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豐忠 曹雪蘭
近年來,四川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根據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組織全省企事業科協和廣大企事業科技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積極開展“講理想、比貢獻”宣傳教育活動,為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奮力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作出了積極貢獻。
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服務企業科技創新成效明顯
1.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四川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省科協黨組書記吳凱在市(州)科協黨組書記會上督促各市(州)縣(區)科協一把手加快建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為活動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目前全省17個市(州)和43個縣(區、市)以及315家企業已成立了“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完善了相關制度,積極開展工作。
德陽市“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成員由市發改委、國資委、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工商局、組織部、工會、科協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并在全市六個縣(市、區)都成立了“講理想、比貢獻”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制定了“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實施方案、管理辦法,推動市委出臺了《關于在企業深入開展 “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意見》。
涼山州2014年上半年調整成立了由中共涼山州委常委為組長,副州長為副組長的涼山州“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涼山州“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工作規則》、《涼山州“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表彰獎勵辦法(試行)》。
2. 積極爭取,開展表彰。2009年,在清理規范評比達標表彰活動中,全省省級“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未能保留。很多基層科協和企事業單位同志都反映目前能夠激勵科技工作者工作熱情、培養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的手段太少,而科技工作者也希望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的攻堅克難、無私奉獻、堅持自主創新的努力被社會所認可和尊重。
四川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向省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反映情況,2013年收集國家四部委、兄弟省市、部分市(州)“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評選表彰工作情況,編輯了200多頁的評選表彰項目申報材料,經過多次溝通和爭取,2014年第十屆四川省委80次常委會議研究,同意省人社廳、省科協、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經信委六部門開展四川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評選表彰,基本解決了“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省級表彰斷層的突出問題。
2014年,省人社廳、省科協、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聯合開展了2013—2014年度四川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工作,通過推薦、材料初審、評審、公示,評選出39個先進集體、20個創新團隊、59名創新標兵和40名優秀組織者。表彰決定由省人社廳編文號,六部門聯合印發并聯合制作發放獎牌、榮譽證書,推動了“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在全省的深入開展。
3. 開展宣講,營造氛圍。根據《全國“講理想、比貢獻”宣傳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四川省的宣傳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并下發各市(州)。部署了四川省“講理想、比貢獻”宣傳教育活動的內容、重點和實施程序。
2014年9月1日,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成都市科協聯合舉辦了四川省、成都市“講理想、比貢獻”宣講報告會暨啟動儀式,邀請了曾祥煒、范小平、隋少春等優秀科技工作者作宣講報告,共100余人參加了宣講報告會。這三位專家是全省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的成長、成才經歷使大家受到了鼓舞;他們的夢想、理想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會場內不時響起的陣陣掌聲,表達著對優秀科技工作者奮力實現中國夢的贊譽和敬意。
瀘州、德陽、阿壩等市(州)相繼開展了本地區“講理想、比貢獻”宣講活動,進一步營造企業開展“講理想、比貢獻”、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氛圍。
4.深入基層,加強指導。省“講理想、比貢獻”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后深入到全省19個市州45個縣區和100余家企業進行廣泛宣傳和調研,大力促進企業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同時,每年舉辦了1~2次“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與企業科協領導及秘書長培訓會,深化企事業科協領導及工作人員對企事業科協歷史沿革和“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性質、任務、宗旨的認識。
5. 創新思路,成效顯著。各地、各單位以“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為重點,不斷創新“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形式,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強化活動激勵機制,創新工作方式,統籌各種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蓬勃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據統計:2013-2014年,全省21個市州共有1510家企業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參賽人數達19.997萬人,完成“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項目23176項,提合理化建議88697條,采納實施合理化建議51267條,實現經濟效益167.2億元。
全省共有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3家企業榮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先進集體稱號,德陽市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推廣應用專家組等8個團隊榮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創新團隊稱號,丁國江等12人榮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創新標兵稱號,馬思美等6人榮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稱號。
