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云龍 楊智奇
用紅色文化“武裝”京州
——訪北京京州醫療集團總經理張會兵
文/本刊記者 張云龍 楊智奇

北京京州醫療集團總經理張會兵。
商人這一群體自古發源于河南,中國第一位商人王亥就是河南商丘人,被稱之為華商始祖。這些華商都豐富了封建時代中國商業思想的文庫,比如愛國商人弦高,商圣范蠡被后人尊為陶朱公就是河南南陽人,白圭,洛陽人,有“商祖”之譽。厚道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河南商人做大事業“數代人都吃不完”的資本。
新豫商多是草根出身,在磨難中成長起來。草根出身、堅韌圖強成為大多數新豫商飛高走遠的精神“家底”。新一代的豫商也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糊口,而是具備東方智慧、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的商界精英。
北京京州醫療集團總經理張會兵就是諸多豫商中的一位,沒有背景、資金,憑著一腔熱情和有著深厚豫商文化底蘊的積淀,創辦了北京京州醫療集團,自2010年10月發展至今,已擁有京州旗下的京州口腔各醫院及門診的控股權。現擁有口腔醫院及口腔門診10家,醫生120余人,員工近500人。年營業額近1億元,年利潤2000萬元左右。
眼前的張會兵梳著層次分明的發型,凜冽桀驁的眼神,高挺的鼻梁,“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穿著干凈整潔的格子襯衫、戴著黑色邊框眼鏡,舉手投足間透著濃濃的儒雅氣質。
接下來,我們就走近這位在商海中弄潮,在崢嶸歲月里執念前行的青年才俊,聽聽京州企業文化背后的故事。
《現代企業文化》:請您介紹一下京州口腔的紅色文化內涵。
張會兵:京州口腔立志做京州特色的口腔連鎖企業——紅色京州。紅色京州,是貫徹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結合目前中國口腔行業特點及口腔醫院本質特點,形成有京州特色的口腔連鎖企業。他運用現代科學企業管理模式,結合馬克思哲學思想,植根于中國易、儒、道等優秀傳統思想的土壤內。致力于打造中國口腔界的傳奇。
紅色的企業宗旨:我們的宗旨是創建一流牙科企業,成就員工夢想平臺。這個宗旨是為了成就每一個京州人的夢想,京州人共同的夢想。這個企業是為京州人豐厚的收入、良好的工作氛圍、受人尊重的行業地位、實現自我價值而做的。
紅色的發展思想:我們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基本思想和指導方針,建立了“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以發展求發展”的思想。實事求是——一層含義是一是一,二是二,不擴大也不縮小;二層含義是探尋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客觀規律。追尋事物本質、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統籌兼顧。
解放思想——面對具體問題,堅持辯證唯物論,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總的發展指導思想為指導,采取靈活多變、講究實效的工作方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杜絕刻舟求劍、固步自封、閉門造車。深刻學習矛盾論。
以發展求發展——深入學習量變質變關系,醫院的內部強化和規模性擴張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深入學習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和實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深刻理解理論的實踐性和實踐提煉理論的重要性。重視深入一線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層討論會、民主集中制等辦法,注重把實踐提煉為理論,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具體辦法。要深刻認識到,人的思想發展的階段性,杜絕推己及人,以對自己的要求要求他人。多使用年輕人、提拔年輕人,多用工作的辦法,少用思想的辦法。深刻認識到實踐對人的教育意義,而不是言語的教育意義。人才的問題,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要注重栽樹,而不是乘涼,注重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品牌的問題,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醫院的數量和質量,共同促進品牌的成長,注重每一個患者滿意度,就是樹立品牌的過程,品牌的樹立,嚴禁靠市場營銷辦法解決的思想。
