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工資漲了,骨泰醫院的隊伍更穩定了。醫護人員的工資收入要與醫院的經濟效益協調增長。”胡豐禮說,我們不能只讓醫護人員喝“心靈雞湯”,物質上的雞湯也很重要,只有這樣,醫院的發展才能健康有序,醫護人員才會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最幸福的時刻是看著患者康復出院
有一種生活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
在威信縣骨泰醫院,這種艱辛和快樂見證了醫務工作者的生活。
威信骨泰醫院是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附屬醫院)技術指導合作定點單位,也是為威信人民服務的一個窗口,從威信骨泰醫院轉院到附屬醫院,只要憑骨泰醫院的診斷書就可以免去掛號、診斷等環節,直接進入住院部治療。
這樣不僅為患者贏得了治療時間,同時也為患者減少了重復檢查的費用。
謝心雨曾是骨泰醫院的一名患者,在一次車禍中雙腿粉碎性骨折,更為不幸的是車禍之后肇事司機逃逸了。他本人與妻子離了婚,孩子還小。事故發生后,盡管他身上一分錢都沒帶,但骨泰醫院毅然收下了他。
在骨泰醫院住院期間,由于沒有親人照顧,骨泰醫院的醫護人員就成了他的親人,為他端屎接尿。謝心雨的病情穩定之后,需要到附屬醫院進行手術,骨泰醫院還特意為他派出一輛救護車。
謝心雨在附屬醫院治療費用高達8萬元,也是由骨泰醫院承擔,當謝心雨康復出院的時候,一共欠下骨泰醫院12萬元的治療費。
在謝心雨住院期間,有人曾和骨泰醫院院長李曉強開玩笑,醫院不是慈善機構,把他趕出去算了。
“生命不分貴賤,既然病人來到醫院,救死扶傷就是我們的職責。”李曉強說,醫院是方寸之地,生死攸關。
有一次,骨泰醫院值班醫生接到一個求助電話,有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需要醫院及時救助。
接到求助電話之后,李曉強帶著醫護人員趕到事故現場,當時傷者被大量的貨物覆蓋,李曉強和出診醫生連忙參與到救援之中,沒有合適的救援工具,他們全靠雙手扒開貨物,指頭都劃破了,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
盡管最后這名傷者沒有搶救過來,但傷者的弟弟給骨泰醫院送來了一封感謝信。
這名遇難者的弟弟說:“雖然哥哥沒能搶救回來,但李曉強和醫護人員的愛心已經定格在我的記憶里,一輩子也忘不了。”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沒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對醫院的辛苦只是一種很模糊的概念。來到醫院之后,才發現這份辛苦也是一份喜悅。骨泰醫院副院長胡豐禮說,將患者從“死神”手中拉回,看著他們康復出院,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位老人患病后,因各種原因不方便住院治療,骨泰醫院的醫護人員就主動承擔起上門為這名老人治療的責任。
“不分白天和黑夜,只要這位老人的家屬打電話來,骨泰醫院的醫護人員就趕上門為其治療。”胡豐禮說,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醫護人員沒有半句怨言。
“你們真是比親人還親。”這位老人每次見到醫護人員就豎起大拇指。
這樣的例子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在骨泰醫院眾多的感人事例中,這只算是一個小插曲。
“謝謝各位醫生,我的病好了。”在骨泰醫院的病房里,馬義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馬義也是醫院愛心救助中的一個特例,他的父親去世,母親癱瘓,哥哥也輟學回家照顧癱瘓的母親,家中一貧如洗,就靠母親一人的低保和政府的臨時救助過日子。
馬義生病后,哥哥送他到縣人民醫院進行了檢查,檢查的結果是右腎中度積水和結石。縣醫院建議送到外地醫院治療,得知手術費就要接近數萬元時,馬義的哥哥急了,這筆治療費對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李曉強知道馬義的情況后,主動接收馬義住院治療。
李曉強還親自把馬義的病情、病單送到附屬醫院向教授請教。
考慮到在骨泰醫院做手術風險大,李曉強把馬義送到了附屬醫院做手術,手術成功后,他又開車去瀘州把馬義接到骨泰醫院做后續療養。
在李曉強的積極爭取協調下,附屬醫院減免了馬義7000多元的費用。
要“心靈雞湯”也要物質上的雞湯
在從醫的經歷中,如果說從沒有過委屈,那是騙人的。當遇到患者及患者家屬埋怨時,骨泰醫院總是強調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多溝通,多交流。
“患者更需要得到關愛”,骨泰醫院工會主席李天杰說,但對醫護人員受到的委屈也不能不管。為此,骨泰醫院為醫護人員設立“委屈獎”,就是對醫護人員的一種理解和認同,是一種對勞動者的人文關懷。
一名患者在辦出院手續時,護士長告訴這名患者,先讓主治醫生查看患者的病情,同時主治醫生還要交代出院以后的注意事項。這名患者以為護士長為難他,破口大罵,面對患者的不理智,護士長選擇了沉默。
事后,工會得知這個情況,認為護士長面對患者的責罵時,處理得當,工會特意為這名護士長組織了一次野炊活動。在活動中,工會對護士長工作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同時為她發放了“委屈獎”。
“我們不在乎委屈獎的多少,關鍵是醫院對我們工作的認可。”采訪中,這名護士長說,盡管在工作中會碰壁、受委屈,可每當看到工會為職工的付出,這點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2013年,骨泰醫院為醫護人員發放委屈獎2600元。
去年,骨泰醫院舉行工資集體協商。
在談判之初,李天杰就到員工中征求意見,大家一致認為,這幾年威信的物價上漲幅度較大,特別是在求學、就業、購房等消費成本面前,現在的工資水平顯得捉襟見肘,職工一致希望工資增長幅度能達到14%。
對于職工的訴求,李天杰也充滿了信心,他手中握有幾張“牌”,如醫院的利潤率、威信縣物價上漲幅度、物價指數等。
“醫院利潤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與工人的勞動付出掛鉤?按什么比例增加工資?”李天杰說,“這是我們談判的矛盾焦點。”
在談判之初,面對李天杰提出的14%工資增長幅度,醫院表示認同這種說法,但院方認為,目前醫院沒有固定場所,房屋全是租用,醫院的費用支出較大,一次增長14%確實有困難,為此,醫院給出增長8%的幅度。
面對院方8%的提議,李天杰認為8%和職工的要求差距太大,不利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在你來我往的爭論中,骨泰醫院年調薪幅度、工資總額和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0%。
胡豐禮是工資集體協商中的院方代表,他對這次工資集體協商至今仍記憶猶新。
“工資漲了,骨泰醫院的隊伍更穩定了。職工工資收入要與醫院的經濟效益協調增長。”胡豐禮說,我們不能只讓員工喝“心靈雞湯”,物質上的雞湯也很重要,只有這樣,醫院的發展才能健康有序,醫護人員才會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在協商的過程中,有職工提議,很多職工住的地方離醫院較遠,工作無規律,隨時都有急診的病人,希望醫院給職工每人每天50元的生活補助。
面對職工的提議,醫院也表示一線職工確實比較辛苦,但醫院正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下子要拿出這么多補助,確實有困難,醫院統一開辦食堂,中餐、晚餐全部免費。
“通過工資集體協商達成的福利措施,醫護人員的幸福感得到提升,現在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更加積極。”李天杰說,只要把握好協商的“尺寸”,院方也是工資集體協商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