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圖通過近年來對參考藝考生的調查、統計分析,對藝考視唱練耳教學的重要性展開討論,提供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其目的在于由此解決藝考生在視唱練耳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頸問題。并認為,視唱練耳學習與訓練水平質量的高低,是學生藝術高考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及時準確地了解考試的形式、方式、內容,通過有針對性的“唱、聽、記”,使學生多發現、多感悟、多聆聽、多思考,打下比較扎實的基礎,才能有備無患,走向理想的彼岸。
關鍵詞:視唱練耳 藝考生 方法 途徑 心理
被稱為“史上最難藝考年”的2015年,繼2014年藝考新規美術生和音樂生的文化課分數線分別不得低于同批次普通生的70%和65%之后,藝考政策進一步收緊。而且,除全面實施省級藝術專業統考外,文化課分數線較2014年還將繼續提高已是必然趨勢,這就形成了藝考生在必須面對政策收緊、參考人數大幅增長和文化課門檻提高的雙重壓力的同時,勢必將首要任務置于取得合格證的問題上來。然而,數據表明,在近70%的參考學生中,即使他們的主科成績很突出,但往往因視唱練耳的原因,使其中的絕大部分考生與藝考合格證失之交臂。
本文試圖通過近年來對參考藝考生的調查、統計分析,對藝考視唱練耳教學的重要性展開討論,提供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其目的在于由此解決藝考生在視唱練耳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頸問題。
一、視唱練耳的重要性
作為高考音樂術科的必考科目之一的視唱練耳,是一切從事音樂專業的人之必修科目的基礎課程,也是參加音樂專業招生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視唱練耳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通常條件下,不論藝術聯考還是校考,多以30%的占比為首,由此說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視唱練耳”意指“看譜即唱,并通過唱來訓練耳朵對于音樂的敏銳性”。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在初試階段就被淘汰的考生,往往并非主科不過關,而是視唱練耳的原因所致,究其原由:一是過度注重主科專業的學習,在思想認識上輕視視唱練耳的學習與訓練;二是缺乏比較系統的視唱練耳學習與訓練。試想,若這些被淘汰的考生從學習音樂伊始就重視,并適時接受比較系統規范的視唱練耳的學習與訓練,結果又會怎樣?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視唱練耳的學習與訓練不僅需要在思想認識上引起足夠的重視,還需“教與學”雙方投入合理的訓練時間,并通過科學、合理與行之有效的訓練,才能取得一定的收效。同時,必須注意視唱練耳學習與訓練的教學方法、內容與過程的系統性和縝密性,其內容與程度、進度、強度及教學目標、目的的指向性與最終的目的相一致。
二、提高視唱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視唱在視唱練耳課中處于中心地位,并借此逐步培養、提高、發展學生潛在的音準感、節奏感和調式感,掌握視唱時的音高、節奏及常用的節拍特征及規律,通過準確、流暢、有表情的視唱,為良好的演唱、演奏打好堅實的基礎與保障。
通常情況下,視唱時“口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等“五到”,就是訓練學生通過“唱”,加強自己對音高的記憶能力;通過“聽”,提高自己對音高的分辨能力;通過“想”,培養自己內心音高想象力及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劃”拍,準確唱出各單位拍的時值及節奏感。
(一)音高及節奏的準確性
對于行將步入音樂殿堂的學生而言,試想如果缺乏較好的音準感與節奏感,即便是有很好的樂感,其結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那種在視唱學習中隨心所欲、漫無目標的訓練,從根本上失去了視唱的意義,其結果也與所要達到的目標背道而馳。同樣,在視唱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還必須與樂理有機結合、同步進行,通過樂理學習,借此提高學生的讀譜能力與視唱水平。
(二)養成一邊視唱一邊打拍的良好習慣
其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從最初階段就能積極地領會音樂作品節拍律動的規律,建立節拍感,為視唱的完整性打好基礎。
(三)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在練習視唱前,一定要快速瀏覽樂譜,先將每部分的節奏型單獨練習,再對比練習,最后綜合練習。
(四)旋律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一般來說,在練習時一定要注意以下面三個方面的難點,即大跳、音程、節奏。同樣,對于音符在加線間位置的判讀,也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映學生讀譜能力的高低。
(五)視唱時聲音一定要自然、流暢
