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 方 依
公司的內部控制都是現代公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內部控制質量更是研究熱點。內部控制發展史的序幕是由 COSO發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1992)拉開的。隨后,美國在2001年發生的安然事件和在2002年發生的世通公司倒閉事件,更是將內部控制深刻地烙在了人們的心里,引發人們對其深深地思考。在2004年美國出臺了《薩班斯法案》,期望能避免悲劇的重演。面對這些經驗教訓,我們必須在結合自身國情的基礎之上,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考慮到美國出臺薩班斯法案的重大意義,2006年7月15日我國財政部發起并成立了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2007年3月2日該委員會公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2008年和2010年財政部等五部委先后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我國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分步實施,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實行。由此可見,我國上市公司已對內部控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國外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系統日益完善,有關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體制比我國更全面有效。那么,國外有關內部控制質量的相關研究自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必須牢記國內外的差別,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有利于我國經濟更加健康地發展。
由于我國乃至國際組織通常都是向美國學習經驗,所以本文著重整理針對美國的相關研究。薩班斯法案是美國審計領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許多研究也是基于此背景下進行。Michael L. Ettredge等(2006)就是研究在薩班斯法案202條款下,內部控制質量對審計延遲的影響。作者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替代變量。通過實驗研究,得出結論: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會導致更長的審計延遲。Yu-Chen Lin等(2014)他們旨在發現美國CEO特征對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筆者選擇用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來衡量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研究發現,在薩班斯法案404條款下,CEO的壕溝策略及其年齡均與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有顯著的關系。除此之外,國外的學者還會將市場細分,希望能在不同的細分市場得出有關內部控制質量的一些有價值的規律。如,Dina(2013)研究在二級貸款市場,內部控制質量與信息不對稱之間的關系。文中作者是用內部控制缺陷來衡量內部控制質量的。研究發現,雖然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能增加二級貸款市場的信息不對稱,但是二級貸款市場的獨特性能減輕內部控制缺陷對公司信息環境的負面影響。
國內學者在向國外學者學習的基礎上,并基于本國國情也同樣做了大量的研究。在不同的角度,都有著很多有價值的結論。一些學者希望從公司自身的角度出發,研究公司自身和內部控制質量的關系,希望投資者能從可觀察的公司特征初步判斷公司內部控制的質量。徐菁憶(2014)以2010年所有 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公司特征的角度來探究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因素。作者是用“迪博·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對內部控制質量進行衡量。實證研究發現,公司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有影響,且不同的公司特征的影響力及影響方向不同。楊松令等(2014)研究了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作者通過構建以 COSO內部控制框架中的五要素(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為基礎的評價體系來衡量內部控制質量。實證研究得出,我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和其企業價值之間呈現高度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高晶(2014),其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發現經理權力的使用和審計委員會及內部控制質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問題上,作者選擇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內部控制缺陷來度量。研究發現,經理權力的過度使用會弱化審計委員會對內部控制質量的正向作用,會導致審計委員會沒有起到實質上的作用。楊艾(2014)旨在研究獨立董事有效性、內部控制質量和財務風險三者的相互關系。作者用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來衡量內部控制質量。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有效性的提高會促進企業財務狀況的提高,也會使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提高;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有利于企業財務狀況的提高。部分學者從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角度來研究,企業的兩大資金來源是所有者投資和債務人借貸,這兩個途徑所耗成本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資金流量,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的發展。李超等(2011)旨在分析內部控制質量和權益資本兩者之間的關系。作者用主成分分析法構造內部控制質量判別分數,并將該內部控制判別系數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替代變量。實證分析后發現內部控制質量與權益資本呈負相關系。陳漢文等(2014)研究分析了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之間的相互關系。文中,作者采用廈門大學內控課題組構建的企業內部控制指數對企業內部控制質量進行計量。通過實證分析之后,得出內部控制質量越好的企業,債務融資成本越低的結論。伍倫(2014)研究內部控制質量,企業規模與銀行契約條款設置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作者選用“迪博·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來衡量內部控制質量。實證結果表明,由于銀行債權人的自我保護心里,使得企業規模會對銀行契約條款的設置產生影響。企業規模越大,條款的設置越寬松;內部控制質量對借款融資成本的降低作用和獲得長期貸款的積極作用,在小型企業中表現得更為顯著。鄧德強(2014)研究了內部控制質量和異質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決策之間的相互影響。作者選擇用自愿披露內部控制的鑒證報告來衡量內部控制的質量。研究發現,內部控制質量與總體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呈正向關系;獨立機構投資者偏好內部控制質量高的公司,而灰色機構投資者并不關注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另一些學者還會從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的角度來研究內部控制質量,外部監督不僅僅有外聘審計師,還存在媒體監督。比如彭桃英等(2014)就研究了媒體監督與內部控制質量和我國A股上市公司管理層代理成本之間的關系。筆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媒體監督與內部控制質量能減少管理層代理成本;同時,媒體監督和內部控制質量兩者結合可以對管理層代理成本的降低起促進作用。還有部分學者單純的從內部控制質量本身來研究,于海云(2011)就是用企業的內部控制報告的自愿披露行為來衡量該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高低。他研究發現,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越高,越愿意進行自愿披露,在信號傳遞的作用下,該企業就越容易獲得較低成本的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的貸款,從而提升企業價值。反之,內部控制質量低的企業,則不得不承擔高成本的借貸,使企業價值降低。

國內外學者對內部控制質量的研究,其研究重點通常是放在內部控制質量和公司特征等的相互關系上,將內部控制質量和其它變量構建起聯系固然重要,但是研究越是往前走越不能忘記一些基礎的東西。其實相關研究始終離不開一個基本問題,就是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問題。目前,國內外的學者通常會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自愿性及構建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等來衡量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由于這些變量都依賴于國家相關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故在我國現階段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更準確地衡量內部控制質量同樣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同時,我們還應意識到是否可以找到新的更有效的衡量方式。國內,已經有學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仍未給出一個恰當的衡量方法,所以我們仍需繼續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