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形勢分析”課題組
三季度,在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更趨錯綜復雜,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經歷深刻調整背景下,自治區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全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穩步推進。下階段,全區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繼續累積,我們需把握利好因素,堅持“穩中求進”,力促全區經濟運行平穩向好。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結構分化漸趨凸顯
三季度,在國內發展環境復雜性明顯增加的背景下,我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呈現小幅回升,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繼續處于合理區間,并隨著經濟深度調整、結構加快轉型、新舊動力接替轉換,全區經濟分化態勢凸顯,總體繼續保持“基本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一)供給側持續回穩,產業內部分化凸顯
工業經濟穩步回升。1-8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回升0.3和0.4個百分點,呈持續回穩態勢。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使工業內部結構分化趨于明顯,傳統資源性行業持續低位運行,產業創新發展態勢良好。1-8月,高新技術、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增加值增速遠快于全區工業平均水平。
服務業“短板”正加快補齊。上半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為歷史同期最高。受高檔酒店、餐飲消費降溫,居民需求升級等因素影響,傳統住宿、餐飲業持續低位增長,文化休閑旅游、現代金融、文體娛樂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向好。上半年,全區旅游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4.1%。
(二)需求側持續加力,需求結構逐步改善
投資回穩勢頭明顯。1-8月,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回升0.7和0.2個百分點,回暖態勢明顯。受產能過剩持續,環保政策趨嚴,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力,新產業、新業態加速成長等因素影響,投資內部出現分化,高耗能行業投資減速下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業、基建、服務業領域投資提速明顯。
消費市場持續回穩。1-8月,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回升0.6和0.1個百分點,消費擴容有所恢復。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理念興起等因素影響,傳統消費領域有所降溫,休閑旅游、文教娛樂、信息消費等服務型、新型消費增勢強勁。
(三)“三大收入”穩中趨緩,內部結構分化趨勢凸顯
增收壓力不減,財稅結構趨于改善。1-8月,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回落2.3和2.1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勢仍顯乏力。但內部結構逐步優化,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上升,非稅占比下降。且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稅源結構改進,上半年,服務業稅收對全部地稅收入的貢獻率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
企業利潤降幅收窄,行業利潤分化勢頭明顯。1-8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1.9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分化明顯,傳統能源、采掘等重化工業行業是利潤下滑重災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行業利潤增長表現突出。
城鄉居民收入穩中趨緩。上半年,全區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一季度分別回落0.4和1.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收入對工資性收入依賴性趨弱,經營性收入、轉移性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上升,居民增收渠道逐步向多元轉換。
(四)經濟發展動力持續釋放,增長活力不斷增強
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在涉企減稅降費、支持“雙創”政策力度加大、工商注冊便利化積極推進等政策作用下,全區市場主體發展環境逐步完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迸發。截至8月底,全區實有各類市場主體和注冊資本(金)同比分別增長8.9%和45.2%。
改革開放紅利不斷釋放。全區加大主動放權力度,最大限度為市場主體松綁,公布了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權力清單,財稅、電力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開放型經濟水平穩步提升,1-8月,全區引進國內(區外)資金、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4.2%和39.6%。
二、把握利好,積極作為,努力完成全年目標
在國內經濟運行趨穩,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等政策發力增效背景下,我區主要經濟指標回穩,供給、需求面持續改善,預計三季度全區經濟增速將微量回調。但目前,全區經濟調整分化仍在持續,分化下行的力量總體仍大于重塑上升的力量,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主導行業產能過剩及自身結構性失衡等因素尚未實質性緩解,傳統動力向新動力轉換仍待時間,完成全年預期8%的經濟增長任務較為艱巨。主要判斷依據如下:
