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數量驚人,但時至今日,賀綠汀先生創作的《牧童短笛》,依然以一種“傲人”的姿態,“站立”在中國元素鋼琴作品的巔峰。因此,筆者從其創作背景、手法等一系列研究中,望探究此部鋼琴曲的特點與“傲人之處”。
關鍵詞:牧童短笛 中國風 鋼琴曲
在當下的音樂文化中“中國風”占據著一席之地。大多數人提及“中國風”會想到一些以中國元素為核心的流行歌曲,而在筆者的腦海中,第一首閃現出的樂曲卻并非如此。筆者認為,最能詮釋“中國風”的樂曲是賀綠汀先生于1934年創作的鋼琴曲《牧童短笛》,這也是我國創作的第一首鋼琴作品。因此,筆者以《牧童短笛》為例,為大家揭開中國風樂曲那神秘的面紗。
1934年,賀綠汀還是默默無聞的一名學生,參加了由俄國作曲家、鋼琴家齊爾品發起的征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比賽。賀綠汀提交三首作品,其中《牧童短笛》獲得頭獎,《搖籃曲》獲得二等獎。從此,賀綠汀被大家熟知,《牧童短笛》這首中國風味的樂曲“一鳴驚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牧童短笛》具有濃郁的江南情調,將我國江南地區的民間、田園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聽者面前。西洋樂器的演奏卻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演繹得十分完美。從其名字及音樂表現中可清晰地“看”出作曲家描寫的景象:在一個風景如畫的鄉村,兩位牧童悠閑的坐在牛背上,兩根短笛時而合奏、時而爭輝的情景。這種無拘無束的美景,讓人心生向往。此首鋼琴曲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即A-B-A的結構形式,G徵調式貫穿,節拍由4/4至2/4再回到4/4節拍,全曲共76小節。結構非常規整,每個樂句均為四小節組成,體現出了西洋音樂中較為規整的音樂模式。
樂曲的第一段由24小節組成,共六個樂句,每個樂句均可分為工整的四小節。此段運用了西方復調音樂中的二聲部自由對位的手法,高聲部與低聲部相互呼應,在對比的同時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猶如兩名牧童嬉戲玩耍、相互對歌般;主旋律建立在中國的五聲音階上,僅在少量非主音上采用偏音,即體現出了西方作曲手法的精妙,又融入了中國音節的獨特,使樂曲的旋律一開始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樂曲中較多地使用了符點節奏、前十六后八、后十六前八、四個十六分音符的運用,體現了牧童的俏皮、歡樂之感。本段中,作曲家采用了大量的民間音樂手法——“句句雙”對音樂旋律進行處理,這也是此段落中較為鮮明的音樂元素之一。高聲部旋律與低聲部旋律采用了互補式的復調腔式,使得樂曲飽滿、豐富。
第一段終止處開始了與之前旋律高八度的演奏,力度與速度卻逐漸變弱、變慢,仿佛牧童演奏的笛曲進入到尾聲般。第一段將復調對位技巧巧妙地融入到了中國民族音樂旋律中,并運用了補腔式的創作手法,將“繁”與“簡”巧妙地結合產生出奇妙的“反映”。整個A段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牧童吹著笛子騎在牛背上的恬淡畫面。
樂曲的第二段即B段由29小節組成,節奏由4/4拍轉至2/4拍。在音樂上,本段采用了新的音樂材料,由復調轉為主調音樂,右手旋律聲部與左手伴奏聲部采用西方傳統功能和聲,左手伴奏旋律以大跳的音型烘托出右手類似竹笛加花般的旋律,節奏輕快、明了,在音樂風格上與第一段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
采用短促的動機進行了七次之多的移位模進,與A保持一致的調式,即仍貫穿徵調式。其調式布局為:C宮-G宮-D宮-G宮。以鋼琴模仿笛子的顫音技巧,使活潑開朗的曲調跳躍閃爍,與A段線條似的細膩的恬靜的旋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左手部分采用斷音似的和弦隨著高聲部作移位轉調,音色明亮、清脆,與高聲部共同塑造了牧童愉快玩耍、嬉戲的情景。
樂曲的第三段即A是第一段的再現部分,與樂曲第一段相同,此部分共由24小節組成,共六個樂句,每個樂句均可分為工整的四小節。與第一部分不同的是,旋律對第一段進行了加花、擴充、變奏。
A段將第一部分的八分音符變為十六分短促的音符時值,加上整體速度的加快,使得旋律比A段更顯跳躍活潑緊湊。既與第一段像影子一樣相唱相隨的呼應,又有情緒上更加歡快的細微變化。最后旋律逐漸變弱,尾聲逐漸在高音區結束,給人以意猶未盡之感。仿佛牧童已經完成了一天的放牧工作,再次騎上牛兒,吹響笛曲,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這種情景讓人們既有沉醉于“往”,同時又感慨于“面”的一種情感體驗。
賀綠汀曾說過:“偉大的藝術家必然是傳統的兒子,同時又是傳統的叛徒?!倍赌镣痰选愤@首鋼琴曲卻也印證了這句話。從創作技法上看,這部作品采用了我國民間音樂手法“句句雙”(即重復)、加花變奏以及西方復調音樂手法中的二聲部自由對位、補腔等手法;在調式上,這部作品采用了我國傳統的五聲調式音節,偶爾出現的偏音也為樂曲增添了新的色彩,這讓整部作品散發出中國鄉村田園風情??梢哉f,《牧童短笛》是我國鋼琴音樂創作上進入到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隨著社會及科技的高速發展、各國間文化交流的頻繁,越來越多的作曲家涉及到“中西結合”的音樂領域中。筆者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好的中國元素與西方音樂技法相互結合的作品出現,將“中國風”古典音樂發揚光大。而筆者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西方國家也會運用中國的音樂技法來創作屬于他們的“民族風”。
參考文獻:
[1]李艷麗.鋼琴曲《牧童短笛》的分析及其演奏[J].黃河之聲,2009,(07).
[2]董學民.賀綠汀及其鋼琴作品《牧童短笛》《搖籃曲》[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01).
[3]呂淑新.《牧童短笛》對中國鋼琴曲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