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和指標分析
齊夏
(天津市南開區王頂堤醫院,天津300000)
目的觀察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180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兩組均采用基礎治療,觀察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加用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高壓氧治療。結果觀察組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等指標降低幅度均較高于對照組(P<0.05),TNF-α和IL-6降低幅度均較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Barthel評分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提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得到改善,個人生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P<0.05)。且觀察組NIHSS評分和Barthel評分較對照組治療后改善更顯著(P<0.05),兩組患者均未發現有臨床意義的異常改變及明顯毒副反應。結論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是有效的,安全的,可明顯降低病殘率,有利于恢復神經功能。
急性腦梗死丹參多酚酸鹽高壓氧
腦梗死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腦部血液供應不足,供氧障礙所導致的一種常見的腦部血液循環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病因病機復雜,發病急驟的特點,其發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輕化和致殘率升高的趨勢。在腦梗死急性期,腦動脈血流中斷、組織低灌注、缺血、缺氧、再灌注損傷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局部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性壞死,導致神經功能的不可逆損傷,因此急性期治療是減輕腦梗死致殘率、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同時對改善患者遠期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1]。有研究表明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腦梗死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2],本研究應用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F報告如下。
1.1病例選擇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診斷標準[3]。2)患者發病時間在6~72 h。3)經過頭顱MRI或者CT證實有梗死病灶,并排除腦出血的患者。4)年齡在40~80歲。排除標準:有明顯心、肺、肝、腎衰竭患者,有全身感染或惡性疾病患者,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傾向患者,以及腦出血、其他顱內疾病等。
1.2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本院腦病科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90例,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齡39~76歲,平均(51.36±8.30)歲。對照組90例,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齡38~77歲,平均(61.77± 7.2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根據其病情,選擇性采用以下治療原則,包括脫水降顱內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腦保護劑、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壓、血糖以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予200 mg丹參多酚酸鹽加入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2周;同時患者入院第2天開始接受高壓氧治療,大型空氣壓縮艙升壓至0.2×106kPa,面罩吸氧法,穩壓吸氧60 min,連用2周。
1.4療效評定1)采用全自動血流變測試儀進行檢測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等)。2)采用ELISA法檢測炎性指標: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3)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數評估[4]神經功能恢復和個人生活能力恢復情況。4)結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值的減低率以及病殘程度分級進行療效評定?;救涸u分值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進步:評分減少18%~45%。無效:評分減少或增加<18%。惡化:評分增加>18%。同時檢測不良反應。5)安全性指標檢測:選用生命體征、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心電圖、肝功能(轉氨酶)、腎功能(尿素氮、肌酐)等實驗室檢查。
1.5統計學處理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實驗數據經正態性、方差齊性檢驗,符合條件后,組內樣本均數檢驗使用配對樣本檢驗,組間樣本均數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近似t檢驗;計數資料和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1。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等指標均降低(P<0.05)。觀察組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等指標降低幅度均較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比較見表2。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TNF-α和IL-6均降低(P<0.05),觀察組TNF-α和IL-6降低幅度均較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別時間全血低切黏度(mPa·s)全血高切黏度(mPa·s)血漿黏度(mPa·s)紅細胞壓積(%)觀察組治療前(n=90)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14.1±1.27.5±0.82.1±0.451.1±3.0 9.1±1.6*△4.4±0.5*△1.2±0.3*△44.1±2.0*△13.8±1.37.6±0.72.0±0.449.9±3.1(n=90)治療后11.4±1.2*6.2±0.4*1.7±0.3*47.8±1.7*
表2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炎性指標TNF-α、IL-6比較(pg/mL,±s)

表2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炎性指標TNF-α、IL-6比較(pg/mL,±s)
組別時間TNF-αIL-6觀察組治療前16.48±2.5028.98±7.60(n=90)治療后10.30±2.18*△16.10±8.03*△對照組治療前16.51±3.0029.11±6.98(n=90)治療后12.98±2.60*23.17±10.05*
2.3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NIHSS和Barthel評分比較見表3。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均降低,Barthel評分均提高(P<0.05),提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得到改善,個人生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治療后,觀察組的NIHSS和Barthel評分均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P<0.05)。
表3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分,±s)
