提高相應社會場所、精神跟物質的品質,使城市的識別性得以提升,所以山水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據著重要作用,就好像城市中客觀存在的藝術品一樣,可以讓周邊環境有較高的可識別性。

圖1

圖2
3.2建筑外部的形態設計
外部形態的語境表達跟外部形態的構成法則組成了建筑外部形態。其中外部形態的構成法則對語境表達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們對建筑物形態設計的取向直接受到語境表達的影響。建筑外部形態設計主要由兩個方面組成,具體表現如下:
3.2.1象征和抽象
山水建筑在外部形態上的抽象與象征設計方法都是提取自然界中的一些山水形態,通過局部模仿山水形態的特征,使建筑物與自然山水相互融合。當然,象征和抽象的設計手法并不是一味的模仿,是在山水形態上進行創新,讓山水建筑形態中的“態”得以體現,而不是局限在“形”中。這樣建筑物有自身的特點的同時,還使山水形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得以彌補。山水建筑設計中象征和抽象主要使用以下的兩種方法:①通過山水自然某一種形態特征作為基本依據,再把這種特征充分融合到建筑外部設計中。②通過視覺上的感官,尋找讓人們最為觸動的那部分,把這一部分與山水建筑完美結合。抽象跟象征設計事實上是對思想進行解放的過程,通過對自然特色的理解,將自然的優勢運用到建筑中。
3.2.2建筑模仿具象山水
山水建筑的外部形態設計是整個建筑過程中的一個重點,通過對具象的直接模仿,雖然較為方便,但是對于建筑設計來說顯得比較淺顯,通過視覺感受就可以明白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圖3就是通過模仿高低起伏的山脈建筑而成,將自然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山體形狀運用在建筑之中,使自然界與建筑物相互融合并得以更好的詮釋。這種方法使中國對于建筑空間與群體的傳統追求得以傳承,還將東方文化強調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精神彰顯出來,由此使得自然與人、建筑之間的交流、情感可以共鳴。

圖3
總而言之,山水文化在我國城市建筑設計中有著重要作用,自然與人工相互和諧發展的關系正是當下山水建筑的理念,把傳統山水文化融入城市建筑的設計中是首要任務,只有這樣才可以建筑具有中國傳統山水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同時,給未來建筑發展創造了多種可能性,中國建筑師追求的就是建筑物與眾不同的特色,而山水理念與建筑物的緊密結合恰好實現了中國建筑長久以來的追求,這對于中國建筑行業來說,具有長遠發展的空間與借鑒意義。
[1]吳雪萍,徐育紅.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的營造與西安市豐慶公園的創作[J].園林規劃與設計,2015,12(02):113~118.
[2]鄭濤,劉寧波,黃帥.山水營區,生態院落——以沿海某山地營區規劃設計為例[J].城鄉規劃·園林景觀,2014,34(08):154~159.
[3]劉美蘭.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5,24(01):138~140.
[4]張玉婷.淺談中國古典建筑設計手法在當代建筑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44(21):202.
TU201
A
1673-0038(2015)15-0026-02
2015-3-24
王偉(1984-),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