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
摘要:在聲樂的學習中大多數初學者都會出現一些常見的錯誤發聲方法,如常見的一些錯誤的呼吸方式、錯誤的思想觀念、錯誤的發聲習慣(上胸呼吸、喉音、白聲、抖音)、在歌唱表演中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不僅可以協調各個發聲器官之間的動作,還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鍛煉,提高發聲器官的機能。這樣唱出來的歌聲不僅優美動聽,更重要的是能使音色保持青春,延長其藝術生命。我們可以把歌者的身體比做一件樂器,由于“樂器”里面的各個部位看不見摸不著。因此當我們學習演奏樂器時,就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誤區。所以,科學的發聲方法對學習聲樂,尤其是初涉聲樂領域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錯誤方法 呼吸 不良習慣
唱歌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藝術活動形式,從事歌唱事業或很想學唱歌的人為數甚眾,然而在學習聲樂的過程當中,不少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仍唱不好歌,原因往往又不是出在先天素質上,而是因為自身訓練不得當、理解有誤,形成了一些發聲上的錯誤并引起演唱表演上的不良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影響了歌唱水平的正常發揮。其中有一般性的,如歪嘴仰脖、勾背拘胸,多余的搖頭擺手等等;也有歌唱技巧方面的,吐字不清、錯誤的吸氣方法等;還有歌唱觀念上的誤區,如有人認為歇斯底里、手舞足蹈就是表達歌曲情感的最佳狀態,有人認為美聲唱法就是假聲唱法、抖聲、喊上去的等。聲樂學習中這些常見的錯誤和不良習慣,很容易影響發聲和演唱作品。
一、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
人聲主要是靠空氣與聲帶之間相互作用所發出的。因此,歌唱與呼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科學證明“胸腹聯合呼吸”是現今較為科學實用的呼吸方法。這是一種運用了胸腔、橫膈膜和腹部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它的優點就在于可以全面地調動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動作用,使胸腔、橫膈膜和腹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控制氣息的任務,由于吸氣時下降橫膈膜和張開肋骨同時并用,使胸腔全面擴大,氣息的容量大,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只要有了這樣的呼吸對于歌唱才有了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還要結合正確的發聲練習,要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由橫膈膜控制呼吸,這樣才有助于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二、聲樂觀念上的誤區
聲樂觀念上的誤解是聲樂教學中最難糾正,也是最容易造成群體性、持久性影響的毛病。這方面,筆者認為僅以學生中(也許包括部分聲樂老師)對美聲唱法的誤解作詳細的分析。美聲唱法在歐洲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傳入我國已有六、七十年了。一談到美聲唱法,人們自然感覺美聲唱法就是只講究聲音的美,不注重情感的表現和準確的咬字吐字,聽起來都是裝腔作勢,歌詞含混不清,普通老百姓不易接受,因此美聲唱法僅在我國電影屏幕上或舞臺上作點綴性的出現。究其原因,是許多學生或歌手并不了解美聲唱法的真諦,靠模仿或做作的聲音進行訓練,從而使美聲唱法長期蒙灰。
我國對美聲唱法的認識始于80年代初,世界著名聲樂大師吉諾貝基米來中國講學,他的講學掃清了長期籠罩在我國聲樂界的迷霧,隨后我國一大批優秀美聲唱法歌手相繼倔起,如胡曉萍、迪里拜爾、程志、張建一等等。
從意大利文“Delcarto”的原意“美好的歌唱”來看,美聲唱法是當今世界上最科學、最美好的唱法,它那良好的氣息控制、完美的共鳴、輝煌的音色,相信在將來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聲樂愛好者的喜愛。
盡管有關美聲唱法的迷霧已經散去,但目前仍有人沿襲著傳統的方法,在進行不切實際的學習,進入誤區。其表現為喉嚨撐大,聲音、咬字、吐字不清,女生大部分在中、低聲區聲音虛、發沙。這種學生的發聲是以唱假聲、找高位置為主,因而低音自然很弱,聲帶閉合不全,聲音不純。他們不明白要發出美的聲音,唱好歌,達到聲情并茂,贏得更多的觀眾,發聲(唱歌)就應順其自然,在自然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訓練形成一種自然的歌唱。
三、歌唱發聲的不良習慣
在初學階段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喉音”、“白聲”、“抖聲”、“上胸呼吸”。
(一)上胸呼吸
