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龍
摘 要:針對新疆阿克蘇地區棗樹由于花期花量大、養分供應不足、高溫干旱等原因造成的花期大量落果現象,從控制營養生長、加強肥水管理和花果管理方面,詳細介紹了花期防落果措施。
關鍵詞:新疆阿克蘇;棗樹;落果;措施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4-0047-02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B
新疆阿克蘇地區是我國第六大紅棗產區,生產的紅棗享譽全國。但是,在實際生產中還存在落果十分嚴重的問題。據調查,棗樹自然坐果率在我區僅為0.4%~1.0%,通過采取花期噴灑赤霉素等技術措施后,其坐果率能提高40%左右,但由于花期花量大、養分供應不足、高溫干旱天氣、激素使用不當、病蟲害等多種因素導致花期大量落果,保果率下降,甚至沒有產量。因此,加強棗樹花期管理,提高樹體營養水平,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適當控制坐果, 防治病蟲害等綜合措施是提高花期保果率、確保棗樹豐產穩產的關鍵。現將阿克蘇地區棗樹生產中采取的花期防落果措施總結如下。
1 控制營養生長
1.1 抹芽、摘心
4月底至5月初,棗樹發芽后,對萌發出的新棗頭,如不需作延長枝和結果枝組培養的,應留1 cm短樁重摘心,促進棗吊生長。其余留作培養主枝延長枝和側枝的棗頭,于6月中旬留5個二次枝摘心,其上的二次枝留8節摘心。盛果期棗樹培養結果枝組時,應根據空間大小進行摘心,如有空間,需培養大型枝組的棗頭留5節摘心;如空間小,在棗頭留2~4節摘心,其上的二次枝留3~5節摘心。
1.2 拉枝
7月上旬,對留作培養主枝延長枝和側枝的棗頭,可以用繩子或M型別枝器將其拉成70°,以控制枝條生長,積累養分,促進花芽分化。如樹體偏冠、缺枝或有空間,可在發芽前、盛花初期將內膛枝和新生棗頭拉過來,填補空間,調整偏冠,以擴大結果部位。
1.3 環割
在盛花后期(6月下旬),即大部分結果枝已坐上果時環割。幼樹首次環割部位選在距地面20~30 cm樹皮光滑處,第2年在上年環割口上部5 cm處進行,以后依此類推。環割前,環割刀要用75%的酒精消毒,避免傳染病菌。環割口平整光滑,不傷木質部,不出毛茬,不翹皮露縫,環割后要用殺蟲殺菌劑涂抹,并用塑料帶包扎或用泥封閉,以利于環割口愈合。
2 加強肥水管理
2.1 灌水
應根據天氣、樹齡、土壤質地、土壤濕度來確定是否灌水。5-7月,土壤相對含水量應保持在70%左右,當土壤相對濕度小于60%時應采取夜間細流溝灌(切不可大水漫灌)的方法進行補水,以滿足大量開花、坐果的水分需求,預防落果。
2.2 葉面噴水噴肥
葉面噴水和噴肥可同時進行。5-7月干旱缺水時,應采取葉面噴水噴肥的方法,補充水肥需求。從5月底6月初開始每隔7~10 d進行一次葉面噴水噴肥。葉面噴肥以0.2%~0.3%硼砂和0.4%~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為主,噴施時應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以上午10時以前、下午6時之后為宜,噴施量以樹葉滴水為度,連續噴2~3次。
2.3 追肥
花期及時追肥,可減輕落果。5月中下旬,每株追施尿素、二銨、硫酸鉀各0.15~0.25 kg(花前肥);7月上中旬,每株追施二銨、硫酸鉀各0.15~0.25 kg(幼果肥),施肥后及時灌水。
2.4 棗園全溝覆膜
阿克蘇地區缺水日趨嚴重,棗棉套種地往往6月中下旬才能澆上第一水,因此,可在2月下旬,在棗園保護帶內采取全溝鋪膜的方法,起到保墑和平衡水分的作用,以預防和減輕落果。
3 加強花果管理
3.1 正確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花期棗農盲目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是造成花期落果的原因之一。應慎選、慎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建議使用赤霉素類和蕓苔內酯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嚴禁使用PBO、膨大劑、萘乙酸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同時,施用次數與濃度要合理。有些棗農為追求坐果率,在花期和幼果期每隔3~7 d就噴施1次,或隨意加大噴施濃度,反而造成幼果大量脫落。正確使用方法是:當花量達到50%時,開始噴施,間隔7~10 d,連續噴施2次。當噴施1次后,棗樹坐果率達到目標產量要求時,應當停止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坐果不理想,可加噴1次,濃度為10~20 mg/L。
3.2 合理負載,適當控制坐果量
適當的坐果量,能明顯減輕幼果發育與棗吊營養生長的矛盾,減少花期落果。以阿克蘇地區為例,采用行株距4 m×1.5 m,5年生以下棗樹,灰棗適宜的坐果量為2~3個/吊,駿棗適宜的坐果量為1.5~2個/吊;5年生以上棗樹,灰棗適宜的坐果量為1.5~2個/吊,駿棗適宜的坐果量為1~1.5個/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