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巧然
“十三五”期間石化產業應該如何進行規劃及調整
文/王巧然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醞釀出臺“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新常態,石化產業的發展速度、發展方式以及發展動力都發生了重大轉換,可以說經歷黃金期后的石化產業步入成熟和轉型的新階段。
新常態下石化產業如何針對當前的問題進行規劃調整,企業又該如何認識當前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準確把握行業發展的走向和趨勢,以何種智慧實現下一個五年的健康發展,為我國成為石化工業強國奠定基礎,牽動著每個石化從業者的神經。
2015石化產業發展大會期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介紹,需求放緩、產能過剩、節能環保政策趨嚴、國外同行激烈競爭等問題,既是行業當前發展存在的重大問題,也是“十三五”必須面對的問題。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力爭找到解決和應對這些問題的辦法,進而增強全行業“十三五”發展的方向感。
新常態下產能結構性過剩是一個突出問題。傳統產業關鍵要做好延長優勢、提升優化的工作。目前,一些曾經的新興產業甚至也淪入過剩行列。
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存量將是“十三五”的重點任務。
為了探索建立化解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石化聯合會正在打造權威的產能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十三五”,按照嚴控增量、區別對待、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則,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開展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浴火重生”。進一步厘清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明確發展重點,引導企業理性投資,在高技術、高附加值、差異化上發展,促進資金流向產業價值鏈高端。
國家未來對資源型產業產能擴增的限制將更為嚴格。在煉油、傳統煤化工、鹽化工、化肥等產能過剩較突出的領域,總量控制、內部優化、淘汰落后將同步推進;在有過熱趨勢的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行業,會出臺產業政策及相關規定,規范發展。
優化增量、尋找新的增長點,將是“十三五”的重要發展方向。以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傳統化工產業升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著力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預計“十三五”期間化工新能源產業將取得跨越式發展,產量規模將由千萬噸級提升至2020年的億噸級。
科技創新是產業做強的基礎。特別是在行業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只有加快從要素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才能有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培育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過去我國的技術創新主要是追趕式、模仿式的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相對較少。
“十三五”規劃引領石化行業的發展模式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創新是最大的變量。創新是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撐和手段。傳統產業的提升離不開創新,新興產業的培育離不開創新,我國石化工業由大到強跨越式發展,創新是關鍵。
“十三五”石化行業將更加重視知識產權和原始創新。過去,不少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急功近利,不愿承擔基礎技術研究、重大原始創新的風險和成本,這使得技術和產品雷同扎堆,加劇了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此外,行業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據統計,2013年石化企業科研投入占行業總產值的比例仍不足2%,全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約30%。下一步要重視引導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產學研結合和轉化。

目前部分企業越來越重視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 重視上下游的關系,通過園區化、上下游一體化發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重視與競爭伙伴之間形成同盟,達到差異性共贏;開始向供應鏈要效率、要效益。這些趨勢在“十三五”時期將更為明顯。做好頂層設計工作,讓行業從各自為政轉變為協同作戰,應該是“十三五”規劃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十三五”期間,石化行業有哪些發展機遇?李潤生認為有四個方面。一是中國人口還在增長,城鎮化率持續提升,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差異化、多元化,會帶來大量新需求,為石油產品、化工材料和產品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二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都大大擴展了國際市場空間。三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石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為企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四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趨勢,對企業轉型提質、提升競爭能力開辟了全新的發展途徑、發展方式。
同時,“十三五”期間,石化行業將完善污染物排放和清潔生產標準,在環保和安全方面滿足我國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由于全球化工產業一體化加速,化工企業走出去,先進技術、資源和合作伙伴引進來的機會將顯著增加,必須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此外,電子商務的興起也將給傳統石化行業帶來重要變革。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高性能且綠色安全的高端化工產品將成為加快增長的重點領域,迎來發展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