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遠航
企業發展的出發點
文/楊遠航

在這個主張公平公正的社會下,做什么事情都要時刻繃緊一根弦,那就是法律。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措施。所以說,知法懂法,遵守法律,這也是一個企業想要揚帆遠航,蓬勃發展的基本前提,要在具有法律意識的狀態下出發。同時,企業用法律法規規范自身發展,也是企業履行好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法治化的大繁榮局面有賴于各方共同的遵守和維護,企業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更要當好排頭兵,盡責任見擔當。遵守法律,依法經營,企業才能在今后的發展之路上越走越遠。不能因為眼前利益就漠視法律,觸碰法律底線,損害消費者利益,否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也不能利用法律和監管的“空子”來獲取經濟利益。如果靠“鉆空子”來逃脫法律的監督和制裁,可能贏得一時的利益。但是,生產經營不會長久,日后必將籠罩上一層無法抹去的陰霾。
從最基本的談起,公司的誕生,就與遵守法律形影不離了。首先,你要在公司法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公司,在經營許可范圍內正當經營。其次,堅決不能觸犯刑法規定的違法事情,而違法刑法的行為就是犯罪。再次,也不能在員工關系上觸犯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規,處理好員工關系和對外關系,千萬不要傷了和氣。員工是企業中發揮作用的各個關鍵部分,要避免與員工發生不必要的糾紛。最后,公司的運轉經營還離不開一些和行政管理有關的法律如工商、稅務的一些法律法規,一旦發生問題,要及時妥當地處理好。
進一步地說,在企業中,特別是工業企業,生產環節直接體現了企業的成果。在生產環節一旦出現了漏洞和問題,受到的傷害就是致命的。任何企業和個人都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規范生產、經營等活動,自覺接受法律和有關監管部門的監督,保障企業的安全生產,確保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F代安全經濟學的“三角理論”認為:經濟為兩條斜邊,安全是一條底邊,沒有底邊的支撐,這個三角形就是不成功的。經濟發展再快,沒有安全就構不成穩定的三角形,沒有安全生產的保障就無法進行之后的一切工作。所以說必須充分認識搞好安全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并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再來聊聊與每個企業息息相關的銷售環節。企業的營銷工作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先進的營銷理念將提高企業的市場業績。對于營銷方面,企業最重要的信條是誠信營銷,則要牢牢遵守誠信營銷的有關規定。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企業營銷中普遍存在欺詐行為,不誠信行為也日益突出,對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同時也使企業自身深受其害。這都要求企業必須要建立誠信營銷體系,以誠信來贏得顧客的信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企業的營銷也應該建立在世界競爭的基礎上,而誠信營銷是中國企業廣泛參與世界競爭的需要。為了促使企業的長遠發展,現代市場營銷戰略要求企業領導者必須把誠信價值體系看作是衡量營銷組織杰出性的基石,積極主動地推行誠信營銷。
最后,在營銷中就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公平競爭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使他們不斷完善管理,向市場提供質優價廉的新產品。它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最終為消費者和全社會帶來福利。所以這是企業在競爭原則中必須遵守的。當然,像那些為了貶低競爭對手,敗壞競爭者名聲的人,也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的相關企業進行約束。
社會賦予企業生存的權利,企業就有權利履行相應的責任。作為社會一份子的企業要為社會進步盡責盡力,那么首先就要增強自己實現社會責任的能力。為了給企業的發展道路保駕護航,就要在企業中建立起各種制度體系,以防止企業在發展道路上與法律發生沖突,受到法律的制裁。
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一是努力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要加快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步伐;加強企業人員的教育,提高企業人員的內部控制及風險意識;重視道德規范建設,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二是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內部控制制度能否發揮其效能,執行是關鍵,因此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各企業領導人要轉變思想觀念,充分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考慮本企業的規模、生產經營特點、員工素質的因素,設立相應的機構。三是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在現代企業制度中,內部審計已成為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
當前內部審計存在的薄弱環節,企業管理者應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拓寬內部審計的范圍,在做好財務審計工作的同時,廣泛開展管理審計。
要建立健全企業勞動合同管理制度。 一是思想認識到位。要認識到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既是企業的職責,又是合理配置勞動力,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要由“要我管”變為“我要管”。同時,要安排專職或兼職人員管理勞動合同,把管理責任落實到人。二是結合實際,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本單位勞動合同管理的各項制度,建立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審批流程,完善預通知、征求職代會意見和登記備案手續。三是建立完善勞動合同管理臺賬,根據勞動關系變化的情況進行動態管理。重點是清理隱性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的勞動關系,對應該變更或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按照規定及時辦理有關手續,促進人員的合理流動。四是與企業內部其他規章制度相配套,把履行勞動合同與職工技能、責任、業績、考核、待遇等緊密聯系起來,使職工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充分發揮新型用人機制的激勵和約束作用,更好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