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幾天前,突然收到一部洋洋30余萬言的電子書稿《大道中行——特級教師劉運來的教育人生》,首先涌上心頭的是一陣感動。還記得早在四年前,鐘志賢先生就和我談起過他的團隊正在做《大道中行》一書,準備以教育敘事的方式梳理研究特級教師劉運來老師的教育人生,他說準備與自己的研究生團隊慢慢做下去,一屆接一屆,和這本書一同成長,與劉老師一起慢慢變老。轉眼間夢想成為現實,這本書已經二審,即將發排。
恰逢民進成立70周年,這本書也是民進江西省委會的重要會史建設材料,計劃趕在教師節之前出版,并為劉老師舉行研討會。因為我是教育學者和民進會員,志賢先生和運來老師都希望我能夠為這本書寫點文字。
說句老實話,為劉老師的傳記寫序,我是非常惶恐的,功力和資歷均無法勝任。雖然我們同為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會員,曾經一起擔任民進中央常委和全國政協委員,但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輩。本想聯系運來老師,幫助他邀請民進中央主要領導為這本傳記寫序,但志賢先生告訴我,最近運來老師一直在靜養修身。無法聯系上,時間又太緊,只好從命。
走進就會尊敬。盡管我以前對運來老師的事跡有所了解,但細讀這本傳記,知道了更多故事,了解了更多細節,對他的尊敬又增添了許多。全書從“求學篇”“從教篇”“治學篇”“治校篇”“治教篇”五個側面,既概述運來老師的人生經歷,又概括出他的智慧與思想。通過五篇內在相連的文字,這位立足課堂鉆研教學的專家型教師、謙沖方正教育為民的一代仁者,躍然紙上。
仁者愛人。本書的許多故事一再告訴我們,運來老師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他深愛學生,深愛學校,深愛教育。他“年少登講壇,青年學師范,從教到中學,辦學在附中,奔走為啟明,從政是文教”,任憑歲月的流逝,從未離開過他所鐘愛的教育事業,堪為“大道中行,教育一生”!他少年求學艱辛困苦,志趣之路一波三折,從教人生跌宕起伏,卻依然不忘初衷,“浩渺晶瑩造化新,無云無霰亦無塵,一心璀璨花千樹,六合飄香天地春”(方東美語)。他在教學上付以真心,授以真傳,育得桃李遍天下;他在管理上努力用心,全力以赴,贏得師生滿堂贊。在“文革”時期,他“于淤泥存風骨”;在下放勞動的最艱難日子里,他依然能“穹廬放歌”,力行實事,勤耕不輟;到改革開放后,滿載特級教師、全國勞動模范等系列榮譽時,他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忘初衷,心系教育。如此種種,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對孩子、對教育的仁愛之心,是很難始終如一和功德圓滿的。
仁者言讱。運來同志是江西民進的創始人之一,曾經連續25年長期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曾與女兒劉三秋博士“同上兩會”,一時成為“兩會”的佳話和新聞焦點。他留給我的印象,是一個認真嚴謹、寬厚仁慈的長者。孔子在回答司馬牛問仁時說:“仁者,其言也讱。”意思是說,仁者說話是很謹慎的。有媒體記者曾經報道運來同志參加“兩會”時的情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被他畫滿了紅杠杠,圈圈點點,寫滿了批語;手中厚厚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了歷年來“政府工作報告”的摘要;當年的報告內容被他濃縮成三頁的綱要;梳理了各大媒體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報道標題,他認真地告訴記者:“這樣方便與往年對比,可更加清晰見證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為了準備第二天的發言,他半夜起來看報告,先后從不同的角度看了五遍。就參政議政來說,他深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之道,在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先后共提出100多件議案和提案,取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比如,在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他與其他代表一起力倡設立“教師節”;在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又提交了制定“義務教育法”議案。又比如,他連續十五年堅持撰寫和提交“把對未成年犯實施義務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范疇”的提案,并最終在江西開創了未成年犯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先河,引起國內外的積極關注。如此為國為民的議案和提案,不勝枚舉,體現了其高超的參政議政和建言獻策水平。
我想,這本書不是一部簡單的人物傳記,而是一本教育人生的教科書,一個卓越生命的傳奇。我們從書中看到一個普通學子平凡而樸實的人生經歷,看到一個優秀教育家“師者仁心、矢志教育”的“求學、從教、治學、治校、治教”教育生涯,看到一位學者型官員“大道中行”的報國情懷,這些不算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卻是平淡日子累積出的不凡人生。它不僅為教師成長提供了一部鮮活的教材,為民主黨派成員提供了一個參政為民的楷模,為民進會史建設工作增添了一份彌足珍貴的資料,也為我們每個人見賢思齊,思考該如何有意義地過好一生提供了一個啟迪性的范本。
仁者壽。前幾年見到運來老師,他還是那樣忙碌,那樣精神,根本看不出是年近80的老人。民進的老領導曾經詼諧地說,民進是“長壽黨”,我們老一輩的領導人平均年齡超過了90歲。我相信,我們到劉老師90歲、100歲再見到他時,他仍然會是那樣健康,那樣精神,繼續書寫著人生傳記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黃常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