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棣華(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大連116025)
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體系構建
◎王棣華(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大連116025)
國有企業三位一體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是指以實現和諧財務管理為目標,以優化財務文化為基礎,以剛性財務管理和柔性財務管理相結合為手段的一種理論體系。這不同于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往往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或者股東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財務管理制度為基礎,以剛性財務管理為手段的理論體系。
我國國有企業以和諧財務管理為目標,體現的是一種普遍的人文關懷,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也符合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這一人造系統的根本目的,同時也與人們的普遍心理預期相一致。
國有企業財務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除了涵蓋財務的基本要素之外,還包括與財務相關的文化要素,使得財務管理理論更加豐富多彩。國有企業進行財務管理許多與文化有關,文化與財務管理結合,就形成國有企業財務文化或者財務管理文化。比如可以將心理契約理論引入財務管理理論,國有企業在處理各種財務關系時往往通過財務契約進行約束,書面化的財務契約是顯性契約,體現的是顯性財務文化;而心理財務契約是隱性財務契約,體現的是隱性財務文化。顯性財務契約有利于進行剛性財務管理,而隱性財務契約可以填補顯性財務契約的不足,良好的隱性財務契約可以提高財務關系人的滿意度,同時也有利于開展柔性財務管理。
國有企業以剛柔相濟為手段進行財務管理既符合我國傳統文化,又符合財務權變理論,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這已經被許多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實踐所證明。歷史上許多政治家、軍事家、企業管理者都非常重視剛柔相濟這一思想,在實際工作中取得成功。具體運作時就是要做到普適與例外的相機抉擇,在正常情況下需要剛性財務管理,在特殊情況下就需要柔性財務管理,不能一成不變。
構建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一是有些人認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者國有資本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這往往會帶來如過度籌資和投資,忽視企業社會責任,追求虛假財務繁榮等問題。筆者認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應以和諧財務管理為目標,更多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有社會責任感,注重更好的生存而非更多的比占有。實現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方法。例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可以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甚至惡意并購的方法,實現企業和諧財務管理往往只能通過善意的溝通和談判的方法。
二是傳統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以財務制度為基礎,靠制度進行管理,忽視財務文化的作用。這不利于財務管理的有效開展。以往我們一直把資金視為國有企業財富生成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可以進一步發現,一些不易被觀測感知的非物質因素也對國有企業財富生成具有重要影響,如技術、知識、信息、專利、法律、制度等。樂觀、充滿希望的國有企業往往有更好的財務前景。誠信和信任也可顯著降低財務主體的交易與管理成本,擴大交易與相互合作的范圍和深度,從而促進財富增長成為國有企業財富生成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因素。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要重人性管理,重社會效益。財務文化的發展和提升,反過來進一步推動財務資本的提高。財務文化力是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軟實力,其基本含義是指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手段來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能力。
三是傳統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以剛性財務管理為手段,往往缺乏人文關懷,不太關注人的心理傾向,其效果不太理想。而柔性財務管理體現人本管理特征,重視人文關懷,也非常重視人的心理傾向,有利于挖掘潛力,提高效率。強調員工參與企業財務管理。剛性的財務制度有很強的約束力,而柔性財務管理有助于塑造出高尚的國有企業理財精神,能夠產生“效忠行為”,取長補短,剛柔相濟的財務管理才是不二法門。
構建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財務管理活動,能夠更加有效地處理好財務關系。這一理論框架雖然沒有具體涉及到財務管理要素,但其起點理論、基本理論、運行理論還是非常清楚明確的。即它的財務管理目標理論是和諧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基本理論是優化財務文化,財務管理運行理論是以剛性財務管理和柔性財務管理為手段。這里面都有大量的具體工作要做,也需要認真設計工作規范和流程。

對于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有人肯定會提出批評意見,如和諧財務管理如何量化?如何管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目標必須包含經濟責任目標、社會責任目標和道德責任目標三個方面,換句話說,國有企業和諧財務管理應當是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服務,而不僅僅是國有企業的股東。經濟責任目標,可以用量化指標進行管理,而社會責任目標和道德責任目標,既可以進行一些定性財務管理,也可以進行定量財務管理。如國有企業對消費者、社區、政府和環境等方面承擔了哪些財務責的財務環境約束下、在某種價值觀念的指導下產生的。因此完善財務環境,樹立正確的財務理念非常重要。企業優良財務文化中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規范”作用對加強企業優良財務文化建設以及對實現和諧財務管理目標至關重要。