紅色的思想建設:我們企業思想建設總結起來就是三觀五講。三觀是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集體主義人生觀、奉獻主義價值觀。五講是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講正氣、講學習,是符合我們中國的核心價值觀的。
紅色的骨干隊伍:我們集團總部有黨支部,各分院有黨支部,各自隸屬當地社區黨支部領導。我們企業各級黨支部把企業的管理骨干、技術骨干吸納進來,進行思想教育和工作能力培養。企業內部加強黨風黨建工作,我們企業內部每月進行一次民主生活會,包括黨員和積極分子。
每星期進行一次批評與自我批評周會;要求干部下一線每周不低于20小時,每天不低于4小時,向員工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積累和提煉工作方法,運用到下一次工作當中去;我們骨干隊伍必須學會六大方法:調查研究、學習交流、抓主要矛盾統籌兼顧、解放思想、批評與自我批評、群眾路線。
紅色的企業文化:我們的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精益求精。這里面包含了深刻的醫學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繼承和發揚我們傳統中國醫學的精神內涵,并且融入了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宗旨特征。
紅色企業適應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了員工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進企業文化發展方向。從實踐上講,紅色企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制度建立起來,并不等于員工和社會對紅色企業的認識就完全搞清楚了。也不等于紅色企業優勢就能自然而然地發揮了。紅色企業不是論證出來的,不是自我標榜出來的,是必須要在實踐中實干出來的。紅色企業需要不斷地自我完善、發展和創新。所以紅色企業目前理論上是,但實踐中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現代企業文化》:您提倡的紅色京州又有什么樣的具體含義呢?
張會兵:紅色京州具體含義有:發展、開放、科技、人文。鄧小平同志講,發展才是硬道理。京州的發展指的是規模的發展、團隊的發展、思想的發展、模式的發展、技術的發展。這五個方面不但自我發展,而且在企業發展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要系統的布局,既要以點帶面,又要統籌兼顧。發展既是目標又是源動力。
開放才能讓企業有生命力。《呂氏春秋》上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京州開放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多用年輕人、員工晉升通道、行業共建、走出去引進來。我們會主動把企業最優秀的管理模式、運營技巧、市場營銷方法等毫無保留的拿出來行業共享。當然有員工擔心其他人強大了對我們是障礙,我們的思想是:對手強大,我們才會更強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不單單指的是醫療技術,還要包括設備、材料、器械、醫院視覺、醫患溝通工具、辦公信息化、數據管理、患者管理信息化、營銷技術等等。科技京州不是花錢,是創新,是把新的科學技術應用在口腔領域內。我們要運用互聯網思維、云端技術、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數據分析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打造新的口腔服務理念,創造新的口腔醫院模式。京州目前的科技實際上指的是四化建設——數字化、舒適化、規范化、可視化。
京州的人文包括企業文化、企業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和企業夢想。京州的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精益求精;核心價值觀是學習、求精、和諧、發展;社會責任是多奉獻愛心,多舉行義診和健康大講堂;企業夢想就是創建一流牙科企業,成就員工夢想平臺。
《現代企業文化》:既然貴企業踐行紅色文化,那么是怎樣去走好群眾路線的呢?
