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華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珊瑚學校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創新活力
郭翠華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珊瑚學校
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的發展階段,其核心就是創新。小學數學教育不只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它形式的思維能力也需要在數學教育中培養,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技能,并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這是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改為“初步的思維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樹立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教學理念。那么,怎樣營造創新氛圍,讓課堂充滿創新活力,使學生能創造性地解決數學問題?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幾點粗淺體會。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勝心強,興趣廣泛,對未知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猜疑心,抱著試一試的欲望。那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首先必須創設情景,喚起學生的創造欲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觀察,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著創造的空間,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創造的欲望。
如,教學二年級“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個難點。一上課,我出示下面的問題情境:
小明帶著2元錢高高興興地準備到文具店買3本數學練習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買的時候將思考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請同學們討論,學生討論熱烈,積極參與。
接著,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每本作業本多少錢?有的說:買3本一共要給售貨員多少錢?有的說:買3本應找回多少錢?學生思維活躍,我馬上給予肯定——太棒了!你真會想。順著學生的思維,我接著問:你是怎樣解決的?這時學生又紛紛舉手發言。再經過例題的分析和教師的恰當點撥,很快就能找出中間問題,并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
這樣,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既揭示了知識的奧秘,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又培養學生的創造欲望,激發創造思維。
發散探索是對己有的知識進行多向思考,從而提出新問題,探索新知識或發現多種解答的思維方式。它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基本途徑。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答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我在教學“商店有白皮球20個和紅皮球22個,賣出15個,還剩多少個球?”這道應用題時,學生在弄清題意之后,就紛紛列式計算:20+22=42(個),42-15=27(個)。按常理,這道應用題已經解答出來,但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我沒急于小結。我問學生,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頓時安靜下來,學生個個都進入思考當中,抓住這個機會,我馬上啟發,引導他們從問題入手,進行討論,看誰最聰明,能夠想出另一種解答方法。學生積極討論,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問題中沒有告訴我們是賣出哪一種球,我們可以想成他把白皮球先賣出去,所以就可以這樣列式:20-15=5(個),5+22=27(個)。這位同學剛回答完,我來不及表揚他,同學們就爭先恐后地回答:還可以想成他把紅皮球先賣出去,所以列式是:22-15=7(個),7+20=27(個),就求出還剩多少個球。我馬上給予表揚——你們真聰明!
這樣教學,學生既自主參與到學習當中,又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拓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們都說,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社會的未來。教學中,我們也要注意適時、適度地創設實踐情境。這不僅有利于保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教學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創設情境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再逐步引導學生弄清超市、體育館、公園、人民橋各在學校的哪一面。通過討論交流后再認識東北、西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最后設計一個靈活性較大的提問:“你還有什么問題,在小組里互相討論討論。”下課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兩個操作題:(1)用一張正方形白紙按照指南針的樣子制成一個方向板。(2)利用方向板,指出你居住的村莊東北、西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是什么地方。如此一來,學生結合問題情境和學習的新知識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了對所處位置關系相對性的認識,并誘發了學生把自主學習延伸到課外,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創新是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應多創設情境,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樹立起創造的欲望、勇氣和信心,鼓勵他們多觀察,多動腦,多動手,多嘗試;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哪怕是一點點發現,教師應及時地表揚、肯定。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探索中,從而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