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輝
(江漢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56)
《自從和他相見》演唱版本對比分析
唐文輝
(江漢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56)
文章先對舒曼的聲樂作品《自從和他相見》進行分析,再將兩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錄音版本進行對比,希望能從舒曼作品的藝術性、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處理方面得到啟示。
《自從和他相見》;演唱版本;分析對比
《自從和他相見》選自作曲家舒曼的代表作之一《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它的創作腳本源自于德國籍法裔詩人沙米索的同名詩歌。其新穎的音樂表現手法和藝術性、進步思想和愛情觀念,為當時解放思想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對當時的音樂及藝術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首歌采用了分節歌的曲式結構,降B大調,四三拍子。前奏只有短短的一小節,由三個和弦引出,并且運用了兩個四分音符跳音加一個八分休止和一個八分音符跳音的節奏型,全曲的節奏都是由這個節奏型變化發展而來。見譜1:
其中附點體現了少女初見夢中情人之后慌亂的心跳,加上主旋律部分流動的三拍子節奏,仿佛少女在伴著自己的心跳娓娓訴說,充滿渴望卻又六神無主。在這首歌曲里我們感受不到激動高昂的情緒,舒曼用一種平穩緩慢的旋律來詮釋少女初戀的含蓄和羞澀心情。第3小節處有一個四分音符的休止符號,同時第一句歌詞也在此處畫了一個逗號,這個短暫的停頓,不單單是第一樂句跟第二樂句的分界點,更是少女情緒起承轉合的重要一點,這個休止符號之后,她就開始講述內心深處的獨白。這一部分出現了兩個相對較高的音,也就是第8小節和第10小節的第一個音,同時這兩個音對應的兩句歌詞是“他的面容浮現眼前,仿佛從深沉的黑暗里升騰的光輝”是十分幸福的,可以算是第一部分的高潮。演唱時要注意的是,此處沒有“漸強”也沒有“漸弱”的標記,雖然是高音,但也要把握體現原作品真實再現的原則,不能唱得過高。
戀愛是幸福也是痛苦的,如果說第一部分是體現少女幸福的初戀,那么戀愛的苦惱也隨之而來。雖然第二部分旋律和節奏是第一部分的倒影,但是其所要表現的情緒卻是完全不同的。也正是因為對男子的愛,少女讓自己陷入了無限的憂傷之中。最后的不完滿結束,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一)伊麗莎白?舒曼
伊麗莎白?舒曼這張專輯的錄音非常早,當時還處于單音時代,她音色清脆纖細,明亮而甘甜,演唱也比較內斂。這樣的音色在單音軌的錄音中不容易突顯其優點,但卻是最適合塑造少女形象的。她不光演唱非常出色,同時也極會表演,很多歌詞都使用了說話式的處理,雖然這只是一個錄音版本,但她的演唱語言情緒和畫面感很強,每當錄音響起,腦海里就會出現一個活靈活現的年輕女性。
對這首歌的處理,第3小節,也就是第二句歌詞的開始,她也使用了氣聲來演唱,像是在說悄悄話又像是在嘆氣;第6小節,也就是第三句歌詞中的“blikker”,用類似宣敘調的方式演唱,似乎在自言自語;在第8小節和第10小節的兩個高音處,用細微的顫抖的半聲,恰當地表現了少女初遇心上人后羞澀、膽怯的心情,塑造了一個懵懂的少女形象。第一部分的結尾處,她在13小節的“dunkel”之后和“heller”之后換氣,一個小節之中換了兩次氣,并不是因為氣息不夠,唱不完這一句,而是故意制造類似于喘息的效果,就像是在哭泣。
第二部分第一句20小節,她在演唱“her”這個單詞時,使用了沙啞的聲音。一般情況下,演唱者會強調第二句附點的長音,而伊麗莎白?舒曼則強調了最后兩個八分音符。這樣的處理,顯得旋律更有語言感,加重了語氣。23小節中的附點,她稍稍做了停頓,但是聲斷氣不斷。見譜2:
27小節開始漸慢,并在這一句的最后兩個音漸弱,語氣悲傷而痛苦。最后一句結束處,她使用了半聲演唱,并緩緩漸弱,意味深長。
(二)杰西?諾曼