張會兵:廣泛爭取并尊重員工意見,充分相信員工智慧和員工力量,吸取并提煉員工建議,形成正確的、有員工基礎的發展思路和管理模式,依靠員工力量,貫徹實施。一切為了員工,一切依靠員工,從員工中來,到員工中去。要走好群眾路線,就得做好4件事:
反對官僚主義。企業也有官僚主義,比如吃飯座位分座次。我們企業內部要求打破座次思想,不考慮吃飯座位和在企業的地位有什么關系;出差住宿搞星級。我們企業要求住宿只需要干凈整潔,剔除星級概念;出差風味小吃和旅游景點。杜絕企業領導到一處吃一處,走一處游一處。要求集團總部領導到各地醫院后必須完成工作任務,不許提出吃喝旅游要求;發言不必分先后。企業內只有崗位角色不同,沒有上下高低之分;走形式走過場。我們要求必須有工作匯報和總結,而且要科學的、數據的,不是表面的空話套話。
反對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反對本本主義。就是反對用教科書上的東西或者別人的現成東西直接拿過來應用,不進行消化和吸收,這樣完全脫離現實。反對經驗主義。就是反對用以往的經驗直接照搬照用,不結合實際情況,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照樣會犯錯誤。我們對人才的要求是引入后再培養,不會引入一個管理人才或者技術人才直接工作,而是經過嚴密的崗前培訓,主要培訓工作流程、企業文化。派人出去學習,學習歸來先寫學習心得,通過后進行技術推廣,不是學回來就推廣。
股份制改革和員工晉升通道。股份制改革就是把股份利益逐漸、分批的分配給員工,讓員工能夠得到企業發展的紅利。員工晉升通道是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通過晉升標準晉升為企業的更高層次的負責人。這兩個措施是極大促進企業員工積極性、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的制度,也是企業的宗旨體現。
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會。民主集中制是要求集團內各級部門,決策前要充分發揮員工智慧、員工力量,要充分開好討論會,但決策時要求必須尊重領導制度。民主生活會要充分利用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法寶,每周一次。企業中層商量企業的,企業基層商量部門的,要讓廣大員工參與到企業運營和決策中來,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另外,要對不作為、推脫責任、不接地氣、挑肥揀瘦等不良風氣進行批評,形成良好積極的企業文化,讓那些不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在企業中沒有立足之地。
《現代企業文化》:據說有90%以上的企業,都沒有熬過創業后的10年。為什么?是因為產品?市場?企業文化?
張會兵:企業和人很像,都是有機整體。比如企業架構如同人的骨骼,企業各部門如同人的各器官,企業文化如同人的性格,企業現金如同人的血液,企業戰略規劃如同人的發展計劃;還有企業和人一樣都有形象、核心價值觀、行為等等。
真正的企業有以下幾個特點:有活力和創造力。如同人一樣,沒死不代表活著,人的細胞再生、思想發展變化等等都是有活力和創造力的,企業必須能夠創造新思路、新產品、新服務,在不斷提高當中;有思想和貢獻。企業的存在必須對社會有貢獻,否則沒有存在的必要,另外沒有思想的企業,沒有未來;有持續性和穩定性。一個企業的發展必須有持續性,因為企業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生存。穩定性也是企業非常必要的,一個企業不能三天兩頭變卦,如同一個精神病人一樣情緒不穩定。
我認為企業的宗旨、人才、文化、戰略、制度、產品等等,如同一棵樹上的枝干,每個都很重要,但一個蘋果樹上長了梨子、櫻桃、山楂的枝干,那叫嫁接。一個人身上長了狗頭、豬腳、牛手,就叫怪物了。一個企業如果他的客觀存在的各部門和精神存在的各部分相互不接納、不融合,那就是精神分裂癥的企業。
《現代企業文化》:您是怎么看待幸福與成功的?
張會兵:人的價值對于社會來講,是奉獻。對于個人來說追求什么呢?很多人會說:幸福。人毋庸置疑是要追求幸福的。而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我覺得達到幸福很簡單:要求的永遠比得到的少。有兩個關鍵點:
首先,先看自己擁有多少,然后再提要求。有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神槍手,每次打靶的時候,打中的都是圈內,不管距離多遠,圈有多小,無一例外。有朋友問他:“有什么訣竅嗎?”他回答說:“很簡單,先打槍,再畫圈。”不幸福的人無一例外,是先作要求,然后再看看擁有多少。
其次,幸福是比出來的。不是和別人比,是要求的和自己擁有的。如果擁有的永遠比要求的多,自然就幸福,如果擁有的永遠比要求的少,自然就不幸福。無論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是如此。
結論就是:要求比擁有晚一些、低一些。
但其實我并不認為,人對自己只不過是追求幸福,幸福是生活的,對事業來說,還有成功。除非,有的人,他的事業就是經營生活,比如家庭主婦。事業的成就感,并不代表他達到了他的目的,而是他盡力了。知天命而不放棄很重要,我盡力了,無悔;我選擇了,無愧。無悔無愧,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