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堂


1
在鐵路人心中,鐵道是詩意的韻律,是實現夢想的節奏,是建設者心中最恢弘的那曲交響。
我要寫下的文字,是一個普通檢車員的故事,寫他如何用熱愛、責任、智慧,用他人性里的那份堅持與執著,弄出了許多的不平凡。說他普通,是因為他的故事一點兒也不驚心動魄,一點兒也不催人淚下;說他不普通,是因為他居然改寫了昆明北車輛段成立以來的檢車作業傳統,使之更科學、更合理、更安全、更省力。甚至可以說是在新中國的鐵路史上,無數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千百個列檢同行都沒能改變的作業標準或零部件的發明、改造,在這個只有普通高中學歷的男人身上完成了!
幾乎可以這樣說,陳向華創造了一個檢車作業的神話!
2
我在昆東運用車間見到了安全員、車間教官陳向華。
他不是那種聲若洪鐘的工人,在他上班的地方,我見到的陳向華,是個健碩而文靜的漢子。隨著昆明北車輛段工會主席謝玲的介紹,我越過一些師傅的身影,將目光鎖定在一個40來歲的中年人身上,他就是陳向華:個兒比我高,卻是一副羞澀、靦腆的模樣,雖有些帥氣,卻也是走在人群中不起眼的那種。我在心里“哦”了一聲: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陳向華。然而,就是這個身穿黃色工作服、說話低聲細語的普通男人,在檢車員這個崗位上,在他春夏秋冬的工作日志上,弄出了那么多不平凡的聲響,寫出了屬于勞動者的創造之美。
車輛檢車員們的工作,多數時候要在陽光下進行,騰騰烈日,火一般炙烤著軀體。雨雪天,一趟趟金屬的列車,濕漉漉地開來開去。列車底部很矮,鋼鐵的部件更是冰冷無比,腳下是布滿石砟、枕木、鋼軌和機油的軌道。雨點打在上面,一片水霧騰起,白茫茫籠罩著車場,腳踩在上面,不小心就是一個跟斗。檢車員每次檢車回來,全身上下幾乎找不到寸縷干燥的地方。
如何讓繁重的檢車業務更合理、更科學、更安全,陳向華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很想將檢車員們多年來的工作習慣改得更有效。于是,陳向華將車輛運用與構造、紅外線、車輛技檢等業務理論書籍系統地學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帶著問題到檢車工作中去具體實踐,一來二去,陳向華的技術業務在同行中脫穎而出。2004年,陳向華代表路局參加全路貨車運用系統基本功大比武,獲得“全能第八”的好成績,榮獲全路“百強檢車員”稱號,被鐵總授予“火車頭獎章”;2007年,陳向華在云南省職工技術技能大賽鐵路系統貨車檢車員比賽中,以精湛的專業技術操作水平,力克眾多好手,奪得“全能第一”,被授予云南省“職工技術狀元”,同年被評為全路“技術能手”;2008年,陳向華榮獲云南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15年陳向華光榮地成為了全國勞動模范!
