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艷
摘要:作為世界舞蹈藝術形式之一,古典芭蕾的運動風姿以及審美風貌擁有永恒不衰的魅力,不僅能夠美化人體形態、端莊行為舉止,還能夠融合各個民族舞蹈中的固有特點完成舞蹈者氣質的培養以及價值的發揮。在古典芭蕾基訓教學中,民族舞的特點被最大限度的吸收,科學性的教學系統以及訓練方式令民族舞中的跳躍、翻騰、旋轉動作在古典芭蕾中得到提煉和升華。下面,我們從古典芭蕾基訓教學策略入手,全面分析民族舞教學特點在芭蕾基訓教學中的運用與發揮策略。
關鍵詞:古典芭蕾 基訓 民族舞蹈 教學特點
一、古典芭蕾基訓與民族舞訓練內容和特點
由于舞蹈種類的區別,不同舞蹈形式在動作應用、舞蹈者培養上都擁有一定的區別,民族舞以及古典芭蕾作為獨立的舞種,訓練特點各異卻擁有一定的共通性。目前,我國高校舞蹈專業對于芭蕾基訓與民族舞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體系,在反復的實踐與數據分析中,舞蹈課程以學生身體素質為設置基點,民族舞與古典芭蕾基訓課程互相穿插、互為協調,最大限度地融合了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完成了古典芭蕾基訓中民族舞教學發展有效途徑的探索。
在舞蹈教學課程設置中,各個高校主要開設了芭蕾單元課、現代舞單元課、古典舞單元課、技術技巧綜合課等多個方面的教學課程,從基礎性的民族舞教學角度逐漸深入古典芭蕾基訓,保證學生堅實的民族舞蹈功底能夠促進芭蕾基訓成果的有效性。一般來說,芭蕾單元課主要是利用規范性、系統性、科學性的教學保證學生能夠完成身體、重心的把控,保證芭蕾基礎。而現代舞蹈課根據固有的科學性舞蹈方式來訓練學生肢體運用以及氣息協調,保證學生的舞蹈靈活性以及發力控制性。在古典舞單元課程上,根據學生自身身體狀況的不同,教師設置不同的軟度、開度以及爆發力訓練強度,令學生的身體在“俯、仰、擰”之間得到身法的訓練。最后,技術技巧課是綜合上述三種課程來進行訓練的針對性訓練課程,將單元課程的綜合特點進行融合,全面促進在芭蕾舞蹈基訓中民族舞內涵以及特點的深度融合。在課程設置中,不同課程所具有的關聯性以及遞進性直接決定了芭蕾基訓中民族舞特點的有效突出。
二、民族舞教學特點在芭蕾基訓中有效突出途徑探索
從古典芭蕾基訓教材以及課程設置上我們可以分析出,規范性、系統性以及科學性是最為基礎的教學內涵,無論是民族舞蹈還是芭蕾舞蹈,都需要在此基礎上完成自身教學體系的構建與融合。下面,我們遵循這樣的教學原則,從多個角度分析民族舞教學特點融入芭蕾基訓中的有效途徑,重點表述能夠突出民族舞蹈自身特性的方式。
(一)理念融合突出
對于舞蹈藝術來說,不同舞種之間的教學理念決定著舞蹈的差異性,想要在固有舞蹈理念的基礎上完成創新與發展,就需要不斷借鑒其他舞蹈種類的理念方式,保證遵循舞蹈基礎原則的同時與其他舞種進行有機結合。在古典芭蕾基訓中,訓練的循序漸進保證了舞蹈者自身舞蹈水平的穩步發展,無論是動作練習還是系統訓練,都保證了能夠在舞蹈教學理念的融合下發揮民族舞的特點以及優勢,促進芭蕾基訓教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度改革。
整體來說,民族舞蹈與芭蕾基訓的理念相似與不同之處的融合,是芭蕾動作與身體科學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建立在原有芭蕾訓練基礎上的理念創新,有效過度了芭蕾的動作練習,以循序漸進性的特點將民族舞蹈教學體系融合于芭蕾基訓的發展途徑之中。
(二)肢體訓練突出
舞蹈藝術與傳統藝術最大的區別就是舞蹈以人體作為真實藝術情感的表達載體,運動多變的肢體語言來塑造不同的藝術效果、傳達情感內涵。在這樣的基礎上,芭蕾基訓與民族舞蹈都需要對舞蹈者肢體進行訓練,通過變化的節奏展示舞蹈者肢體特性,進而區別不同舞蹈種類。在當前芭蕾基訓中,系統、科學的舞蹈者肢體訓練有利于增強舞蹈表現力,融合民族舞蹈肢體訓練內容之后,無論對舞蹈者肌肉線條的塑造還是對藝術技能的提高都有了一定的幫助。
在肌肉線條塑造中,民族舞對于形體修長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肢體訓練完成形體美感的塑造。而在古典芭蕾基訓中,“開、繃、直、立”是最為基本的審美標準。在肢體塑造中將兩種舞蹈塑造方式進行結合,能夠幫助舞蹈者提升肌肉的運動型,保證以彈性和力量美增強舞蹈美感。這樣互為融合的肢體塑造方式,為民族舞教學特點在古典芭蕾基訓教學中的有效途徑探索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舞蹈的美學韻味在神韻、意蘊中得以體現,民族舞蹈的美感享受能夠與芭蕾與人體美進行結合,適應了當前社會舞蹈審美需求,促進了舞蹈藝術教學專業化發展。
(三)藝術表現形式突出
藝術表現形式是舞蹈的獨有審美特征,其形式的融合代表了藝術修養的全面提升,構成了現代舞蹈中別具一格的新型特色。在民族舞蹈中,民間風土人情決定了舞蹈的風格迥異,不同的生活習俗在鮮活的生命舞蹈運動中得到律動展現。因此,在古典芭蕾與民族舞教學方式融合突出中,著重強調雅苑舞蹈者對于不同情感的把握,關注學生肢體表現塑造與情感的開發,保證古典芭蕾能夠以豐富的情感作為與觀眾交流的載體。
對于民舞舞蹈來說,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是最為明顯的藝術特色,想要在古典芭蕾基訓中全面突出民族舞教學特點,融合兩者之間的不同優秀之處,開辟民族舞教學在芭蕾基訓中的有效發展途徑,就需要從表現力這個最為直觀的角度入手,保證舞蹈者的藝術技巧能夠將舞蹈表現推向高潮,觀眾能夠在舞蹈的美感中體會到情感的變化。
三、結語
對于古典芭蕾基訓來說,民族舞特點的突出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舞種融合,在民族舞的促進下增加芭蕾訓練的情感特色,綜合提高學生的舞蹈肢體表現水平,是最為具象、直觀的藝術融合方式,促進了舞蹈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冬月.古典芭蕾的訓練體系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2]王松陽.古典芭蕾的審美特征和鑒賞標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8).
[3]葛偉.舞蹈的芭蕾訓練與“形體美”[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