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碩
摘 要:文章結合實際經驗,論述了10kV配網架空線路抗風加固技術的改造常見問題和措施,以供相關實踐參考借鑒。
關鍵詞:10kV配網架空線路;抗風加固設計;改造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1.157
0 前言
氣候特征和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區對10kV配網架空線路的抗風加固設計存在不同的要求。在沿海區域,臺風登陸次數較為頻繁,自然災害影響范圍廣,現階段,該地區線路的抗風能力存在明顯缺陷,因此提高線路的抗風性能設計勢在必行。針對設計中不同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造,才能夠在今后的運行中保證供電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1 10kV配網架空線路抗風加固設計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實際應用情況的勘察,線路抗風加固設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線路檔距普遍較大,削弱了防風力度,如圖1所示。
10kV配網架空線路檔距一般都為60~120米,這也使得耐張長度增大可達到1200米以上。
同時,在實際應用中,很多工程施工技術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綜合各種評價指標結果表明抗風能力非常差。
二是水泥桿基礎建造牢固程度較低,尤其是自然土、卡盤基礎在抗傾覆力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如圖2所示。
三是很多電桿存在嚴重的老化問題,在服役期內就出現斷裂問題,如圖3所示。
此外,還有一些電桿表面出現裂紋,另一些水泥桿存在不同程度的剝落,導致配筋裸露在外,不僅很容易造成斷裂,也大大降低了使用的安全性。
四是采用SC-210型的全瓷橫擔時,防風加固效果受到固定螺栓銹蝕程度的影響,出現銹蝕的螺栓往往將全瓷橫擔脹裂,安全性得不到保證。但是更換P-20T或者P-20M的針式絕緣子,又有隨時遭受雷擊損害的危險,安全性和運行的穩定性同樣令人擔憂。
五是10kV配網架空線路使用的鋼芯鋁絞線受到環境的影響,很容易產生銹蝕。沿海地區的溫度普遍較高,空氣濕度也非常大,同時還受到海邊高鹽分環境的制約,又因為鋼絞線一般在導線的里面,一旦出現銹蝕便很難在第一時間被檢查出來,并增加了維修的難度,這就導致運行中隨時會出現不穩定因素。另外,對一些截面積較小的導線而言,通常只有一條鋼芯,有些導線則沒有鋼芯,這兩種導線在外力的作用下,非常容易斷裂,也難以在短時間內修好,因此給線路的正常使用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
2 10kV配網架空線路抗風加固設計改造原則
針對10kV配網架空線路常見設計問題進行改造時,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要對沿海區域內經常出現的氣象災害進行研究與分析,詳細統計熱帶氣旋過境時的影響地點、風力等級、雨量大小等數據,在此基礎上,提高氣象預報準確性,尤其要科學準確掌握區域風力等級狀況,增強對線路抗風加固設計安全的指導性。其次,針對新建的配網架空線路,要根據地理環境的狀況,科學選擇建造路徑,在設計時避開地形惡劣的區間,也要避開建造基礎薄弱的地段,同時也要避開植物高度與密度均非常大的地段,設定好安全距離,線路檔距不要超過50米,耐張段長度要控制在400米以內才較為安全。最大設計風速每秒要大于40米,針對一些特殊用電部門可增加到45米,例如政府部門、醫院等單位。桿塔的選擇最好為預應力水泥桿,標準較高地區使用高強度電桿。交通運輸不便的地方也可以采用自立塔。電纜線路的架設根據不同的級別需求選擇不同的配電方式。最后,針對已經建成的配網架空線路經常出現的問題,先要根據氣象狀況對其最大設計風速進行檢驗和校對,最大風速不能小于每秒35千米。水泥桿要安裝防拉風線,根據實際情況慎重選擇電桿和電塔的類型。耐張長度也要控制在400米以內,確保運行使用的安全性。線路檔距較大的地方,可以單獨設置耐張段。必須更換老化程度較為嚴重、配筋裸露和出現裂縫的電桿,提高電力供應的穩定性。針對建造基礎比較薄弱的電桿,根據實際的地理環境和電桿種類進行加固處理,例如鐵塔使用灌注樁比較牢固,或者在基礎墊層內部使用松木樁增強牢固性??缭揭患壒?、鐵路和高速公路的跨越段部分采用電纜穿越方式,針對城區內重要環網路線可采取有針對性的電纜線路改造方案。