以上這些,如果放在以前,陳向華想都不敢想。
3
1991年12月以前,陳向華同他的父母一樣,根本不知道鐵路是什么。
陳向華的家鄉在云南曲靖市,這是一個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的城市。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的陳向華,對鐵路的認識,也僅限于課本上和校園外傳來的火車聲。他曾經以為,鐵路就是那趟時遠時近,來來去去的火車。1991年12月,昆明鐵路局到曲靖市招工,陳向華為了能夠攀援上那趟在他心目中神往了10多年的神秘火車,告別了父母,興沖沖來到了昆明北車輛段,成了這個段的一名職工,分配到該段比較偏遠的宣威列檢車間,當了一名檢車員。
剛剛參加工作的陳向華,根本就不知道鐵路還有檢車工作,還以為是專門來鐵路開火車的呢。等弄清鐵路檢車員是什么樣的工作后,陳向華不想干了,假都不請,一溜煙兒就跑回家,朝著父母張口苦訴:他以后要干的工作,就是在車底下鉆來鉆去。這樣的工作,沒意思,不干!不干,你想干什么?開不成火車,我回來以后當老板、掃大街、街頭賣菜,都行!陳向華的父親是一位傳統而嚴謹的人。他發現兒子出問題了,盛怒之下,幾乎要對著兒子棍棒加身。但這位父親沉默著,使勁壓下那股莫名之火,什么話都不說,只用信任的目光定定地看著兒子。在從來就不知道什么叫難或怕的父親面前,陳向華突然感到了慚愧,臉紅了起來。嚅嚅的話語,不知不覺成了給父母的一篇保證書,大意是一定會努力工作,用最好的工作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4
20多年來,陳向華在很多站場工作過,跟過好幾位師傅,他記憶中最清晰的是跟王繼忠師傅和秦天坤師傅。他說,王師傅對貨車構造非常熟悉,如同熟悉自己的身體。秦師傅卻是故障處理的行家,什么故障,到了秦師傅這里,都無法遁形。好學上進的陳向華,也深受帶過他的師傅喜愛,他們不遺余力地將獨門絕技傾囊相授。以前的宣威列檢車間,歷年來,參加段上的技術比賽,從未拿過好名次,自陳向華分配到宣威后,在師傅們的悉心傳授下,無論參加哪一級的技術比賽,宣威列檢車間,都毫無懸念地拿到好名次。陳向華明白,是他在師傅們身上收獲了許多,才為他以后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年前,陳向華憑著一身好技術,來到了昆明北車輛段工作量最大的昆東運用車間,還干他的本行檢車員。他清楚地記得,第一天上崗,師傅對他強調得最多的話就是安全!師傅告訴他,忽視安全,付出的一定是毀滅性的代價;業務方面,教他最多的也是如何保證安全。陳向華勤奮好學,善于琢磨。每天利用休息的空閑時間,他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軌道旁,聽汽笛歌唱,看車輪飛旋。短短幾年的時間,陳向華就練出了一套切實有效、準確到位的檢車絕活兒。
他告訴我,故障檢測中,最難發現的是內環折斷。但就是這個很難發現的東西,在陳向華這里,卻一次也沒能逃脫,輕而易舉就被他手到擒來。老實說,陳向華1米78的身高,要鉆到很低的車下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我在現場看到陳向華,卻是身手敏捷,甚至是利索如猿,很是麻溜。也就是那天,我請陳向華帶我去他工作的站場上看看。我尾隨在陳向華身后,一路走著,只見陳師傅不斷地前后環顧。我問這是什么意思,他說是規定,是他們必須養成的安全習慣,看前后左右的列車狀況。過鐵路時,陳向華先是在鐵路旁站定,左右看后,確定安全了,才讓我通過。
我穿著陳向華給我的“黃馬褂”,想學著陳師傅鉆進車底,看看檢車員們每天都要打交道的車底部件,卻連彎下腰都感覺費力。四腳四手爬下去,頭卻又無法轉動了,無奈,只好放棄。我請陳向華師傅向我演示下他創新發明的貨車單車技檢“二十三步”檢查法和單車故障“156部位”磁釘標識練習檢查法。只見他展開專業的身形和步伐,向我展示起那些規范動作。眼前的陳向華,在我眼里,像一個能征善戰的戰士、將軍,更像一個身段協調的模特。
我忽然發現,勞動美的真正含義,原來就在陳向華師傅們工作時的一招一式中,就在一萬次不走樣的技術規范要領中,這就是勞動者的瀟灑,勞動者的自信,勞動者的大美啊!