以上說明,視唱必須要通過眼睛、大腦、手指、耳朵這條音樂流水線才能逐步提高,這就好比汽車的車燈,總是照在汽車行駛路程的前方,而不是后面一樣。“車燈”正如“眼睛”,“汽車”相當于“大腦”。所以,視唱時一定要先去瀏覽樂譜,眼睛要走到嘴巴的前面,用耳歌唱,用心聆聽,正如“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那樣,慢練,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三、提高考生練耳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練耳的主要內容包括:單音——單個音、多個音的音組;音程——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和弦連接;音階——自然、和聲、旋律大、小調,及五聲調式音階;節拍節奏——2/4、3/4、4/4、3/8、6/8拍及各種常見節奏型組合;旋律——單聲部旋律。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練耳包括聽覺分析(聽力部分)、聽記(節奏與旋律部分)兩部分內容,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聽覺分析(模唱)是指按要求當場唱出或讀出各項內容;聽記是指按要求把聽到的內容正確的記錄下來。
(一)聽力部分
一般來說與學生自身的音樂天賦息息相關。然而,對于初學者而言,不論其天賦好壞,學習與訓練時門檻的高低都是一樣的,都必須通過老師運用科學、合理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去逐步發掘他們潛在的音樂天賦,結合樂理知識,并通過后天日積月累與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的訓練,積累經驗、總結適合個人的方法,方可有所收獲。例如,大小三度音程性質的聽、辨,可以用以下三種方式去聆聽和辨別其性質:
1.用色彩聽、辨。音程中的大三度音程明亮、剛勁有力,音響協和而豐滿,而小三度音程的色彩給人以柔和、暗淡之感。
2.用音程的協和度聽、辨。聽、辨時需用排除法,即可得到答案。
3.結合調性聽、辨。要求必須建立首調概念,如大三度套用《義勇軍進行曲》開始處的引子,小三度套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便會有好的收效。
除上述三種方式以外,還可以用音樂的“第六感”聽、辨,當然,對于有著“絕對音高”的孩子來說,則需另當別論。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天賦好壞,有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二)節奏與旋律的訓練
1.節奏
節奏的組合大致分為長短型節奏、平均型節奏、附點型節奏、切分型節奏等四大類基礎節奏型。再復雜的節奏型,不外乎是從這四大類基礎節奏型變形、衍生,或通過改變速度的快、慢與節拍而已。因此,必須通過反復“寫”、反復“念”、反復“聽”、反復“辨”的練習,熟練地掌握四大類基礎節奏型,“聽與辨”逐步結合,最終完成“寫”。
2.旋律聽記
旋律聽記重在考查學生的音高、節拍、節奏、調式感等方面的音樂綜合記憶能力。關于這類訓練與練習的方法多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但其聽記過程不盡相同,由每個考生的自身條件來決定,如節奏感好的學生在聽辨過程中,習慣于先聽記節奏型;音準好的學生先聽、辨音高;樂感好的學生能夠聽記整條旋律等等,也就是說,無論何種聽記方式或方法,只要能達到將旋律完整、準確地聽記下來的最終目的即可。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聽記旋律的幾種基本方法:
(1)先聽開頭、結尾固定音高。即在不顧及節奏的前提下,首先將聽到各音記寫下來(即使不完全),若非C調,則只需要聽第一遍時把握住開頭、結尾固定音高,再和自己后來聽到的旋律音校對,如旋律的開頭或結尾與你聽到的固定音高不同,則判斷其為首調,如果相同為固定調。
(2)從聽記開始,就要學會旋律記憶性反復模唱,輔之以用腳輕輕地跟隨旋律去踏速率,這樣有助于節拍及單位拍節奏的掌握,增強小節概念。同時,小節線的劃分和拍號的確認,一定要以聽到的節拍或節奏重音為依據。
(3)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對考生進行大量有針對性的視唱背唱及默寫的日常練習與訓練,將有助于他們對旋律速度及強拍拍點的把握,找準旋律的句法和旋法,快速、準確的聽記,具體方法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速度由慢到快,思路要清晰。
(四)良好的心理素質
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輕松應考是取勝的法寶。無數事例證明,健康、積極的心理,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地前行,獲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樣,在視唱練耳的考試過程中,學生們由于受到考場環境因素諸如樂器音色與聲場環境不同的影響,往往在考試中容易產生某種莫名其妙的恐懼、緊張的心理變化,因此,可通過在平時訓練中經常調整座位,以及人為制造某種與考場不相適應的干擾因素,以期讓學生適應考場中出現的各種不同環境的改變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影響,排除環境因素的干擾,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隨時準備考試的到來。同時,還要注意勞逸結合,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考試中仔細審題,以確保在考場上冷靜思考,避免急躁情緒,這樣才能考出自己真實的水平。
四、結語
視唱練耳學習與訓練水平質量的高低,是學生藝術高考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及時準確地了解考試的形式、方式、內容,通過有針對性的“唱、聽、記”,使學生多發現、多感悟、多聆聽、多思考,打好比較扎實的基礎,才能有備無患,走向理想的彼岸。
作者簡介:
鄧光年,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