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新疆人大雜志社 新疆烏魯木齊 830099)
讓人大期刊中的人物活起來
——增強人大期刊人物通訊欄目的典型性和可讀性
李娜(新疆人大雜志社 新疆烏魯木齊 830099)
人大期刊中刊發的人物通訊與報紙的人物通訊從外表上看差不多,但人大期刊人物通訊最顯著的特點是報道對象僅限定在“人大代表”這一特殊的群體。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人民代表大會組織上、權力上的主體。代表作用的發揮,關系到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影響到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因此,在人大期刊中都會設置專門的欄目,通過人物通訊的方式,展現代表履職的風采。
人大期刊作為機關刊物,對基層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指導性強,除了發布政策指令、答疑解惑、交流工作經驗之外,人物通訊也可以配合相關文件出臺,使之具體化,切實可行。所以,從刊物定位上講,人大期刊的人物通訊肩負輿論引導的職責。訂閱人大雜志的讀者,很大一部分都是人大代表,他們在通過雜志了解有關政策時,也希望學習、借鑒一下其他人大代表履職情況,來提高自身的履職能力。從上述角度講,讀者對人大期刊人物通訊的要求要比報紙高。那么如何滿足讀者的這個要求呢?本文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管主辦的《新疆人大》雜志采編實踐談一點個人認識。
《新疆人大》是自治區各級人大惟一的省級宣傳刊物,是宣傳人大工作的一個重要輿論陣地。目前,《新疆人大》已成為全疆各級人大常委會、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互通信息的橋梁、交流經驗的園地、理論研究的陣地,已成為全疆各級人大接受上級指導、進行相互交流、推進人大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在這本期刊中,每期有一個專門刊發人物通訊的欄目“代表風采”,反映各級人大代表在履職過程中的風采,包括如何履行代表職權,如何建言獻策等。本人從2011年起,負責“代表風采”欄目編輯工作。5年的實踐使我發現,搞好人大期刊人物通訊必須從增強其典型性和可讀性上下功夫。
內容上多為好人好事,缺乏代表履職的典型內容。從通訊員的來稿可見,內容上多為好人好事,缺乏代表履職的典型內容。如,一篇來稿中寫道:“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某某關注更多的是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焙竺鎸懙亩际侨绾螏椭鮿萑后w的故事。代表風采欄目注重反映的是代表在履職過程中的閃光點,要以代表職責作為切入點,挖掘履職過程中典型性和代表性,而非代表工作面面俱到的反映,更不是泛泛的好人好事。
語言上多為概括性的語言,缺乏生動的事例和細節描寫。如,“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某某堅持從人民權力使用者的高度和代表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認真執行代表職務,做到不忘身份,為民執言,依法用權,努力發揮人大代表應有的作用?!钡绾螢槊駡萄?,如何發揮代表作用,整篇文章卻沒有舉出一個實例來支撐。
結構上多為先進事跡材料,缺乏人物通訊基本要素。如一篇來稿中把“某某,男,回族,為某某自治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委會委員?!弊鳛樯蠄蟮南冗M材料可采用這樣簡介式的前言,而這種形式很少用于新聞文體。事跡材料屬于公文文體,受眾為本系統本部門,語言樸實、莊重;人物通訊屬于新聞文體,受眾是社會大眾,語言生動、形象。
在寫作技巧上手法簡單,缺乏多樣性。為了能夠加強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動性,通訊常常綜合使用多種寫作技巧,包括虛實相襯、對比烘托、設置懸念、比喻、對偶、排比、夸張、比擬、象征等。但在來稿中,多為平白的直述,沒有使用任何寫作技巧。