5
由于陳向華業務技術和業務素質的突出,陳向華成了昆東運用車間的安全員。安全員這個職務在對安全要求非常嚴格的昆東運用車間,絕對是一個得罪人的崗位。幾位前任安全員,也個個認真負責,卻是出力不討好,安全保證了,同事也得罪了不少。陳向華不僅業務強,在他這里,再小的隱患,都無法逃過他的火眼金睛。同時,陳向華也用他的寬厚贏得了該運用車間600多位職工的折服。
作為昆東運用車間自建成以來當之無愧的安全、技術第一人,陳向華應段上聘請,成為了昆東運用車間總教官!從此,他與其他3位教官,在600余人的昆東運用車間,開始了他的授徒生涯。近年,昆東運用車間陸續分來了不少大學畢業生,他們都要接受陳向華總教官的實習培訓,為期三個月。
隨著陳向華總教官的口令,學員們一會兒登車頂,一會兒鉆車底。這些80、90后出生,幾乎沒吃過苦的大學生們,三個月的訓練下來,一個個變黑了,但卻更健康了。盡管一個個累得皮塌嘴歪,卻人人臉上都帶著愜意的微笑。因為,在這三個月中,他們學到了真東西,而且記憶深刻,那些技術要領和操作程序,已深深刻在青春的記事簿里,這將是他們未來成為一名優秀檢車員的最寶貴的財富。
車間主任單勇悄悄告訴我一個關于陳向華的小秘密:上次培訓班結束,聚餐那天,歷來頗有些酒量的陳向華,居然有了醉意。也許,他是舍不得這些可愛的徒弟;也許,是徒弟們可以去各自的崗位上獨當一面了。他其實是心醉,是幸福的醉。
6
陳向華身上,有一種韌性,這種韌性,是陳向華的人格力量之所在。
檢車員這項業務,陳向華毫無疑問是昆東運用車間第一人,各種杰出的檢車工作法,幾乎都出自陳向華之手。2008年,陳向華以出色的工作表現,當上了昆東運用車間的總教官,從此就有了一片更能施展才華的工作天地,陳向華感到肩上安全的責任更重了。檢車工作就是每次都要將車皮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完整地檢查一遍。每一個螺栓,每一個接口,每一處部件,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檢車員的工作量相當巨大,安全管理,是他這個安全員、總教官每天的必修課,是時時刻刻都要牢記的原則。要干好檢車員,就必須有過硬的本領,別人不懂的,自己先要掌握。
陳向華知道,只有過硬的業務技術還不行,要想有出色的工作,還需要車間的600多位兄弟團結一心,才可能順利實現。
休息時,陳向華會約上一些工友去爬山、郊游,在如畫的風光里,他們的玩耍,卻經常變成了工作業務的討論。這種氛圍下的討論,少了一些凝重,多了幾分輕快。工作中,陳向華做到了讓自己每天的安全管理工作滴水不漏。他有一個習慣,班前班后,他都要將當天的工作情況,在腦子里過一遍,仔細回憶是否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如果有,就找車間領導請示、商量,及時將問題解決。多年來,陳向華堅持著這樣一個工作理念:任何時候,都要把一切工作做到最好。
工作當中,特別是到了后半夜,一般人可能已經昏昏然、疲憊不堪了,但陳向華卻練出了這樣的本領:越到后半夜,精氣神就越好,就越有激情。
陳向華長期與職工工作在一起,把關心職工,注意掌握職工的思想變化,作為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他幾乎對每位職工的脾氣性格,都能了如指掌。只要有職工有一丁點兒變化,陳向華可能就會約上大伙兒一起去騎騎自行車,或者聚聚餐。笑談中,同事之間有什么問題,玩一玩,聊一聊,就溝通了。
職工們喜歡陳向華、佩服陳向華,不僅僅是陳向華的理論、業務技高一籌,更主要的是還有他在工作之余與同事們的交流中,隨和、大度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職工的尊重。
