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銳
乘年輪抵達癸巳梅月,走過那春風暖綠的北國,旅行在陽光明媚的江南,又一次漫步美不勝收的南京街頭。流光溢彩的樓宇,寬闊清新的街道,光鮮走秀的人流,花繁葉茂的植物,紛紛涌入我的視網屏,疊畫成一片宏圖美景,炫亮時尚的現場與我心中儲存的陳年畫面陌生比對,滄桑巨變,物是人非。穿越時空,撫今追昔,更感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積淀深厚、雄偉壯美。
南京風水之寶地,是世代先賢們的圣明之選,也是歷史流浪的天賜機緣。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絕妙風水,三千多年前,這里為西周周章封地,周靈王元年楚國在這里設有棠邑,可謂南京建城之始。后楚威王筑金陵邑,吳大帝孫權改秣陵為建業。之后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譽。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創建大明王朝,南京再度雄視華夏,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1853年,太平天國在此開立門戶,改稱天京。1911年,辛亥革命催生中華民國,之所以在此定都,孫中山先生贊曰:“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朝代風云更迭,南京十一次定都,這座悠久的城市無數次遭受兵火之災,又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成為大漢民族的復興之地,可見這塊寶地風水之好。來到中山陵登高望遠,眼前倏然飄來民國一幕: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后,孫中山與胡漢民等人登臨紫金山,他看到這里背負青山、前臨平川、氣勢非凡,笑對左右說:“待我他日辭世后,愿向國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不僅僅是孫文的中山陵,包括古代梅花山下的孫權墓、南唐二陵、明孝陵,以及常遇春、徐達、譚延闿、鄧演達、廖仲愷、何香凝等離世之后都魂歸此地,說明這些帝王將相、知名人士對這片土地情有獨鐘。正如歷史學家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之后所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南京人文之昌盛,是歲月陳釀的美韻,也是文明描繪的畫卷。浩瀚的時空涵蓋了多少南京昨天的故事?目光所及,觸景生情,每看到一處遺痕古跡,思緒就會和大腦的記憶自然對接。早在百萬年前這里就有古人類生息繁衍。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北陰陽營一帶便出現了原始村落。商周之際,隨著秦淮河流域密集的原始聚落,湖熟文化開始萌生。走在莫愁路放眼冶城山,似乎仍使人回望到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此修筑冶城、那些冶鑄銅器煙熏火燎的手工業作坊。置身南京圖書館六朝建康城遺址,令人難以想象當年這里可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百萬的大都市,和羅馬城并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其經濟文化之繁盛、歷史影響之深遠可想而知。然而任何地方的行走都是一條興衰跌宕的起伏線,到了公元589年,隨著隋軍攻入冶城從景陽樓下的井中活捉了陳后主和他的兩個妃嬪,只憑隋文帝一聲令下,這里的城邑和宮殿便“蕩平”為耕地,改“走麥城”。蕩舟“十里秦淮”,槳聲汩汩,霓虹閃爍,古老的夜幕把游人的思緒頃刻間裹進始興的南唐。由于七十多年未發生大規模戰爭,當時的秦淮河兩岸人文薈萃,商賈云集,鬧市繁華,買賣興隆,畫船簫鼓,晝夜不絕。經濟的發達昌盛,帶來文化的空前繁榮,詩詞書畫均開一代之風。美輪美奐的六朝金粉,也令無數才子佳人心曠神怡、流連陶醉。如今的秦淮河神韻依舊,粉墻黛瓦細數著世道變幻,酒樓茶肆敘說著悲歡離合,媚香樓氤氳的燈光泄露著《桃花扇》的凄美,陣陣悠揚的音樂飄蕩著“秦淮八艷”的嫵媚嬋娟。駐足仰望高高矗立的“江寧織造”牌坊,似乎又看到宋元那片天空的煙云:那時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風采,作為東南地區的經濟重鎮而聲名遠播。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并在這里走完一生。曹雪芹不僅出生在這里,而且祖上三代在此襲官。岳飛在南郊的牛首山域大敗金兵。元代設有東、西織染局,生產絲織品的專業工匠有6000戶之多。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分別六次巡視江南,這里的大行宮依然盛放著許多神秘的傳說……這里不僅上演過凄美哀婉的動人故事,還有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劉禹錫、李商隱、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在這里創造的煌煌業績、寫下的不朽篇章。時過境遷,在這里的大街小巷邊走邊想:此行可有與當年的大家們相同的路線、相重的腳印和相似的思考?
南京城市之恢弘,是聰明才智凝聚的寶貴遺產,也是富饒強盛的精神圖騰。這座在艱難中不斷壯大的城市,六朝時的建筑高貴奢華,佛寺窮極宏麗,故而使唐朝詩人杜牧發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詠嘆。到明朝就已崛起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歷時21年修建的長達35.3公里的城墻,赫居世界第一大城垣。再有始建于宋朝的夫子廟,規模宏大,古色古香,歷經滄桑,幾經興廢,是我國四大文廟之一,也是國內最大的傳統古街市;廟前的石磚照壁長110米、高10米,為全國照壁之最;江南貢院是明清兩代蘇皖兩省的科舉考場,供學子考試的號舍多達2萬余間,其規模相當于三個北京故宮之大。還有始建于清同治五年的朝天宮,也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筑群。在這片名勝古跡遍布的土地上,近現代又有總統府、中山陵、紫金山天文臺、長江大橋、閱江樓、博物院、侵華日軍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恢弘建筑拔地而起,豐盈著這座城市的古老魅力和現代品位。當我轉身離開這里,回頭打量這座城市,這些高低錯落的建筑,仿佛變成了一座座挺拔、高大的豐碑,彪炳著華夏民族的勤勞、智慧和文明,昭示著后來的英雄兒女為了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承先輩宏圖大志,再創輝煌,光耀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