1.新聞寫作能力欠缺。給人大期刊投稿的通訊員,多是各級人大常委會機關的工作人員。他們長期從事公文寫作,對人物通訊的采訪技巧、寫作手法都不太了解,造成人物通訊內容上枯燥乏味,寫法手法上平鋪直敘。
2.沒有選準采訪對象,沒有捕捉到具有豐富履職故事的優秀代表。全國人大好新聞評選,明確表示“涉及代表報道的,往往有一些更多是報道代表在經濟、社會以及在其他各個方面的業績的,而對他的履職情況卻沒有報道,這樣的作品不是我們人大新聞獎評選所需要的。”人大期刊的定位,限定了人物通訊報道的范圍和報道的內容,但很多通訊員對此似乎不太了解,在挖掘新聞素材時,沒有緊扣“代表履職”。
3.缺乏深入地采訪?;鶎油ㄓ崋T的工作壓力很大,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現場采訪,蜻蜓點水地問問代表情況,就開始動筆了。有些甚至沒有采訪,直接將先進事跡材料改改就投稿了。俗話說,好文章是七分采,三分寫。要使人物通訊寫得出彩,不流于平淡,能將所寫人物的個性凸顯出來,能讓讀者記住這位代表,并與其他代表區別開來,關鍵是要有鮮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細節,而這些都離不開深入采訪。
首先,將人物通訊的選材聚焦基層人大代表身上,從基層人大代表的履職故事中發掘“閃光點”,讓讀者在感到親切的同時,接受宣傳和教育。2015年《新疆人大》共推出人物通訊15篇,官員型代表4個,基層代表占了11個。報道以基層人大代表為著眼點,通過客觀描述,不拔高,也不夸大人物,更不要脫離生活實際,呈現人物本色,即可使人物通訊貼近實際,貼近讀者的需要。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讀者不僅愿讀愿看,也愿學愿做。
其次,在事跡選擇上要從代表的履職經歷為出發點,通過剖析一個個具體鮮活的個案,增強人物通訊的可讀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新疆人大》雜志刊發的人物通訊《“五個文件夾”記錄代表履職路》,榮獲了第23屆中國人大新聞獎二等獎。此篇人物通訊,作者很敏銳地撲捉到全國人大代表阿曼把依按類把自己所提議案、建議及答復函歸納成了五個文件夾這一線索,并進行了深入挖掘。作者將阿曼把依的五個履職文件夾取名為“環保工作文件”“民生建設文件夾”“推進社會發展文件夾”“健全法制體系文件夾”“文化教育文件夾”,并從中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議案和最有說服力的素材進行重點描寫。此篇人物通訊,在人物事跡的選擇上,緊扣代表履職,并用故事化的方式向讀者呈現代表所提的一件件議案,生動表現了人大代表為民解憂、做好百姓與政府橋梁的履職作用,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宣傳性。
最后,在標題、開頭寫作上下功夫,講究“拿人”,能一下子吸引讀者;有的通訊還采用第一人稱讀來親切自然。
在標題方面,《132張獎狀里蘊含的愛民情懷》(2011.5)這個題目就說明,人大代表當須愛民為民,從為民辦實事中贏得選民的贊譽。還如《人大代表的“阿達西書屋”》(2015.1)的開頭:“早就聽說和靜縣人大代表、古爾溫蘇門肉牛場農民托乎提·庫萬自掏腰包建了一個農家書屋,并命名為“阿達西書屋”。這可是個新鮮事,目睹這位人大代表創辦的農家書屋的念頭油然而生。經與書屋主人相約,在深秋的一個周末實現了自己由來已久的期盼。”文章一開篇就把讀者吸引住了。隨著作者的視角,讓讀者身臨其境體會代表創辦書屋中濃濃的民生情。在采用第一人稱方面,《新疆人大》在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界末那年,向數十位自治區人大代表約稿,暢談五年履職的體會。這不但給老代表一個總結回顧的機會,還給即將當選的新代表提供了借鑒和引導。如,《當代表要接地氣》一文在結尾時寫到,“我體會到,作為人大代表,無論提出的議案和建議是關系地方建設的宏觀問題,還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問題,只要接地氣,都將對地方建設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钡谝蝗朔Q,現身說法,娓娓道來,平易近人,親切感人,毫無居高臨下的說教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