組別時間NIHSSBarthel治療組治療前11.5±2.134.9±18.1(n=90)治療后3.4±1.7*△58.4±17.4*△對照組治療前11.7±2.635.1±19.0(n=90)治療后5.1±1.4*45.2±14.1*
2.4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P<0.05)。

表4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5安全性指標檢測所有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血、尿、糞常規均未見異常、心電圖未見明顯變化、肝功能(轉氨酶)、腎功能(尿素氮、肌酐)等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觀察組出現不良事件1例,因外感風寒致發熱、咳嗽,經判定與藥物無關;對照組出現轉氨酶增高者2例,原因不明。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總稱,約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70%,患者血液黏滯性明顯高于正常人,致使血流速度變慢,血流量相應減少,形成血栓,引起的腦部血液供應障礙,使局部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性損害,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我國腦梗死患者以顱內中等動脈的硬化和閉塞占多數[5]。中醫學中卒中、中風、類中風、偏枯等疾病與之相匹配。中醫學認為中風以血液運行不暢,瘀阻脈絡為主要病因,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主。臨床常用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注射液或者中成藥進行治療,以達到消除瘀滯,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循環的效果。對腦梗死急性期的治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促血管再通,主要是溶栓,但溶栓療法受時間窗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神經保護治療,臨床仍處于進一步研究中[6]。
研究表明,急性腦梗死與炎癥反應密切相關,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顯增高,且TNF-α與腦梗死面積大小密切相關。IL-6在動脈粥樣硬化及急性腦梗死后繼發性腦損傷的炎癥反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可能機制是:直接刺激白細胞介素等其他炎癥細胞因子生成,發揮促炎作用;其次是通過細胞毒作用,以及激活靶細胞釋放溶酶體酶等,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氧自由基的產生、誘導脂類及糖類代謝異常、脂質過氧化加重腦損傷[7-8]。
研究表明,早期高壓氧治療能明顯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能量代謝,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臨床療效[9]。高壓氧能顯著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張力和血氧彌散率,克服腦梗死時毛細血管間距增加而發生的供氧障礙,促進腦內血管側枝循環的建立,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恢復“缺血半暗帶”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恢復與再生,減少腦組織再灌注損傷[10];可使使腦干部位和網狀系統血流量增加,促進腦電活動,促使患者意識早期恢復[11]。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是從丹參中提取的以丹參乙酸鎂為主要成分的丹參多酚酸鹽類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近年來研究表明,丹參多酚酸鹽具有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等作用??捎行Ц纳苹颊哐簞恿W情況,增加血流量,降低黏稠度,并起到消融血栓、擴張血管的作用,可有效減輕腦組織水腫,緩解癥狀。該藥物的主要作用機制可能在于其對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可顯著提高患者血清及腦組織中GSH和SOD等酶水平,有效保護腦組織[12]。
本實驗采取兩種藥聯合使用,旨在以提高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促進神經功能的進一步康復。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等指標降低幅度均較高于對照組,TNF-α和IL-6降低幅度均較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Barthel評分有不同程度提高,提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得到改善,個人生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觀察組NIHSS評分和Barthel評分較對照組治療后改善更顯著,表明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更好。兩組患者均未發現有臨床意義的異常改變及明顯毒副反應。故可認為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是有效的,安全的,可明顯降低病殘率,有利于恢復神經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Mattioli L,Perfumi M.Effects of a Rhodiola rosea L.extract on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morphine tolerance and dependence in mice[J].J Psychopharmacol,2011,25(3):411-420.
[2]郝紹江,安慧娟.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9):1076-1077.
[3]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0-380.
[4]孟家眉.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5]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46-153.
[6]Tero Y,Ohta H,Oda A,et al.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3 alpha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inflammatory cascade in rat focalcerebralischemia[J].NeurosciRes,2009,64(1):75-82.
[7]郁超,陳彤,張克霞.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IL-6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3,28(2):152-153.
[8]陳芳梅,尹琦.血清IL-6、IL-8、TNF-α表達與急性腦梗死損傷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8):3509-3511.
[9]俞寧,李通,陳瓊珍,等.早期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能量代謝及療效的影響[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4,21(1):48-50.
[10]呂云利,劉吉耀,姚向榮,等.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5):3627-3628.
[11]閆俊杰,韓珂,姚永華.短暫性腦缺血發展至腦梗死相關因素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2):343.
[12]張輝,張楊,楊蓉,等.丹參多酚酸鹽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炎癥因子影響的相關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5):598-601.
文獻標志碼:文章編號:1004-745X(2015)09-161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38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