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雁
摘要:《紅樓夢》是我國經典的文學作品,在影視劇改編中,87版《紅樓夢》無論是表演還是音樂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立平作為音樂的創作者,其所具有的創作審美情趣直接影響了音樂效果與特色,具有濃濃傳統文化內涵的音樂使影視劇中主要人物的特點以及美學韻味都被展現出來。下面,本文以《葬花吟》為例,簡要分析在王立平的音樂創作藝術審美情趣影響下所蘊含的美學意蘊,從歌曲內涵以及特點的角度分析《葬花吟》中所擁有的獨特藝術感情。
關鍵詞:王立平 美學韻味 《葬花吟》
一、王立平創作風格與審美情趣
作為我國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以及鮮明的民族個性完成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創作,其音樂作品之中不僅僅蘊藏著深厚的情感內涵,還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能夠符合不同時代人們的基本藝術審美。在其創作生涯中,對于《紅樓夢》中歌曲的創作無疑是他創作歷史上的巔峰,無論是《枉凝眉》還是《葬花吟》,都成為了與87版《紅樓夢》一樣經典的作品。探究其基本的創作風格,我們可以了解到其根據文學小說為基礎進行創作的曲目都有著較為深沉的音樂風格,其中,不同角色的特點鮮明,主題旋律較為優美動聽,使我國典型的傳統文化、民族風格能夠在歌曲中被充分的展示出來。從現在來看,王立平所創作的曲目的共同特點就是具有時代性與民族性,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對于藝術特點進行了再創作,滿足了不同時代背景下對于歌曲的不同需求。總結來說,就是其曲目根據自我感悟而創作,帶有一定的個人審美風格以及情趣特點,能夠在節奏的律動中引起共鳴,其凄婉與優美共存的審美特點也準確而又鮮明的提升了曲目的辨識程度。
對于王立平來說,對于《紅樓夢》一系列曲目的創作就是將民族性的審美基調奠定于委婉的主旋律之中,音樂中個人風格所擁有的創造力與感染力提升了音樂的情趣性,保證了音樂風格能夠引發聆聽者對于《紅樓夢》中人物命運的共鳴,使音樂形象結合了影視劇形象為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如今不朽的影視作品之一,在王立平音樂創作史上也有著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與深刻意義。
二、《葬花吟》的美學意蘊分析
《葬花吟》原是在《紅樓夢》原著中黛玉感慨的詩句,在詩詞中黛玉對于自身的命運以及身世遭遇進行了感嘆,是原著中代表性詩詞之一。在《葬花吟》曲目之中,王立平選取了較為代表性的二十句來進行情感以及內容的表達,歷時將近兩年的時間進行了創造。在這首作品中,所蘊含的美學韻味完全符合王立平的個人審美風格。從整體旋律上看,《葬花吟》還是以委婉而又較為悠長的旋律作為主旋律,以領唱、合唱、多部重唱等音樂形態來進行美學意境制造的,保證在《葬花吟》的高潮部分以吟唱的方式增加神秘性以及藝術性,以朦朧而又寂寥的特色豐富曲目的基本美學韻味,保證不同的運腔方式為這首曲子帶來不同的藝術體驗。在《葬花吟》中,王立平將其分為了三個具體的部分,首先用女生齊唱來提升旋律委婉凄涼的效果,保證在如泣如訴的音樂中增加黛玉對于自身身世的悲痛之感,使聆聽者能夠深入感受到傳統審美下的美學韻味,被歌曲所具有的惆悵旋律真正吸引。而后在第二段、第三段之中,王立平利用了獨唱以及男女生齊唱的方式增加歌曲的情緒變化,保證從不同的音域之間尋找其旋律的特點,以傳統性的音樂藝術構造來完成基本的情感裝飾,使紅樓夢這一小說中黛玉心中深藏的疑難與不平都展現出來,使黛玉楚楚動人的形象能夠根據音樂而完成基本的設定,以此保證基礎性的美學韻味在不同的音樂旋律之中被體現出來,全曲悲劇式的高潮部分能夠激發聆聽者的強烈情感共鳴。
從美學意蘊的角度分析,王立平在進行《葬花吟》這一曲目的創作中,就根據黛玉所具有的藝術形象特點完成了對于曲目基礎性的美學設定,保證無論是曲目中情感的展示還是人物的突出都能夠符合古典文化的基礎審美以及自我創作的鮮明藝術風格性。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創作更加是對《紅樓夢》影視劇神韻的展現,以落花為線索的藝術特點保證了黛玉的內心能夠在歌曲中展現出來,原著中人物情緒的多變性能夠在寥寥幾筆的歌曲藝術創作風格中被刻畫出來。在《葬花吟》的歌唱之中,歌唱者也注重對曲目本身所具有的美學意蘊的突出,以合理的情感把握體現出黛玉的心情和對于現實的悲哀,這樣的藝術效果,真正做到了在結合藝術背景進行美學韻味傳遞,保證了聲情并茂的演唱方式能夠融合曲目中的風格特點以及美學特點完成旋律推進。
總體來說,作為王立平的經典創作曲目,《葬花吟》正式對于該作曲者風格最為經典的體現,其不僅能夠深刻的展現出在傳統美學影響下歌曲的美學意蘊,還能夠保證作曲者的創作風格在曲目中被合理的展現出來,詞曲能夠在情感化的演唱中達到完美的統一,以完成《葬花吟》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所以,《葬花吟》中所蘊含的美學意蘊正是其成為經典影視劇曲目的關鍵,傳統的審美風格與《紅樓夢》的背景進行了充分的結合,不僅符合人物的基礎設定,還能夠完全體現出創作者自身的藝術特點,保證音樂旋律能夠引發人們對于黛玉這個悲情人物的共鳴。
三、結語
對于《紅樓夢》來說,《葬花吟》是黛玉自身性格特點完美展現的經典詩句,而對于王立平來說,《葬花吟》是其對于自身藝術創作風格與自身審美特點的體現,在這樣重要的意義之下,其曲目中的悲傷旋律以及塑造的凄美的人物性格都為這首曲子增加了一定的藝術色彩,保證其美學韻味能夠在詞曲融合之間展現給觀眾。
參考文獻:
[1]孟凡玉. 《紅樓夢》中的樂人群體及其社會狀況分析——兼論《紅樓夢》音樂資料的研究價值[J]. 紅樓夢學刊,2009,(03).
[2]宋紅霞.《紅樓夢》電視連續劇改編與原著文化底蘊的展現[J].藝術百家,2007,(05).
[3]龍音希.獨家披露電視劇《紅樓夢》音樂創作幕后的故事 王立平將《葬花吟》譜成“天問”[J].北方音樂,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