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莎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南昌分院江西南昌 330000)
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評價研究
葉盛莎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南昌分院江西南昌33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住宅的品質跟環(huán)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價商品住宅建筑的設計質量己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本文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主要針對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評價體系的建立和方法進行了闡述,供同行參考。
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分析;評價方法
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是與人民日常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在設計方案中,要按照適宜的方法進行方案的評價與優(yōu)選,從而選擇滿足功能要求、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最優(yōu)方案。在目前我國建筑設計方案評價方法中還比較過于依賴專家的主觀經驗,可靠性不強,且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于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綜合評價及如何科學的選擇最適宜的設計方案的研究已刻不容緩。本文就如何建立適合我國自身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探討。
1.1商品住宅概述
商品住宅主要是指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或者外商投資企業(yè)已具有經營資格建設并出售和出租給使用者,僅供居住用的房屋。購買商品住宅擁有獨立的產權,土地使用權通常為70年,市場供需關系主要決定了商品房的價格。經濟適用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戶為供應對象,并按國家住宅建設標準建設的普通住宅,是政府扶持的具有經濟性和適用性的社會保障住房。經濟適用房以微利出售,只售不租。而廉租房是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住房困難的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廉租房只租不售。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已全面進入商品住宅時代,房地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并成為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yè),這一時期,人們對住宅的需求向質量型生活空間轉變,住宅的設計注重創(chuàng)新性、性價比、綜合效益、文化特征、生態(tài)化等,結合時代發(fā)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追求以人為本。
1.2建筑設計概念
建筑設計是指設計人員在按照設計任務要求下,要考慮到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或者將要發(fā)生的事情,提前做好整體的構想和思路,制定出一套處理問題的方法、方案。例如: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建筑聲、光、熱、結構工程以及給排水,暖通、電氣、消防、智能化工程、工程造價,景觀園林等方面。并用模型和圖紙文件表達設計意圖,作為采購材料、施工組織設計及購買設備等在施工、建造工作中的指導性依據,并使得整個項目能夠在計劃的投資預算范圍內,按照全盤考慮的設計方案,按部就班,順利實施。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綜合評價的關鍵,它是將抽象的研究對象按照其本質屬性和特征的某一方面的標識分解成為具有行為化、可操作化的結構。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是對評價對象進行較準確的排序或分類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才有可能得出科學的綜合評價結論。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程序:
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包括資料的收集、評價目標的確定、指標體系結構的選擇、指標的預選、歸類與篩選、對指標的內在涵義的描述等步驟。建立指標體系時,一開始往往要考慮的方面很多,可確立的指標也很多,這時可將能確立的指標和能獲得信息的指標列出來,然后根據實際需要和資料情況對所列指標進行分析處理,分析所列指標是否能夠全面反映待評對象各方面的性能。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許多環(huán)節(jié)都要咨詢專家的意見,具體的建立程序如圖1所示。

圖1 指標體系的建立程序
在構建評價體系之初,我們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對住宅建筑設計方案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對大量基礎資料進行了搜集、歸納、分類和整理:
(1)通過對住宅建筑設計方案構成要素的分析與總結;
(2)現有文獻資料中對住宅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指標,特別關注那些在多數文獻中被釆用的指標;
(3)根據《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住宅設計規(guī)范》、《住宅建筑規(guī)范》中對方案設計階段住宅建筑設計的要求,將一些設計或檢驗標準通過合理的方式轉換為評價體系的指標。
