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偉
中國防衛科技學院
移動互聯網時代紙質圖書的“APP”化發展趨勢
孫大偉
中國防衛科技學院
孫大偉(1971-)男,漢族,中國防衛科技學院,副教授,從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數字出版與數字交互技術。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APP化發展是數字出版的最重要形態。出版社在數字出版領域的未來發展可嘗試以下規劃:第一,積極搭建行業專屬的“APP數字產品”交易平臺,并不斷研發特色APP應用;第二,努力進行跨行業整合,嘗試打造行業專屬的數字閱讀終端電子設備。
在世界范圍內的信息通訊已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情勢下,各類APP程序已經成為受眾獲取資訊的主要載體。以紙為產品介質進行信息傳播的傳統出版行業也因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所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版行業實現其產品逐步從紙質形態向數字虛擬形態轉變,將是決定其今后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
數字出版,是指利用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方式對傳統出版物的信息內容進行數字化編輯和加工,并將其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傳播與推廣的新型出版方式。作為一種借由互聯網技術和數字信息技術的推動而誕生的新型出版方式,數字出版不但集合了紙媒傳播時代的文字信息與大眾傳播時代的圖像、聲音信息,還融入了互聯網時代的閱讀體驗以及數字交互技術手段,從而呈現出區別于傳統出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新特征。目前的數字出版產品主要可分為2種類型:一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的電子書籍、數字期刊、數字報紙以及數字影音等;二是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傳播的手機報紙、手機期刊和手機書籍等手機出版物,其主要呈現形式是各類閱讀型智能數字終端產品的APP應用。
數字出版是數字技術發展與受眾需求擴大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電子設備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為受眾帶來了方便快捷的資訊獲取途徑。在這2項技術的影響下,以往的閱讀方式、閱讀習慣幾乎被徹底顛覆——無紙化移動閱讀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紙質閱讀成為現代社會的全新的閱讀方式乃至未來的閱讀趨勢。如果說傳統閱讀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了傳統出版行業發展策略的轉變,那么政策法規的引導與鼓勵則為出版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自2009年起,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引導數字出版發展的政策和法規:2012年由文化部、中宣部和科技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將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優化數字出版業等文化產業列為主要發展目標;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在全國形成8 -10家各具特色、年產值超百億元的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或國家級數字出版產業園區,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值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的25%,整體規模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到2020年,傳統出版單位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其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運營份額在總份額中占有明顯優勢。”不難看出,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規劃意在使我國的出版業與國際出版業的發展趨勢接軌,加速我國傳統出版業向數字化出版轉型,進而實現中國出版業的產業升級。因此,數字出版是傳統出版業謀求發展的必經之路。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信息通訊已全面進入“第五媒體”時代,即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為載體,以3G、4G和Wifi等無線網絡技術為支撐,為受眾提供了信息傳播的“任意性”便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載體的“便攜性”使人們可以及時掌握各種信息和新聞事件,而3G、4G和Wifi等無線網絡技術則一方面使移動終端設備的多功能性得以全面發揮,另一方面又打破了時間的限制,使受眾能在任何一個有無線網絡覆蓋的地點上網并獲取信息。在這種情勢下,各類APP程序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受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取資訊的主要載體。APP是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電子設備中的應用程序,其最初只是以合作形式參與移動互聯網商業活動的第三方應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各類APP程序逐步取得各個領域、各種類型網絡受眾的青睞,躋身為最大的獲取定向流量和大眾流量平臺,進而成為目前互聯網商業中至關重要的盈利模式而得到爆發式的推廣。在世界范圍內,APP應用所覆蓋的范圍已由傳統的通訊、游戲、出版、視頻等休閑娛樂領域擴展至購物、汽車、攝影乃至教育、醫療以及金融等一切生活領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出版業也開始了向數字化出版轉型的進程。自2010年1月蘋果公司的iPad問世以來,我國的傳統紙媒出版業就開始不斷嘗試研發并推出數字產品。2010年5月7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率先推出了《南方都市報》電子版,成為紙媒數字出版的領頭羊。此后,《東方早報》、《廣州日報》等傳統出版機構也迅速對其媒體內容進行了數字化推廣。目前,諸如《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三聯生活周刊》、《鳳凰周刊》、《南方周末》和《中國國家地理》等六十余家國內傳統傳媒業的翹楚都推出了自己的數字應用,以保證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在國內蘋果的iTunes App Store和Android的Play Store中,傳統紙質媒體涉足開發的資訊類APP占排名前400的APP的47%。