3 10kV配網架空線路抗風加固設計改造的措施和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遵循以上改造原則的過程中,還要秉持著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的設計與改造理念,具體的改造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針對耐張段大、線路檔距較遠的問題,依據微地形特征,可以肯定10kV配網架空線路的檔距要在50米以內,耐張段長度控制在400米以內。針對線路檔距大于100米的情況,為了防止大面積內的串倒問題出現,要在此種類型的線路中另外建造電桿,用來縮小檔距,這樣可以提高線路的抗風效果,確保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第二,套筒混凝土基礎的使用極大地增強了水泥桿的穩定系數,尤其是針對一些沒有辦法設置防風拉線的桿塔,具體的使用方案如圖4所示。
我國沿海區域土體質量較差,采用自然土或者卡盤基礎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這兩種方式在內陸地區使用較多,可以滿足電桿的抗傾覆彎矩程度,但是在沿海地區卻很容易造成電桿的傾倒。使用套筒混凝土基礎則可以提高電桿的抗傾覆力度,這與其結構特征密切相關。該基礎主要有內套筒和外套筒兩個部分構成,中間灌注混凝土。外套筒的作用是避免開挖過程中出現淤泥塌陷問題,增強抗傾覆力度。立桿時將水泥桿置于內套筒中,并用中砂把中間的縫隙都填滿,在套筒最頂面約50毫米的地方采用混凝土砂漿密封好。如需重新更換水泥電桿只需將表面的砂層鑿開,再拔出電桿,維護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此外,根據不同的地形,選擇不同形狀的基礎可以有效節約資源,提高穩定性和經濟效益。例如,在一些丘陵地區,配網線路鋼塔分體基礎使用掏挖類型作為基礎,能夠提高原狀土的總體承載能力,降低混凝土和土石方的用量,減少對鋼材的損耗,并且施工過程簡單容易操作,對環境也可以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又例如,在水田地段配網架空線路塔的基礎可以使用臺階造型,不僅節約工程建造的用料,也可以保護地下水資源質量。往往新建的基礎體積是原有基礎的兩倍。第三,不同類型的桿塔在充分滿足標準檔距后,高度不應過高,可減小高強度風的影響。防風拉線多采用“人”字形,要在轉角、內角和外角處均設置防風加固拉線,最大限度增強電桿的抗傾覆性能,提高使用的穩固性高和安全性。另外,在一些山頂線路上或者風口位置使用鐵塔更加穩妥,同時要依據風力大小,選擇重量大的鐵塔,一般比老鐵塔重2倍的鐵塔,其抗傾覆彎矩可以提高3倍以上。針對容易出現的銹蝕問題,采用鋁包鋼絞線和膠裝式陶瓷橫擔較為穩妥。
根據實際應用可知,本區域10kV配網架空線路抗風加固設計技術改造之后,最大設計風速為40米/秒的線路一年運行中,每公里所花費的維修與養護費用比改造前節約了3.5萬元,55米/秒的線路一年運行過程中,每公里所花費的維護費用比改造前節約了4.7萬元,極大地節約了運營成本。
4 總結
綜上所述,受到沿海區域氣候特征與自然環境的制約,10kV配網架空線路設計和應用的抗風能力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根據現有的客觀條件,采取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相結合的解決方案,增強技術的可操作性,不斷增強線路的抗風水平,從而減小運行維護方面的支出,最大限度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彭向陽,黃志偉,戴志偉.配電線路臺風受損原因及風災防御措施分析[J].南方電網技術,2010.
[2]廣東沿海地區電網防御臺風技術標準和加固措施[J].廣電計部[2011]101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