有多數剛入門的學生在歌唱發聲中都會利用上胸呼吸,然而上胸呼吸會使頸部肌肉過分緊張,氣吸入不深,由此容易導致橫膈膜與腹部肌肉無力保持氣流作有規律的吸入及呼出。從而聲音失去美的音色。這種歌唱方式不但會讓聽眾感覺到力不從心,對肺部的健康也是有損害的。要知道,學習聲樂演唱,追求的是歌唱的藝術狀態,歌唱不僅僅是嗓子在歌唱,而是把全身作為一個整體,把全身都利用起來的一門表演藝術,所以,演唱者就必須把握好整個身體的調控,不要以上胸呼吸為呼吸方式。
(二)喉音
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歌唱毛病,要糾正喉音毛病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毅力。因喉部肌肉構造十分復雜,發聲過程中如不能放松喉部肌肉和舌根肌肉,而用很強的力氣去發聲,隨之而產生的就是硬而粗糙的聲音和臉紅脖子粗的難看狀態。引起這種錯誤發聲狀態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聽覺錯誤造成的。
我們發聲時,自己聽到的聲音是由骨骼傳導的,而聽眾聽到的聲音是由空氣傳導的。由于發生介質的不同,聲音的音色和特質也會不同,所以容易將把壓喉的聲音認為是洪亮的樂音。所有,當學生認為自己發出的是明亮悅耳的聲音,而在外人聽來卻是發悶、刺耳的聲音時,是因為他在喉部用了很大力量從而產生了喉音??朔硪艟鸵饔^上重新定位自己的聲音。建議有這種誤區的人要善于利用別人的耳朵,或是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認真分析。重新在主觀上改變自己對樂音的認識,或是將喉嚨當作是一個出氣的通道,唱歌是盡可能的避開它。
(三)白聲
所謂的樂音就是柔和、集中、結實的聲音,而白聲則恰恰相反。究其原因,其實是認識上的錯誤,錯誤地認為喊得高,聲音尖亮就是唱得好。好的聲音是要建立在氣息支持的基礎上,音域寬要建立在自然、科學的發聲基礎上,音質優美要建立在以調節好的整體共鳴的基礎上;有情感的演唱要建立在豐富多彩的聲音形象上,這才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美妙歌聲,而不是蒼白、難聽的“白聲”。
在進行歌唱訓練時,可做打哈欠的狀態并保持口腔內部打開和緊張的狀態不變,同時讓氣流輕輕的從聲帶之間流過,慢慢的發出聲音,隨著不斷的練習逐漸增加胸腔和頭腔的共鳴。由此發出的聲音就有明顯的氣息支持,音色會較為柔和、結實。同時口腔的動作也會大大影響聲音的質量。牙關咬得太緊會使聲音堵塞在喉腔中發不出來,使聲音發白、喉部的負擔過重。口形過扁會使發出來的聲音發尖切過于單薄,而口形太長又會使聲音過重、整個發聲體過僵,聲音太直。總的來說:“深呼吸、穩定喉頭、高位置”的歌唱要求,可以緩解或根除“白聲”的毛病。
(四)抖音
經過正確歌唱訓練的人可以發出一種波動均勻的顫音,給人以美的感覺,而一些未經訓練或對聲音認知程度不深的學生把這種自然的波動顫音唱成了抖音。這種不正常的抖音,有時抖動得太快,使人聽起來恐怖,有時抖動得太慢,使聲音搖晃??傊o人一種不舒服的感受。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歌唱方法的問題。在發聲時沒有做到放松喉嚨,并用均勻的氣流沖擊聲帶,而是用喉嚨周圍肌肉的力量去做那種不自然的抖動聲音。其二就是喉肌勞損,聲帶有病或年老機能失調也會出現抖音,要糾正這種毛病首先要調節好呼吸,讓喉部肌肉放松,使聲帶與呼吸產生良好的配合,方能得以糾正。歌唱者可先做短促的“啊”母音練習,再輔以長音“啊”母音練習,再用控制均勻的氣息摩擦沖擊聲帶,發出振動均勻的顫音。這種顫音越均勻,其音色就越美麗。
四、歌唱表演中的不良姿勢習慣
正確的演唱姿勢是歌唱得以完美表現的有力保證。由于歌手平時養成一些不良習慣,或因上臺緊張,所表現出來的緊張狀態,如:“彎背拘胸”、“前傾后仰”、“雙眉緊鎖”、“歪嘴斜眼”、“雙手僵硬”或無規則地亂動等等,都屬于歌唱表演中的毛病。
正確的歌唱姿態是稍微分開,或兩腳一前一后,以身體在歌唱表演中能自然穩定為宜。身體既要站直又不可僵硬,面部要放松、保持愉快自然的狀態,眼睛平視,不可東張西望或集中在某一物體上。根據歌曲內容的需要來變化面部表情,雙手輔以抒發歌曲情感需要的簡單手勢,不可動作太多,以不影響歌唱及舞臺形象為佳。所以在歌唱學習中應該多對著鏡子進行練習。人的不良習慣,一旦形成,要改正是有一定困難的,鏡子可以直接反映出你的姿態是否正確,同時還要多注意觀察成功的歌唱家的表演姿態,及時調整自己的姿態,逐步形成正確的歌唱體態。
以上是我們平時練習中很容易出現的一些錯誤方法,有些學生未必會重視這些錯誤對自己歌唱的影響,發聲是歌唱作品的基本功,如果在歌唱時習慣使用這些錯誤的方法會導致作品演唱的不積極,甚至在演唱高音較多的作品時很容易出現破音或體力不支的情況,這樣就不會給聽眾一種悅耳動聽的感受。因此,錯誤的發聲方法嚴重的影響演唱作品,會給聲樂道路帶來一時甚至一生的阻礙。
五、結語
在聲樂學習中,不可只是簡單的模仿,要了解科學的發聲原理,樹立正確的主觀印象,提高自己的欣賞鑒別能力,其次還要結合正確的方法。以上內容將歌唱中常見的錯誤方法產生的原因與糾正的方法介紹如下:1.歌唱者沒有建立起正確的聲音觀念、發聲方法和審美的情況下,盲目地追求音色、音量及共鳴效果,甚至單單地只用模仿他人來學習聲樂,結果使聲音全憋在喉嚨里,或者干脆用白嗓子喊,而所謂的泛音也被模仿成了抖音。由于聲音可以通過歌者的咽管送進耳管直接震動本人的內耳膜,造成自己聽起來似乎又大又亮的假象,這其實是一種欺騙性很強的聲音;2.不良的姿勢也會影響到歌唱的聲音和狀態,舞臺表演是聲樂表演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平時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訓練。
參考文獻:
[1]劉朗.聲樂教育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