有一件事,陳向華始終難以忘懷:一次,組里一位老職工,沒按規定程序作業,陳向華當場對這位職工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事后,陳向華發現自己在批評職工的態度上,有點過了,就主動找這位老職工賠禮道歉。這位老職工被感動了,對陳向華說:“這件事本來就是我錯了,小陳你放心吧,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了。”從此,這位老職工,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工作更積極了,還利用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協助車間做了許多工作。
7
隨著業務技術的日漸成熟,陳向華發現,過去的那種老式列檢方法,其實是可以改進得更合理、實用、省力。
于是陳向華憑著扎實的業務基本功,仔細研究了貨車車輛結構的特點和檢修技術質量要求,去現場實際演練,從起步到止步。最初,陳向華將他的檢查法定為27步,隨后又開始反復實踐,甚至根據季節的特點變化來進行調整。比如,檢車員夏天和冬天的著裝厚薄不一樣,這是否會影響到檢查法的正確走位呢?陳向華為弄清這個問題,分別穿上夏裝、冬裝,備齊所有裝備,進行實際操作。最終,陳向華將27步,又減去了4步,將檢查法固定在23步后結束作業程序。進一步實際操作證明,陳向華創新發明的貨車單車技檢“23步”檢查法,比之過去相對較凌亂的貨車單車技檢法,更完美、更科學,并在全段得到推廣。
自發明了“23步檢查法”后,陳向華又先后發明創造了單車故障“156部位”磁釘標識練習檢查法、車輛交叉支撐裝置“五”字檢查法、制動梁閘瓦厚度差檢查法、閘瓦托鉚釘故障檢查法等方法,竟有10項之多,許多都作為經典教案廣泛應用于檢車員崗位技能培訓。
8
自2008年擔任總教官負責車間轉崗職工和“三新”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以來,陳向華指導培訓新入路大中專畢業生、轉業軍人6批共計400余人次。2011年,他在全路貨車運用系統職業技能競賽昆明鐵路局選拔賽上擔任教練工作,對參賽的軸溫檢測員起玉春進行精心培訓輔導,助其在大賽中取得“單項第三”、“綜合第十”的成績。
陳向華總教官實打實的徒弟還有400來個呢,許多現在出類拔萃,成了檢車員中的好手。昆東運用車間的職工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想當好檢車員,向陳向華學一學,一定就會不一般。”
9
陳向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可自結婚那天起,陳向華每月只有幾天的休假能夠陪在妻子、女兒的身邊。
是的,女兒出生的時候,他在上班;女兒上一年級了,要去學校報到,他仍然在忙。但再忙,陳向華只要一有空就回家與家人敘天倫之樂。視工作如命的陳向華,同樣愛著自己的小家。一有休班,陳向華第一時間就是趕去妻兒身邊,只是一次休假兩天時間,回到妻子身邊的陳向華,很想好好陪陪妻子女兒,卻總會因心身的放松,而睡過了頭。妻子經常這樣和丈夫開玩笑:“我家的工作狂,這一覺睡得舒不舒服?”陳向華在妻子眼中,是一個熱愛工作的人,也是一個愛家的好丈夫、好父親。每次出門去上班,妻子知道,這又要過半個月時間,丈夫才會回來了。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妻子總是安靜地等丈夫回家,從來不對丈夫道半句埋怨。按陳向華的話說是,妻子已經習慣了。
我想,這不是習慣,這是一個賢惠妻子對丈夫的理解、信任和愛。
女兒大些了,喜歡彈鋼琴,陳向華就牽著女兒的小手,去拜師學藝。女兒小小年紀,就已經多才多藝,彈得一手好鋼琴,而且拉丁舞也跳得有模有樣,經常代表所在地區,到北京、香港等地演出。每次陳向華欣賞著女兒的演出獲獎證書,巨大的幸福感,讓陳向華深陷甜蜜。
10
2015年5月,陳向華光榮地成為了全國勞動模范。載譽歸來的陳向華,曾有過這樣一句表述:“我喜歡工作,即使是《檢車員500題》,我也可以倒背如流”,這是一句普通卻與眾不同的自信,一個勞動模范的表述。把意思解讀出來,就是一首充滿著苦干實干加巧干的詩章,一篇勞動者力量與智慧的宣言。
陳向華為檢車員這個職業——為勞動者——做了最美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