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慧(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0)
PESTLE框架下山東地煉企業外部風險分析
王婧慧(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0)
山東地煉企業在新形勢下面臨嚴峻挑戰,對相關企業來說,及時、全面識別外部風險并據此有效應對意義重大。本文采用PESTLE風險分析方法,分析了山東地煉企業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和環境外部風險因素,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地煉企業;風險;PESTLE分析
中國的原油煉制企業中,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外,還有數量眾多、產能較小的地方煉油企業,即所稱的地煉。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山東,據統計,到2013年底,山東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已經達到一億噸/年,已經成為山東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山東地煉企業多年來在市場競爭中,受限于原料、市場、壟斷國企等不利因素影響,仍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對地煉企業來說,時時關注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科學分析研究面對的風險并及時有效應對,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擬采用PESTLE方法,分析山東地煉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以便為企業發展提供參考。
PESTEL分析模型又稱大環境分析,是分析宏觀環境的有效工具,能夠識別一切對組織有沖擊作用的力量,即外界的風險因素。PESTLE分類標準如下表所示:

表1 PESTLE風險分類標準
2.1 政治因素分析
原油進口指標。政治因素可能是山東地煉企業最需要關注的因素。這是因為在中國,原來的政策規定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兵器北方、珠海振戎四家央企有資格“處置”進口原油(后來中國中化等企業獲得一定額度的原油進口配額),山東地煉企業煉油的原料中,除了部分企業具有區區幾十萬噸的原油指標外,絕大部分原料靠進口“燃料油”,即經過初加工、煉制相對困難的原料。這對企業來說,加大了成本。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下發《煉油企業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條件(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放開對山東省地方煉化企業加工進口原油的限制,給予1000萬噸/年原油非國有貿易進口資質,曾讓地煉企業看到過一線曙光。然而由于幾大能源集團不同意該意見,方案遲遲沒有執行。對所有地煉企業來說,關注該政策的落地執行,是企業政策關注點的核心。
稅收政策影響。地煉企業銷售額大,稅收政策的變動對企業的利益影響也非常大。如2012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曾公告,從2013年1月1日,納稅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產加工的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呈液態狀(瀝青除外)的產品,按規定征收消費稅。以石腦油(1元/升)或是燃料油(0.8元/升)的稅率進行征收,大大降低了地煉企業的效益,削弱了其競爭力。
原油價格影響。原油作為最重要的原料,與世界形勢發生非常重要的相互影響。近一年來,原油價格從100美元/桶大幅滑落,目前在40~50美元之間徘徊,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對直接采用其作為原料的石油煉制企業來說,影響更大。地煉企業一般提前一個月采購原料,原油價格的連續下跌而又沒有對沖機制的話,地煉企業會產生很大的虧損,特別是他們相對于壟斷央企,資金實力也遠遠不如,原油價格的大幅波動可能造成部分地煉企業資金鏈緊張,影響企業生存。
國內汽柴油標準影響。汽車尾氣中CO、HC、SOx、NOx等空氣污染物與國內很多地方出現的霧霾、酸雨等有直接關系,如國家環保部今年3月披露說,我國已經完成了大氣污染防治9個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隨著環境壓力增大,國內汽柴油標準也會逐步向發達國家看齊,如歐V標準。高標準的油品,意味著企業需要高投入提高油品質量,對部分地煉企業來說會成為嚴重的負擔。
2.2 經濟因素
經濟增長因素。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為包括煉油企業在內的廣大企業提供了充足的發展動力。近年來發展速度有所下降,進入新常態,對部分地煉企業來說可能會有一定負面影響。高速發展中機會較大,但新常態下需要更多的精耕細作,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匯率影響因素。地煉企業需進口原料,匯率變動對企業效益關系巨大。特別是近年來世界形勢復雜多變,匯率變動也隨之起伏不定,人民幣對美元等外幣也從匯改之初的單線上升變為雙向波段,對地煉企業來說,進口原料涉及資金量巨大,匯率的變動導致的效益增減可能遠遠超過企業的正常利潤。
