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座墓碑均參考了逝者的功績,可以說是雕塑藝術的殿堂,參觀目的簡直就是看了一遍俄羅斯的歷史
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始建于16世紀。起初是用于埋葬教會上層人物和貴族。之所以取這樣的一個名字是因為公墓的旁邊是新圣女修道院。據說,當時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婭公主在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因此,有些中國人干脆就把它叫做“俄羅斯的公主墳”。到19世紀,新圣女公墓才成為俄羅斯著名知識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歸宿。該公墓占地7.5公頃,埋葬著2.6萬多位俄羅斯各個歷史時期的名人,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公墓中為逝者樹立了各種各樣別具特色的墓碑,每座墓碑均參考了逝者的功績,可以說是雕塑藝術的殿堂,參觀目的簡直就是看了一遍俄羅斯的歷史。
從我們住的地方到那里并不很遠,遠遠望去是一大片高高的紅墻,墓地門口有站崗值班的門衛,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俄羅斯的規定像墓地之類的地方外國人是嚴禁進入的,但這個公墓可以說是站在門口吹喇叭——名聲在外,因此經常有外國人,其中有很多是國人來參觀,這就有了一個問題一方面大家想進去,另一方面又不讓進,那怎么辦呢?
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給門衛一點小費,我是和另一個朋友一起去的,他悄悄塞給門衛100盧布(約合20元人民幣),問題就解決了。
我最想看的是赫魯曉夫的墓,順著里面的小路往里走,兩邊均是一排排墓碑,在一條比較寬的走道邊上一面起伏的俄羅斯國旗雕像浮現在我的面前,但仔細在雕像上尋找卻沒有找到逝者的名字,這是誰的墓碑呢?誰又配得上用國旗呢?朋友介紹說這里埋葬的是俄羅斯首位總統葉利欽。用這面旗幟做墓碑可以說明葉利欽成為了新的俄羅斯的開創者。
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墓碑上刻著一只蝙蝠的翅膀,旁邊刻畫著一張老人的臉龐,這是圖波列夫——著名的飛機設計師,之前聽說過的圖-153、圖-154型飛機就出自他的手,現在國際的客運飛機市場已被波音、空中客車所瓜分,再沒有人聽說過圖系列飛機,不免讓人感慨!
我們找了一大圈也沒有找到赫魯曉夫,后來向一個清潔工打聽才找到,原來赫魯曉夫隱藏在一個角落里,只見墓上立著一塊三米高兩米寬的墓碑,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幾何交叉在一起,赫魯曉夫的頭像就夾在黑白幾何體的中間。他的頭顱從花崗石中探出來,緊盯著來往的后人,微笑著傾聽后人對自己的評價。
這座堪稱是20世紀最偉大的雕像之一的墓碑的作者是當時蘇聯最有名的現代派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有趣的是,赫魯曉夫在生前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批判過這個人,說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錢,拉出來的卻是臭狗屎,驢尾巴甩出來的東西也比涅伊茲維斯內的作品強。赫魯曉夫甚至在莫斯科美協成立三十周年的展覽會上,當眾揭發涅伊茲維斯內是同性戀者,引發了兩個人的爭吵。但當赫魯曉夫去世后,其家人告訴涅伊茲維斯內,請他為赫魯曉夫雕刻塑像時,寬容的藝術家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但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創作。就這樣一件偉大的藝術品誕生了,雕塑家通過黑白兩色交錯的花崗石,表現了赫魯曉夫鮮明的個性和他的功過政績。
按說赫魯曉夫作為蘇聯的領導人應該葬在紅場,但由于他生前反對斯大林,不愿意和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發動政變逼他下臺的后一任書記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紅場上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魯曉夫最終被埋葬到了本不該屬于他的新圣女公墓。但他的家人都為赫氏能葬在這里而感到榮耀,因為這里安眠的都是全民公認,對俄羅斯作出偉大貢獻的人。但即使是葬在新圣女公墓,也沒有像葉利欽一樣安放在顯要的位置,而是偏安一角。
在一條小路的拐角處我發現一座墓碑外面又蓋了一所小亭子,誰又能享受如此高的待遇呢?進去一看原來這里埋葬著的是柴可夫斯基,他的大名如雷貫耳,他的作品《天鵝湖》、《胡桃夾子》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在新圣女公墓成千上萬的墓碑當中,最樸素的可能就是軍人的墓碑。他們并不算是名人,但卻比許多名人更有資格埋葬在這里。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他們中的大多數把自己的生命毫無遺憾地獻給了這片土地。由于地方有限許多人只是把照片留在了圍墻上,但我相信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就在我即將離開公墓的時候,在出口的位置赫然擺放著一些墓碑,上面已經明碼標價,價格高得驚人,一段約一米長的大理石欄桿居然要8萬盧布(約合1.6萬元人民幣),一塊墓碑要42萬盧布(約合8.4萬元人民幣),如今在死后如果也想在此安身,除了要有偉大的功績,另外口袋里也要準備好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