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玖莉+劉彥鵬+馮冰瑩


摘 要:通過使用性信息素配套誘捕器和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分別監測棗桃小食心蟲成蟲羽化情況,初步總結出了棗桃小食心蟲成蟲羽化規律。越冬代成蟲在6月22日左右、7月6日左右、7月22日左右出現3個羽化小高峰,第1代成蟲在8月11日左右和8月23日左右出現2個高峰,9月底成蟲羽化結束。
關鍵詞:棗;桃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監測;初報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4-0006-02 中圖分類號:S665.2 文獻標識碼:B
棗桃小食心蟲是影響棗果品質和產量的主要害蟲。內黃縣是棗樹種植大縣,2014年,被國家林業局森防總站確定為棗桃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監測試點縣。按照國家森防總站“棗桃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監測方案”要求,內黃縣森防站于棗桃小食心蟲成蟲期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監測,初步摸索出了棗桃小食心蟲成蟲羽化規律。現將試驗情況初步報告如下。
1 監測試驗方法
1.1 監測時間
棗桃小食心蟲成蟲發生期根據內黃縣歷史監測棗桃小食心蟲資料,監測時間為5月底至10月初。
1.2 監測地點
共設5個試驗點,其中4個利用性信息素配套誘捕器誘捕雄成蟲,1個利用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監測雄成蟲。5個試驗點分別位于內黃縣后河鎮桑村夢家園棗園、內黃縣后河鎮如日棗業棗園、內黃縣后河鎮后河村王希栓棗園、內黃縣中召鄉雙村海豐林苗種植基地棗園(設2個試驗點:基地南邊一個為誘捕器監測試驗點,基地北邊一個為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試驗點)。5個試驗點均為間作棗園,株行距3 m×(15~20) m不等,間作物分別為
桃樹和紅薯、花生、花生、桃樹、桃樹。
1.3 監測方法
1.3.1 利用誘捕器監測試驗點 每個試驗點面積約0.33 hm2,每667 m2棋盤式懸掛3個誘捕器,每個試驗點懸掛15個誘捕器。誘捕器設置在樹干外側背陰通風處,懸掛高度以不超過樹高的1/2為宜,誘芯距粘蟲板1 cm,每20 d左右更換誘芯,根據實際情況更換粘蟲板。調查人員于5月28日將誘捕器掛出,誘捕期間每2 d調查1次雄成蟲數,同時記錄天氣情況及每誘捕器誘蟲數。
1.3.2 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試驗點 利用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儀進行監測,該監測儀能將監測到的害蟲絞碎并將監測害蟲數量適時傳輸到所連接的辦公用電腦中,還可以自動記錄每天的天氣溫度,監測人員打開電腦隨時可以了解監測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合計4個誘捕器監測試驗點每2 d監測數據,每3次記錄之和除以6;合計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儀每6 d監測數據并除以6。分別計算出4個誘捕器監測試驗點和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試驗點每天平均監測數據,并繪制曲線圖(見圖1)。
計算每2 d平均溫度,將監測期間每個溫度點誘捕到的雄成蟲合計,并繪制曲線圖(圖2)。
由圖1、圖2可以看出,使用誘捕器監測與使用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監測結果的趨勢基本一致。內黃縣森防站于5月28日開始監測,5月29日調查即發現桃小食心蟲成蟲,因此始發期尚不能確定,有待以后繼續觀察。由圖1、圖2看出,發生期從5月底到9月底,共120 d左右。越冬代成蟲與第1代成蟲發生期之間沒有明顯的間斷,越冬代成蟲發生期有3個小高峰,即6月22日左右、7月6日左右、7月22日左右,第1代成蟲發生盛期為8月5日至9月4日,期間有2個高峰,即8月11日左右和8月23日左右。9月底成蟲羽化結束。
棗桃小食心蟲成蟲羽化與溫度有一定的關系,連續2 d平均氣溫22~30 ℃為棗桃小食心蟲羽化適宜溫度,期間使用誘捕器監測與使用閃訊害蟲遠程實時監測系統監測羽化量占總羽化量的百分比分別為96.9%和94.7%,其中連續2日平均氣溫24 ℃和27 ℃為最適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