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根據國際發展一般規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一定數值后,對交通出行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汽車等交通工具成為人民出行的首選,而不是少數人的專利。這種情況下對煉油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2.3 社會文化因素
將脫硫廢水引入濕式排渣系統和煤場噴灑系統,可以實現燃煤電廠內部廢水的有效利用和零排放,從工藝結構和節能降耗的角度出發,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其中將脫硫廢水用于煤場噴灑適用于大部分煤場,而采用濕排渣系統的燃煤電廠,則可考慮將脫硫廢水排入渣水系統。
生活方式變化。從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發展軌跡可看出,隨著收入提高,汽車成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成為輪子上的國家。中國的社會發展也沿著同樣的軌跡,無論老少,都把開車作為一種很自然的生活方式。
公眾對國有壟斷石油公司的態度。中國煉油格局自身的特殊性,即主要由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公司壟斷,他們利用壟斷地位追求自身權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損傷了公眾的利益,如大多數公眾認為雖然國家確定汽柴油零售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關聯,但上調迅速而下調緩慢。近期某家公司頻頻爆發的高管腐敗,對其公司形象打擊也很大。但同時,公眾更相信國有壟斷石油公司汽柴油的質量較高。今年央視3?15對山東等地的調和油的報道也會加深公眾的相關印象。
2.4 技術因素
煉油自身技術進步影響。科技進步帶來了煉油技術的變革,如中石化燕山石化近年來先后采用了生產優質柴油同時增產加氫尾油的中壓加氫裂化(RMC)技術、汽油加氫異構脫硫降烯烴(RIDOS)技術、提高劣質柴油十六烷值的RICH技術、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烴MIP-CGP技術、催化汽油吸附脫硫和柴油超深度加氫脫硫(RTS)等先進技術。從2000年到2012年,用了12年的時間,完成了車用汽油、車用柴油從歐Ⅰ到歐Ⅴ的質量升級。
電動汽車技術影響。近年來電動汽車發展迅速,從原來豐田公司的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到后來風頭強勁的特斯拉等純電動汽車,代表了未來汽車發展的另一個方向。國內相關企業也開發了多款電動汽車,如比亞迪公司的秦、漢、唐等系列。隨著電池等技術不斷進步,電動汽車的單次充電里程、充電時間等越來越優化,其環保等性能越發顯現,會對燃油汽車產生巨大的影響。
2.5 法律因素
環保法律的影響。中國政府下決心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環保法的查處力度不斷加大。對山東地煉企業來說,必須按照環保法要求,解決煉油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企業必須增大相關投入。
2.6 環境因素
煉油產業布局。中國煉油產業目前處于產能過剩的局面,中石化、中石油等原有煉油央企外,中國中化在福建泉州的1200萬噸煉油也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產。包括山東地煉在內的企業,則希望逃過政策大限而紛紛擴大產能,均加劇了產能過剩,導致產業競爭劇烈。
媒體關注。地煉企業需要媒體關注,自身希望得到正面報道,但現實情況復雜。今年央視3.15的報道,從部分網站可看到這樣的題目“央視3.15晚會第二彈:山東地煉生產不合格汽油”,這無疑會給山東地煉企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山東地煉企業從復雜惡劣的市場環境中發展而來,外界風險對企業影響巨大,相關企業相較于兩桶油等央企,更應重視并做好風險識別、防控,包括引入各種科學有效的風險防控技術、手段等;山東地煉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但各個企業一方面可延續以往的抱團策略,上則積極爭取各類政策,下則互通有無,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應根據自身情況采用適宜策略,如投入央企,拉長產業鏈, 走出國門等等,以增強生存和發展能力。
[1]保羅·霍普金著,蔡榮友譯.風險管理:理解、評估和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2]華煒,宋以常,王治春.煉油主要產品標準的發展歷程與生產技術進步[J].煉油技術與工程,2013,(5).
[3]http://finance.eastmoney.com/ news/1350,20150315486261474.html
[4]周紅軍,姜偉麗.地煉的發展機遇及戰略轉變[J].中外能源,2012,(10).
[5]呂健,王倩琳.地煉企業發展現狀及分析——基于對東營地區42家地煉企業的實地調研[J].科技與企業,2013,(5).
王婧慧(1984-),女,漢族,河北保定人,2006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2014年畢業于對外經貿大學MBA,現就職于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