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書磊
(山東省肥城市中醫醫院,山東肥城271600)
健脾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
彭書磊
(山東省肥城市中醫醫院,山東肥城271600)
目的觀察健脾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7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西藥組32例、中藥組30例和聯合組35例,西藥組給予纈沙坦膠囊治療,中藥組給予中藥健脾益腎通絡飲治療,聯合組給予纈沙坦膠囊聯合健脾益腎通絡飲治療,觀察各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腎功能變化及臨床總有效率。結果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1.43%,明顯高于西藥組的62.50%和中藥組的66.67%(P<0.05);治療后各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P<0.05),組間比較,聯合組優于中藥組和西藥組(P<0.05);聯合組和中藥組患者腎功能改善明顯優于西藥組(P<0.05)。結論健脾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確切,能明顯改善患者尿蛋白等腎損害相關指標。
糖尿病腎病健脾補腎活血法健脾益腎通絡飲
糖尿病腎病控制不佳最終將進展為終末期腎病,伴有終末期腎病的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20%。因此阻斷病情進展,延緩早、中期DN患者進展為終末期腎病意義重大。本研究通過健脾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病例選擇西醫診斷標準:糖尿病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腎病分期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及《內分泌代謝病學》[2]制定。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國家藥品和食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擬定,所選病例均屬脾腎虧虛、瘀血阻滯證患者。納入標準:選擇Ⅲ、Ⅳ期糖尿病腎病,排除其他原因的腎臟損害,并符合1)有確切的糖尿病史;2)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 μg/min(30 mg/L)或常規方法測定尿蛋白陽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0.5 g;3)輕度腎功能不全[血肌酐(Scr)小于265 μmol/L];4)符合中醫證候診斷標準者;5)年齡18~70歲,且簽訂知情同意書者。
1.2臨床資料來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東省肥城市中醫醫院門診及住院的糖尿病腎病患者97例,隨機分為西藥組32例、中藥組30例和聯合組35例。其中西藥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54.06±5.55)歲;平均病程(7.50±2.33)年。中藥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54.30±6.59)歲;平均病程(7.70±1.60)年。聯合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55.40±6.41)歲;平均病程(7.37±1.97)年。各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治療方法各組患者均以糖尿病飲食、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戒煙戒酒等基礎治療,使血糖達標,避免使用有腎損害的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壓達標。中藥組患者不選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西藥組在基礎治療基礎上給予纈沙坦膠囊(代文)口服,每日1次,每次80 mg。中藥組在基礎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健脾益腎通絡飲:黃芪60 g,黨參15 g,熟地黃15 g,茯苓15 g,炒山藥15 g,山茱萸肉12 g,枸杞子15 g,澤瀉12 g,鬼箭羽15 g,砂仁10 g,補骨脂12 g,蒲公英15 g,水蛭粉1 g(沖服),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400 mL,分早晚飯后溫服。聯合組在基礎治療基礎上,給予纈沙坦膠囊(代文)口服,每日1次,每次80 mg;同時聯合中藥健脾益腎通絡飲治療,每日1劑,水煎400 mL,分早晚飯后溫服。均治療觀察8周。
1.4觀測指標觀察治療前后各組患者癥狀、體征及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腎功能等相關指標。
1.5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顯效:尿微量白蛋白或24 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下降>40%。有效:尿微量白蛋白或24 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下降≤40%。無效:尿微量白蛋白或24 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無下降甚至增高。
1.6統計學處理應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構成比表示,比較用χ2檢驗;多組資料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各組患者臨床總療效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聯合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藥組和中藥組(P<0.05);西藥組和中藥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各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各組患者腎損害相關指標比較見表2,表3。治療后各組尿微量白蛋白(mAlb)、24 h尿蛋白定量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P<0.05),組間比較,聯合組優于中藥組和西藥組(P<0.05)。治療后聯合組和中藥組患者腎功能改善明顯優于治療前和西藥組(P<0.05),西藥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各組患者治療前后mAlb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s)

表2 各組患者治療前后mAlb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中藥組比較,*P<0.05;與西藥組比較,△P<0.05。下同。
組別時間mAlb(mg/L)24 h尿蛋白定量(g/24 h)西藥組治療前90.81±26.861.27±0.52(n=32)治療后72.65±28.93▲1.04±0.63▲中藥組治療前92.80±26.821.37±0.62(n=30)治療后64.98±28.94▲1.06±0.62▲聯合組治療前90.97±26.201.21±0.45(n=35)治療后47.45±22.94*▲△0.69±0.50*▲△
DN是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其主要的病理改變是腎小球硬化,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為主要臨床特征,病情尚可逆,若控制不佳,繼之出現臨床蛋白尿,逐漸進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目前,西醫治療該病主要采取限制蛋白飲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壓、糾正脂代謝紊亂、抗氧化應激等措施,以及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藥物。
表3 各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s)

表3 各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s)
組別時間BUN(mmol/L)西藥組治療前7.75±0.94(n=32)治療后7.75±0.73中藥組治療前7.39±1.03(n=30)治療后6.61±0.72▲△聯合組治療前7.47±1.08(n=35)治療后6.54±0.81▲△Scr(μmol/L)GFR(mL/min)102.97±40.2271.58±9.04 102.78±39.6370.85±8.10 109.24±49.3372.84±9.63 83.83±34.52▲△75.86±6.56▲△110.80±54.4172.30±9.26 84.27±32.44▲△77.18±6.68▲△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因飲食不節、稟賦不足等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痰濁、水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形成,脾腎虧虛、瘀血阻滯是其基本病機。脾腎虧虛是糖尿病腎病發病的基礎,而瘀血阻滯貫穿糖尿病腎病始終。因此,健脾補腎以治其本,活血通絡以治其標,健脾補腎活血法是其重要治法,并據此組方健脾益腎通絡飲。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又可利水消腫;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與黃芪合用,以增強其補中益氣之功,共為君藥;山藥即能補脾氣,益脾陰,又能補益腎氣以固精,茯苓具有健脾滲濕之功,澤瀉淡滲利濕,以泄腎濁,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茱萸肉補益肝腎,并能澀精,枸杞子補益肝腎,以上諸藥健脾益腎共為臣藥;鬼箭羽、水蛭粉活血化瘀通絡,補骨脂補腎、固精、暖脾,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蒲公英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以上諸藥健脾補腎泄濁,活血通絡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腎、活血通絡之效。
該研究表明,健脾補腎活血法能明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延緩腎小球硬化的發展,無明顯不良作用。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2-43.
[2]廖二元.內分泌代謝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352-1353.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R587.2
B
1004-745X(2015)09-166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60
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