確定評價目標是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前提,也是選擇指標體系結構的基礎。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評價的總體目標就是通過對住宅建筑設計方案的評價,選擇一個滿足各方面要求的綜合最優(yōu)的建筑設計方案。這里所指的各方面有兩種含義:①指滿足開發(fā)商、管理部門、用戶等利益相關者的要求;②指建筑設計方案在適用性能、經濟性能、環(huán)境性能等方面的綜合最優(yōu),目前對住宅建筑設計方案評價指標體系的分類也大致分為這兩類。盡管分類準則的角度不同,但這兩種指標體系的最底層指標是大致相似的,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標。考慮到本文研究的目的探索影響住宅建筑設計方案優(yōu)劣的各項指標,當然住宅建筑設計方案也必須滿足利益相關者的要求,但評價的目的主要是對住宅建筑設計方案各方面的性能的評價,結合專家意見,本文采用的具體結構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指標體系的結構形式
2.1指標預選
指標預選是指制定者根據相關資料及實踐經驗,選取若干個有代表性的指標,這些指標應能綜合反映系統(tǒng)所包括的各個側面的實際情況,一般比確定的最終指標多1~2倍。從指標的三個來源中對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評價的指標進行理論預選,從中選出使用頻數較多的指標作為初選擬定指標。初選指標可以允許重復、不可操作或難操作的,只求全面不求優(yōu)。
2.2篩選、精簡指標
初選所獲得的指標往往較多,因為人們?yōu)榱巳姹磉_目標的內涵,往往怕漏掉一些比較重要的元素,因此盡可能將相關的指標都羅列出來,往往比較雜多,所以要進行篩選。指標的篩選需依據指標的性質,運用相關方法對指標進行分析,常見的定量指標的篩選方法有相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灰色關聯(lián)度等,定性指標的篩選方法主要有專家咨詢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等。
單純的運用主觀方法或客觀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進行指標的篩選都是不科學的,考慮到初選指標中定性指標較多,故以專家咨詢法為基礎,綜合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方法篩選指標:對初選指標設置評語等級,并給定分級描述,進行幾輪專家咨詢,對調查過程中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數據結果及匿名意見反饋給專家,這一過程反復進行,直至專家意見越來越小。為了減小因專家的知識結構及實踐經驗的不同而對評價結論的可靠性產生的影響,在調查問卷中特設置了“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來對專家的權威程度進行計算。對于初選指標評語等級及量化值的規(guī)定,參照文獻中對于定性指標篩選的研究而確定。
2.3環(huán)境性能
(1)采光性能
對于采光性能的評定采用窗地面積比和采光系數來表示。住宅的采光性能需要滿足《住宅設計規(guī)范》中對采光系數和窗地面積比標準的規(guī)定。采光系數是指在室內給定平面上的一點,由直接或間接地接收來自假定和己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產生的照度與同一時刻該天空半球在室外無遮擋水平面上產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2011)中對居住建筑的采光系數限值提出了要求:起居室(廳)、臥室、書房、廚房的采光系數最低值為1,用“采光系數”評價住宅是否獲得了足夠的天然采光是比較科學的,但是由于采光系數需要通過直接測量或復雜的計算才能得到,同時一般情況下,住宅各房間的“采光系數”與“窗地面積比”密切相關,為了設計和審圖過程中便于檢查,新版《住宅設計規(guī)范》(GB/T50096-2011)中僅規(guī)定了“窗地面積比”的限值,故本文采用較為簡單的“窗地面積比”來詮釋住宅的采光性能。
在評價過程中,在方案必須滿足各規(guī)范中的強制規(guī)定的基礎上,窗地面積比的計算以標準層外窗洞口面積與標準層地面面積之比。
(2)自然通風
房間的自然通風可提供舒適、健康的室內熱環(huán)境,降低能耗。采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通風開口的面積與該房間地板面積的比值應符合《住宅設計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所有房間應設置可開窗,便于室內通風換氣,住宅中80%以上的房間應能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率的計算以標準層可以自然通風的房間面積與標準層建筑面積之比。
(3)隔聲性能
住宅聲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十分繁雜,《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GB/T50362-2005)中對于隔聲性能的評定主要注重圍護構件的計權隔聲量、樓板的撞擊聲壓級以及設備和管道的消聲和隔聲措施的評定,隔聲的測量主要在住宅建成之后進行,對于方案設計階段的設計成果并不適用,但可依據對聲環(huán)境要求較高的房間圍護構件的材料及厚度初步估算,參照《住宅設計規(guī)范》(GB/ T50096-2011)中對于隔聲的設計要求并結合專家意見進行評價。
(4)外觀造型設計
住宅是居民生活、休息的場所。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不僅是住宅的使用功能,其美觀問題也是住宅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當人們的生活和文化素養(yǎng)達到一定的水平,人們對住宅的外觀要求也會日益提高。住宅的外觀就是住宅體型與立面的表現。住宅的外觀造型設計主要表現在:住宅的整體形象(體型體量、尺度的把握、個性的體現)、立面構圖的規(guī)律性及外部材質和色彩設計等方面。
總之,商品住宅建筑的設計跟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所有建設項目設計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所以通過探索影響住宅設計方案的各項指標,為設計階段的建筑方案優(yōu)選提供了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全面的商品住宅建筑設計方案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引入可拓綜合評價方法來對方案進行評價,為房地產開發(fā)商在方案優(yōu)選過程提供方法理論以做出科學決策。
[1]吳恩融.淺析高密度城市環(huán)境中的天然采光設計[J].照明工程學報,2003,14(1):5~14.
[2]李啟明.現代房地產綠色開發(fā)和評價[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張璐璐.企業(yè)跨文化能力的可拓分析及培育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TU241
A
1673-0038(2015)15-0013-02
20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