隨著傳統出版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深入,數字產品應該不在僅僅是將紙質圖書簡單復制的初級電子書。升級后的成熟的數字圖書應該是通過對原有紙質書籍的內容加以篩選、分類、組合,并配以大量圖片、音頻和視頻內容,最終制作成可供不同需求的讀者自由選擇下載的“App應用程序”。除了為受眾帶來內容選擇的自由度之外,“數字圖書APP”還通過數字交互技術將紙質圖書游戲化、動畫化,從而使讀者的知識獲取和游戲娛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強大的交互性和游戲感滿足了讀者的數字閱讀體驗。在出版業產品的APP化發展進程中,數字增值服務將成為主要需求,數字技術產品的交互特性將被功能最大化——不僅是產品和用戶之間的互動,還有不同介質同一內容的產品之間的互動,不同媒體平臺之間的產品推廣與傳播的互動。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數字產品的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從當前發展的總體趨勢可以判斷,云技術和APP研發已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版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傳統出版業需要快速突破現有傳播模式,傳統的圖書產品也亟需加快APP化研發,將數字增值服務和產品的交互性視為未來發展的第一要義。只有全面實現向圖書產品的APP化轉型才能保障傳統出版業的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融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全媒體信息傳播的歷史洪流,加強行業競爭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通過以下途徑謀求傳統出版業未來更好的發展。
第一,在原有的“書店+物流”的傳統圖書交易模式和流通渠道的基礎上,積極搭建自身專屬的數字圖書交易平臺 ——類似于“App Store或者Play Store”。以App Store為例,它允許用戶從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瀏覽和下載一些應用程到蘋果公司的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Mac等產品,其為用戶提供了免費下載、付費下載和應用內購買三種下載方式。App Store是連接開發者與用戶之間的橋梁,是蘋果專供ios設備下載應用程序的唯一渠道。通過與ios終端相結合,一方面向用戶提供了持續的固定和移動互聯網內容或應用服務,另一方面為App程序開發者提供了一個軟件售賣的平臺。App Store是蘋果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成為增加蘋果收益的至關重要的路徑。移動互聯網時代,蘋果打造了非常成熟、先進的商業模式,它已經成為行業的標桿,對行業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
傳統出版業可以充分借鑒蘋果的商業模式,積極搭建出版行業專屬的數字圖書交易平臺——“App Store或者Play Store”,通過“App Store平臺”的微數據、用戶信息交互以及信息存儲與搜索等功能分析出符合讀者需求的出版內容,并借助受眾反饋改進弊端、制定未來產品趨勢,打造面向龐大移動用戶的“定制式特色APP”,從而實現其商業價值與社會效應的最大化。與此同時,出版社還應把握好APP的產品特色與受眾閱讀需求之間的結合,既為大眾群體提供符合其審美需求的文化分享,更要深入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App。
第二,努力進行跨行業整合,嘗試打造專屬的數字閱讀終端電子設備。數字閱讀區別于傳統閱讀的標志就是信息載體由紙質轉換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終端電子設備。因此數字出版的繁榮要得益于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在傳播方式上,移動智能終端的新媒體形態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尺度;在傳播內容上,移動智能終端的新媒體形態則標志著人類處理信息能力的再次延伸。蘋果、三星、微軟、亞馬遜等世界數字產品巨頭,還包括象新成員“小米”等企業,一直不遺余力地開發主流電子設備終端。京東、淘寶等國內電商平臺也都致力于開發電子書頻道。因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統出版業也應著眼于跨行業交流與整合,拓寬與電商平臺、移動終端電子設備企業的合作,在保留紙質圖書精品制作的同時積極打造行業專屬的數字閱讀終端電子設備。唯有此,傳統出版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才能形成合理、優化的產品結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圖書產品的“APP”化發展是數字出版的最重要形態。逐步探索出版行業從紙質形態向數字形態轉變,積極實現數字出版的APP化發展是出版界謀求未來發展乃至生存的必經之路。出版社在數字出版領域的未來發展可嘗試以下規劃:第一,積極搭建行業專屬的APP數字圖書產品交易平臺(開發者上傳,用戶下載),不斷研發特色APP應用;第二,努力進行跨行業整合,嘗試打造行業專屬的數字閱讀終端電子設備。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今后的數字出版領域或許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得移動終端者得天下”。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