穩步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省科協積極調研指導,切實幫助企業和指導各市(州)開展建站工作。全省已建省、市(州)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83個,其中,省級工作站30個。各級工作站共計引進院士83名,高層次專家761名,合作開展科技項目496項。
據不完全統計,30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014年投入研發經費15708.67萬元,新增申請發明281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70項,獲國家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4項,承擔國家以及省部級項目38項。
全省各院士專家工作站圍繞企業戰略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重點產品研發等問題,開展戰略咨詢、聯合攻關,有效幫助企業圍繞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確定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方向,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
總結和挖掘創新方法成效,積極組織創新方法宣講和培訓
1.總結和挖掘創新方法成效。開展對“中國科協創新方法企業推廣應用”項目服務的4個企業、德陽市自主開展的重點企業創新方法服務的7個企業的實際成效進行追蹤調查,共收集整理了300名培訓人員、24名地方師資、100項技術難題、5份應用典型案例報告、25項專利、6本教材等的詳細資料。形成的《四川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情況調研報告》,將為創新方法在四川的進一步推廣應用總結經驗、提供依據。
2.組建四川省科協創新方法培訓基地。引進人才,深入開展創新方法宣講和培訓,成立了技術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專家組。全年在重點企業開展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培訓9期,共培訓企業科研一線技術人員1100余名,在幫助企業突破傳統思維模式、轉變創新方法、縮短研發周期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此外,我們還推進了“創新方法(TRIZ理論)的CAI平臺”建設,該項目獲得了地方政府專項支持。
有序舉辦“企業科協科技信息服務”項目推廣運用培訓,有效提升企業研發能力
在中國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的指導和技術支持下,在各市(州)科協共同參與和大力協作支持下,“企業科協科技信息服務—信息推廣應用平臺建設、專利應用工程師培訓、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調研”等項目得到了有效實施,達到了預期目標。
成都、德陽、自貢等6個市(州)相繼組織開展了7次“企業科協科技信息服務”項目的推廣應用和專利應用(知識產權)工程師集中培訓,“點對點”上門為重點企業作項目推介培訓服務20余次,共培訓服務企業295個,專利應用工程師207人,推送專利信息全數據庫載體300余套。
企業科技信息應用反饋表和應用典型案例表明,項目對提升企業自身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成效明顯。2014年,在廣元、綿竹等地區以及成飛、成都雙新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了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創新工作的實施,新增專利信息應用企業60余家。
扎實部署“金橋工程”登記備案,促進科協組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升
2014年,省科協及時把握住“金橋工程”納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項目的有利時機,積極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為提高金橋工程項目登記備案和評選表彰工作的規范性和工作效率,組織開發了“四川省金橋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創建了工作QQ群,提高了溝通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同時,積極動員各級科協組織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和地方經濟發展所需,積極開展“架橋”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金橋工程”登記備案及年度統計工作的通知》,加強調研,深入市(州),區(市、縣)和企業科協實地調研指導金橋工程。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對48個優秀項目進行了經費補助,共計金額22.4萬元。
全省各級科協組織共完成金橋工程項目登記備案482項。經省科協金橋辦審核,被納入成為省科協第23批金橋工程登記備案的項目有307項,預計實現年增產值2783224萬元,年增利潤482390萬元,年增稅收93266萬元。2014年全省實施完成金橋工程項目424項,實現年增產值3114654萬元,年增利潤1056142萬元,實現稅收100031萬元。
大力推進企事業科協組織建設,不斷壯大企事業科協工作發展基礎
根據中央書記處提出的“六個哪里”的指示精神,努力推進企事業科協組織建設,加大推動在工業園區、高等院校、非國有企業建立科協組織的力度。一是狠抓企事業科協組織數量提升。2013年制定印發了《關于在高等院校組建科協組織的指導意見》;2014年,中國科協出臺《中國科協2014年推進企事業科協組織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后,省科協立即參照制定印發了《四川省科協2014年推進企事業科協組織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對各市州的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細化,并對各地目的任務落實情況進行了督促檢查,完善企事業科協組織建設的激勵措施,大力促進企事業科協組織建設。截至2014年底,全省企事業科協總數已達667家,僅去年一年全省就新建企事業科協組織200余家。省科協對超額完成任務的5個市(州)給予了16萬元的經費補助。全省企事業科協組織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約 16萬余人,科協會員約 9萬多人。二是認真組織開展了四川全省范圍內的“中國科協服務企業創新網絡平臺”信息采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在該網絡平臺注冊登錄市(州)科協15家,縣(區)科協146家,企事業科協313家,為全省科協組織融入全國交流大平臺提出了基礎。三是狠抓企事業科協服務能力提升。企事業科協部積極組織企事業科協參加各種交流活動,并努力搭建全省企事業科協交流平臺。2014年5月,企事業科協部組織了成都印鈔公司科協、綿竹市經開區科協參加了“中國科協年會·企業創新發展”論壇,通過聆聽專家授課和同行交流,幫助企事業單位科協工作者開闊了眼界、創新了工作思路。四是加強對省企事業科協研究會的指導力度。2014年9月企事業科協研究會進行了換屆選舉,全省共有70家企事業科協(或從事企事業科協工作的單位)成為會員單位,企事業科協研究會已成為全省企事業科協促進學習交流的重要平臺。
積極開展創建科普示范企業,推進企業貫徹落實《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結合新的科普工作形勢和企業創建工作實際,四川省科協部署開展了科普示范企業創建活動。在創建過程中,將企業科普工作作為提高廣大員工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加強組織規劃,完善工作機制,強化保障條件。2014年,全省共有12家企業申報創建省級科普示范企業,經市州推薦、實地考察、綜合評定等程序,共有6家企業被確定為省級科普示范企業。目前,全省已有50家企業成功創建四川省科普示范企業。 責編/劉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