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隨著時代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教育信息化對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出的要求,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師主體性之間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創造條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專業素養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呢?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進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僅是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更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更新與變革。“不同的教育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面對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知識觀、人才觀、教學觀、學生觀、師生觀、資源觀、評價觀,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把握其精髓,樹立相應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改革全面推進和實施,對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這一切的實現提供了平臺。教師可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改變教學方式,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創建更好的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實踐證明,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整合于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中的熱點問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變性及快速呈現性,引起的教育內容、手段、方式的多樣性的變化,必然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及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迅速提高信息素養。
三、具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將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氣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之間的整合,要堅持信息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的原則。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一個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平臺,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著手,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
四、具有設計組織資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斷提出新要求,教學資源的設計組織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師日常教學的基礎工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深入透徹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學科內容,而且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學會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技術高效組織教學。
五、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必須隨著新技術的使用與信息的擴展而有所改變。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質疑,“一桶水”的小學語文教師已經不再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知識,才能成為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意識,養成不斷追蹤學科動態的良好習慣。
那么,如何以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呢?我個人認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發展專業素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師主體性之間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小學語文教師主體作用與信息技術的關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視任何一方的作用,它們是一種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決定了在發揮教師主體性的基礎上,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知識以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
2.創造條件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首先,營造有利于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高的良好氛圍。硬件的配備和軟件資源的開發是提高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學校應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其次,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校本培訓”。
3.實現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自我建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自我建構的途徑:一是教師通過網絡搭建教師知識共享的信息空間,促進整合技術知識的交流。二是學校自己組織教師開展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講課比賽,并請校外專家擔當評委。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教師將從別人那兒學來的經驗及相關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并且可以得到專家的現場指導,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
4.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教師自我反思的實現。教育信息化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提供了多種途徑,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經費的限制,擴大了教師反思的渠道和途徑。但是,教師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應有明確的目的,即更好地與學生、家長、同行進行交流合作,更好地進行反思。
5.探索基于問題解決且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師自主學習及研究的多樣實效的專業發展途徑。傳統的教師培訓,無論是培訓班式的、專家講座式的,還是觀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動的,不能調動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培訓的基礎上,基于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而開展自主學習及研究,對于彌補“培訓班式”及“專家講座式”的缺點,可促進專業素養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將大有裨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和研究。從中了解有關新課程知識、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理論述評、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識,這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很有好處。
總之,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的過程。只有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勇于改革,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信息化素養,才能成為大有作為的新世紀的優秀教師。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在《標準》中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提出的要求.
[2]新課程下教師的人文素養(提綱).
[3]萬東旺.學習《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的心得體會.2011.
[4]韋明偉.學習《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體會.2011.
[5]張金如.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缺失現象及其誘因初探.2011.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教師信息素養與專業化發展分析研究》批準號GS[2014]GHB1157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