完善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應當優化內部財務環境,任,回饋社會的資金有多少,效果如何等。國有企業在處理存在利益沖突的財務關系的過程中,是否能夠承擔倫理道德責任?是否體現人文關懷?這些都可以看成國有企業是否進行和諧財務管理的具體體現。
同時,完善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應將心理活動結合到財務理論的研究中來,探討人的期望、心理對財務管理的影響。任何一種財務現象都是財務主體在一定包括優化內部財務文化。在一個多元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想要獲得財務管理成功,必須優化內部財務環境,建立與內部財務環境相適應的財務管理觀念,采用剛柔相濟的財務管理方法。內部財務環境包括各項財務規章制度、財務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質、財務管理體制、財務資源狀況、內部財務關系狀況等,可以對財務行為產生“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規范”作用。這些都會影響財務管理行為與方法的選擇,也會影響和諧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優化內部財務環境成為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內部財務文化作為內部財務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應當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財務價值觀,充分考慮財務文化對財務管理的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好財務文化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規范”作用。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在我國現代史上經歷了一系列變遷,新中國成立時期學習、借鑒蘇聯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形成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改革開放后學習、借鑒西方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到現在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體系。西方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是建立在西方的制度、文化基礎上的,簡單照搬很難滿足我國的發展。作為正式規則,我國社會制度、企業制度、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與西方有顯著不同;作為非正式規則,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也有顯著不同;作為實施機制,中西方也有明顯差異。就拿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而言,西方企業在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時基本上可以做到一視同仁,高管與普通員工一樣,而我國國有企業在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時卻很難做到,對圈內人與圈外人也是不同的。雖然這種文化有一定弊端,但長期存在,大家基本上習以為常,其實就是文化的力量。要改變一種文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如果覺得某種文化現象不好,就需要設計出與之對應的文化制度加以限制、抗衡,經過不斷的博弈,達到新的文化平衡。
我國國有企業高管在處理財務問題時只要相對公平,大家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從理論上講,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剛性的,對企業所有人都應當有相同的約束力,但事實上難以做到。我國傳統文化是講等級、權變的,如果高管沒有一定的權變權力,這不但與傳統文化相悖,也難以調動高管的積極性和有效開展工作。高管要想有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采取剛柔相濟的財務管理方法,靈活處理一些財務問題。當然,弄不好也會帶來許多不良后果,如高管以權謀私、拉幫結派、貪污受賄。如何有效約束高管的財務管理行為,對他們加強財務監督是另外一個課題。但不能因為可能出現不良后果就徹底否定傳統文化,就要求高管與普通員工完全一樣受財務管理制度約束。
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與我國傳統文化基本上是相適應的,理由是我國傳統文化追求和諧,崇尚中庸之道,以人為本,與和諧財務管理目標相一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是我國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優化國有企業財務文化也離不開我國傳統文化。我國傳統文化“重義輕利”, 強調“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對于財務管理中處理好義利關系是非常值得借鑒的。
此外,我國傳統文化還非常重視人際關系,這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非常巨大。重視處理好財務關系,特別是人際財務關系,有利于實現和諧財務管理,也有利于具體財務問題的解決。我國傳統文化強調“仁、義、禮、智、信”,這對于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我國大一統觀念和集體主義文化傳統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也有顯著影響,有利于實行財務統一管理、集中管理。國有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理應采用剛柔相濟的手段,這樣才能實現和諧財務管理目標,達到比較理想的境界。例如2014年春節期間,因為我國中東部地區有比較大的雨雪,造成交通中斷,7天假期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應該在2月7日零點結束,但江蘇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決定延遲3小時。這既體現國家對民眾的關懷,也是企業進行柔性財務管理的具體體現,受到政府、社會廣泛好評。鐵路部門也表示,因為列車晚點,旅客要求退票的,全額退款。這符合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的基本原則。我國傳統管理文化比較強調權力管理、人心管理、道德管理,三位一體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可以較好地體現剛柔相濟、人心管理、道德管理的內在要求。比如和諧財務管理目標體現人心管理、道德管理;剛柔相濟財務管理體現剛柔相濟;優化財務文化就是優化財務權力管理、人心管理、道德管理環境,為實現和諧財務管理目標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