杰西?諾曼作為為數不多的黑人美聲藝術歌唱家,不光擁有獨特的膚色,且身材高大、體型健碩,聲帶寬厚有彈性、飽滿而有張力,腔體接近女中音。由于體格的原因,以及常年的聲樂訓練,吸氣肌肉群發達有力,橫膈膜控制能力極好,氣息平穩而從容。科學的發聲方法,和超強的演唱技術,不需要刻意地演繹和表演,氣息和句子之間自然地滲透出了深深的情感和內涵。在這首歌曲中,她塑造的女性形象相較而言更加自信沉穩。
她的演唱幾乎沒有使用過多的修飾,沒有故意用滑音、顫音,或者哭腔,十分嚴格地按照樂譜的節奏演唱。從技術上來說,她的氣息深深地放在胸口和腰間,每個樂句都像優美的弧線,感人至深。
四三拍子的節奏,第一二句不是將重音放在每小節的第一個音,而是強調了兩個附點,第6小節的最后一拍開始到第7小節前亮牌做了漸慢的處理,然后回到原速;在11小節處之后,她做了一個比較夸張的吸氣,在節奏范圍內,將12小節漸慢,13小節的第一個音稍稍晚出,并在這一句最后兩個音也就是演唱“heller”這個詞時使用了吸氣唱法,仿佛少女見到心上人時緊張的呼吸聲。
第二部分的情緒明顯地暗淡了許多,語氣中流露出悲傷,19小節的“farblos”這個詞中的“a”她使用了較為夸張的開口音來演唱,起到了強調語氣的作用;22小節中的“nicht”這個詞開始漸慢,并使用頓音演唱,而且強調了這一句末尾的兩個音表,歌詞為“weinen”,表現心中強烈的不安。這一部分中的第3句和第4句,也就是23小節(見譜2)最后一拍到27小結的第一拍,同樣的旋律和節奏,后一句的演唱明顯比前一句更弱,在偏高的音區氣息托著聲音,用半聲演唱,這需要極強的控制能力。
最后的結尾與之不同的是,她沒有延長也沒有漸弱,而仿佛帶著絲懊惱的情緒在嘆氣,好像少女恨自己為什么如此惆悵,為他而終日不得安寧。從時值上來看,是果斷地結束了,但情緒和演唱的口吻中又似乎讓人體會到一絲意猶未盡的意思,矛盾而糾結。
杰西?諾曼精湛的聲樂演唱技巧是她完美音色的支撐,完美而有內涵的音色賦予了音樂靈魂。她不但很好地傳達了這首作品中想表達的思想和情緒,同時也將歌曲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將舒曼的作品用自己的理解完美詮釋。
這兩位聲樂表演藝術家,生于不同的時代,除了有不同的國籍、語言、膚色、受教育背景和情感經歷外,音色、音域和演唱風格也大有不同,在演唱同一首作品時自然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悟。從舒曼的創作動機,到作品的音樂織體、和聲結構,兩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作品處理,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通過這些淺顯的了解,不光使自己對音樂、情感和技術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各位藝術家對音樂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人生的感悟,都給了我們深深的體會。
[1]AstraDesmond.舒曼歌曲—BBCMusicGuides音樂導讀33[M].苦僧譯.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
[2]黃琳華.古典之門音樂叢書——舒曼[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3]巴巴拉?邁爾.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羅伯特?舒曼[M].杜新華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4]李寬.大師與非凡女性叢書——音樂森林中的守護女神:舒曼、勃拉姆斯與克拉拉[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5]莫尼卡?施蒂克曼.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克拉拉?舒曼[M].杜新華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6]史君良.視聽指北叢書——唱片里的著名歌唱家[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
J616-4
A
1007-0125(2015)11-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