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慨

《灰皮書:回憶與研究》
主編:鄭異凡
出版:漓江出版社
定價:68元
每一本灰皮書都帶著天然的毒性,掛著宣示有毒的標簽,涂著自輕自賤的妝容,但這一切只能讓它們看似邪惡的魅力有增無減。它們是毒草——這只是對普通百姓和普通讀者而言。在可以享用它們的特權階層那里,它們既是能夠標示社會地位的特供商品,也是可以帶來隱秘快樂的精神食糧。
1950年代末,中蘇交惡,為了在很快發生的兩黨公開論戰中做到有的放矢,毛澤東對修正主義言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誕生了一個由中宣部組織實施、中央編譯局和人民出版社(及其副牌三聯書店)等單位具體執行的系統工程,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搜集、整理、翻譯和出版老修正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包括伯恩施坦、考茨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以及“鐵托集團”——的言論與著述。
搞工程一要原材料,二要技術工。據以編譯的素材主要來自館藏蘇聯報刊、各地圖書館和高官私藏,甚至抄家所得。后來出任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的張惠卿回憶,1963年,為了尋找托洛茨基的著作,他奉中宣部之命專程前往上海,幾經周折,終于在公安局倉庫的角落里找到了十一年前全面肅托行動中收繳的一批圖書。至于技術工,編譯局有自己的專職翻譯隊伍,人民出版社則主要靠“廢物利用”。沈昌文當時負責挑選和起用“廢物”——這一名詞用來指代那些有學問,懂外語,但政治上有問題的人,其中既有李慎之和董樂山等大家,也有一位何清新——在北京清河勞改農場改過自新的一批犯人統一使用的筆名,他們以偽滿時期的高官貴人為主,日語尤其出色。
灰皮書因為統一的灰色封面而得名,在顯要位置印有“內部發行”或“供批判用”的字樣,并附前言,通常援引《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意在消毒。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可得,就連江青也需要專用的購書證明。
灰皮書的出版高峰期是1963年和1964年,之后赫魯曉夫下臺,大論戰停止,文化大革命爆發,出版業全面停頓,主事人身陷囹圄,“廢物”們死傷慘重,譯稿也多有遺失。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灰皮書和黃皮書(反動文學作品)流向社會,對有機會冒險讀到它們的少數人來說,這些禁書帶來的恐怕遠遠不止一時的“小死”之樂,很多人將充滿感情地回憶起德熱拉斯從未脫灰的《新階級》,仿佛那是他們共同藏在心底的初戀情人。沈昌文便不無得意地描寫了自己在工作中逐漸“變修”的過程。他后來擔任了三聯書店總經理和《讀書》雜志的總編輯,當年廢物利用的所得,在“讀書無禁區”口號下,果然產生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灰皮書曾經歷了一個短暫的脫灰過程,一度得以重新編譯和繼續出版,但在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中受到嚴重沖擊,隨后高漲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則不僅為脫灰,也為一代灰皮書畫上了句號。
《日本帝國衰亡史:1936-1945》(全4冊)
作者:[美]約翰·托蘭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98元
作者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間發動戰爭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歷程。史料出自美、日兩國的戰時檔案及戰時日本的公卿貴族、重要軍政頭目和參戰當事人的敘述回憶。
《苦難的創造性維度》
作者:[美]A-M.迦蒂里安
出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定價:25元
作者探討了酗酒、抑郁、躁郁、癡呆等各種病態會怎樣影響一個人的創造性沖動,而創造性和精神性又如何能夠幫助一個人應對精神創傷的。
《隱形生產線》
作者:[英]白曉紅
出版:三聯書店
定價:32元
作者深入英國各個地下產業,暗訪不為人知的隱形生產線,呈現了非法勞工在英無證勞工的艱苦經歷與種種遭遇。
《年少荒唐》
作者:朱炫
出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定價:36元
一座異世迷宮里的故事,有屬于每個人的情愛、江湖、青春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