(一)國內經濟運行趨穩,我區經濟預警指數改善,預示下階段我區經濟有望穩中略升
9月份,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連續兩個月回落后呈現企穩回升,分項指數升多降少,且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持續位于擴張區間,表明經濟運行的不穩定因素趨于弱化,積極因素加快聚集。8月份,發用電量、貨運量指標雙雙改善,表明全國經濟顯現溫和改善跡象。另外,全國消費基本面持續向好、基礎設施投資帶動投資持續加力,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進一步夯實,預計全國經濟平穩運行態勢不會改變。與此相比,內蒙古主要經濟指標自4月份以來與全國同步均呈微量回升,多數指標好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全區宏觀經濟預警指數低位企穩,先行指數回暖,表明全區經濟回穩態勢顯現。后期,在國內經濟回穩、國家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作用下,我區內需潛能將有所改善,經濟新增長點將繼續涌現,預計后期全區經濟有望微量回調。
(二)工業多元支撐體系加快構建,利好因素疊加釋放,工業延續漸趨回穩態勢
今年以來,自治區著力調結構、強措施、抓落實,工業運行積極因素不斷集聚,四季度將持續釋放。一是工業運行環境趨于改善。1-8月,超半數工業產品產量增速加快或持平,國內市場總體穩定。在此背景下,1-8月,全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小幅回穩,工業企穩跡象顯現。同時,投資、消費需求側回穩也將對供給側產生積極作用。二是多元產業支撐體系逐步形成。隨著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工業體系加速向多級支撐轉化,1-8月,全區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有色和農畜產品加工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同比提高12.6個百分點。同時,自治區推進“寬帶內蒙古”工程、制定云計算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推動“互聯網+”與工業深度融合,新增長點正加快形成。三是年末一批項目建成竣工形成增量。按照自治區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情況,四季度還將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將對全區工業增長形成拉動作用。四是政策效應逐步釋放。自治區一方面狠抓停產企業復產,通過電力扶持、穩產促銷等措施,幫助297戶企業恢復生產。另一方面,通過電力補貼、減稅清費等舉措幫助企業減負,上半年,全區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8.8億元。后期,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落地增效,將繼續保障全區工業平穩運行。
(三)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投資完成全年目標幾無懸念
四季度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最后時期,規劃提出的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將加快推進,投資增長面臨機遇。一是投資結構優化為投資增長注入內生動力。自治區積極推動煤炭就地轉化、鋼鐵有色延伸加工、現代裝備制造等項目落地,有效對接市場需求,1-8月,全區高新技術行業投資同比增長119.5%。同時,加快投資向服務業、民生等領域拓展,1-8月,全區金融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公共管理和社會保障領域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49.4、12.6和49.4個百分點。二是投資項目支撐力趨強。上半年,全區開復工億元以上項目920個,涉及固定資產投資1779.3億元,這批開復工項目將有部分投資量結轉到下半年形成投資高峰期。同時,通過項目集中聯審、跟蹤盯辦等措施抓好項目建設關鍵環節,將保障項目加快落地。三是資金來源多元支撐進一步增強。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提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應用推廣將為我區破解融資困境形成利好。四季度,國家加大地方存量債務置換力度、增加資產抵押貸款、加快專項建設債券下達等措施,將促進新建項目開工。我區債券發行工作陸續展開,將有效緩解政府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支出壓力。
(四)消費新增長點加快培育、消費環境改善,助推消費潛力釋放
隨著消費結構升級、消費環境改善和新消費熱點涌現,四季度,消費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一是消費結構升級推動消費需求釋放。隨著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健康、養老、旅游、信息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時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加上營銷理念、方式升級,潛在消費需求加快釋放。二是消費環境漸趨改善。我區積極推進電子商務與農牧業、休閑旅游業等領域融合發展,加快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城市物流配送網點、便民生活服務圈建設,保障居民方便消費。同時,自治區出臺《農村牧區電子商務示范村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加快農村牧區電子商務發展,推動農村牧區消費便利化。三是消費熱點加快形成,順應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自治區著力培育信息、旅游休閑、養老健康家政、教育文化體育等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提質增效。
(課題負責人:楊臣華;成 員:付東梅、劉軍、田曉明)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