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潔
晴空如洗,阿爾卑斯山的山巒間走來一群體型相當龐大的北山羊,它們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區的哺乳動物,善于攀登和跳躍,能夠自如地在險峻的高原裸巖和亂石間縱情奔馳。羊群的后面跟著一個戴著頭盔、裝著假肢的奇形怪狀的家伙兒,他像羊一樣用四肢著地行走,像羊一樣吃草。但是,他的面容和身形暴露了他的身份——人。
他就是“山羊君”——托馬斯·斯維茨。
現年34歲的托馬斯是英國倫敦的一名概念設計師,從小就對科技、人類和未來學非常感興趣,曾經涉足過未來遺傳工程的可能設計,探討未來的人類應該如何提升自己。他認為,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變得超級聰明,即便做個無憂無慮的動物,也十分令人向往。于是,他決定嘗試利用科學技術,把自己變成一只“山羊”。
為了實現這一奇思妙想,托馬斯進行了大量系統而又細致的準備工作。他分析山羊的行為,學習它們交流的方式,觀察它們的解剖過程,甚至請來斯坦福大學的格林·希斯博士為他制作了山羊的“四肢”。
經過一年的探索,托馬斯最終戴上了特殊的假肢,讓自己能像山羊一樣行動。托馬斯甚至考慮過在體內安裝一個人工瘤胃,這樣他就能像山羊一樣消化吃下的草了。
2015年6月,托馬斯定下了跨越瑞士阿爾卑斯山的目標,并找到了一位同意他與羊群共同生活的牧羊人。托馬斯經過幾天的適應期后,開始了和山羊一起爬山的旅程。
阿爾卑斯山晶瑩的雪峰、濃密的樹林和清澈的山澗流水起初讓托馬斯興奮不已,恍若來到世外桃源。他信心滿滿,迅速把自己的生物頻道由“人”調整到了“羊”,對新認識的羊朋友們頻頻示好,試圖親近它們。但是,山羊顯然不買他的賬,只有一只母山羊向他表示了友好,這給了托馬斯信心,覺得自己扮成一只山羊的樣子可能還挺帥的。
然而,托馬斯很快就發現,像山羊一樣生活,并沒有預期的那樣簡單。機械四肢讓他感到疼痛,崎嶇的山路很不好走,下山的時候更是要命,因為他會不斷撞上巖石,卻沒有多余的手來保護自己。除此之外,他還要忍受寒冷。他同山羊并駕齊驅大約一公里左右,卻只能追著它們的屁股吃灰。
不過,幸運的是,每次他都能找到大部隊。當找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多半是在悠閑地吃草,偶爾也會抬頭看一眼追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托馬斯,好像在好奇地問:“老兄,干嘛不快一點呢?”很多次,他累得癱倒在草地上,除了睜眼看藍天之外,身體的其余部位仿佛已不再屬于他。然而,這種忘記自己的感覺非常不錯,神思遐邇間,心靈得到了徹底的解放,幾乎可以與天地溝通。
托馬斯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讓羊群相信他是它們中的一員。一次,他千辛萬苦終于走到了整個山坡的最高點,很想放聲歌唱,卻注意到其他山羊停止咀嚼嘴里的草,都在盯著他。托馬斯猛然意識到,剛才他因為太高興,不由自主地表現出人類特征的行為模式,引起了羊群的敵意。托馬斯不知如何是好,緊張地屏住了呼吸,一動也不敢動。過了一會兒,那只和他關系不錯的母山羊走近他,輕輕觸碰他的臉頰,由此緩和了緊張的氣氛,羊群終于又低下頭吃草了。
附近的一個牧羊人目睹了事情的經過,他告訴托馬斯,羊群已經接納了他。此時,托馬斯終于成功地融入了山羊的群體中。他忘記了自己戴著沉重的假肢,忘記了自己人類的身份,像一只真正的羊那樣,在山坡上漫步、嬉戲,這一刻真是千金難換。
奇妙而又短暫的經歷,讓托馬斯愛上了這種身心舒展、快樂的簡單生活,“做一只羊的經歷,讓我明白該怎樣做一個人。”他說。2015年7月,托馬斯在倫敦展出了他在這一項目中的攝影作品,他撰寫的新書《山羊人:和人類不一樣的假期》也將在2016年春天出版。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更是奴隸。”當作為一只山羊的托馬斯在阿爾卑斯山麓向上艱難跋涉的時候,寒風中的陽光、饑渴時的水草、疲勞時的休憩,使他無時無刻不在感恩自然對生命的饋贈。
也許,當我們放下對過度聰明而復雜的生活的追逐時,才能獲得最高的自由和快樂,這也是文明與進化的終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