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蓮
古習“貼秋膘”今時不照搬
立秋時節“貼秋膘”的習俗來由已久,據考證,在3 000多年前的周代就開始流行。每到立秋之日,帝王將相都要舉行迎秋祭祀活動。活動結束后開懷吃喝,視為秋日養生,這即是“貼秋膘”的由來。到后來,為了檢驗貼秋膘的效果,在立秋后一段時間用秤稱體重,與立夏時的體重相比較,看增重了多少,以此來衡量貼秋膘的功效。那時把肉類作為貼秋膘的主要食品,在立秋時節,普通百姓家庭都會殺豬宰羊,把禽畜的肉作為增肥主食。帝王將相和達官貴人貼秋膘的內容更加豐富,除了豬、牛、羊、雞、鴨肉外,還會將各種魚類、海產品,甚至山珍海味也搬上餐桌,還有各種特色的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一應俱全。那時的貼秋膘就是為了把夏天瘦掉的肉補回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已經知道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雖然能使人增加體重,卻損害了健康。肥胖并不是健康的表現,古時候人們的壽命平均只有50歲左右,現在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78歲,古代 “貼秋膘” 的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時代賦予了貼秋膘新的含義,既要適當增重,又要合理飲食,保證健康;既要講究陰陽平衡,又要補氣補血。何況現在食譜非常豐富,采用科學的方法合理搭配,營養均衡,才能達到健康貼秋膘的目的。
貼秋膘不等于多吃肉
古代人們已經認識到,經過炎炎夏天,身體消耗了大量能量、脂肪、微量元素,體重會相應減輕。俗話說“過夏無病三分虛”,就說明了這個道理。為了恢復體能,增加體重,以便有足夠的能量和體力來抵御冬天的寒冷,應對冬天能量的大量消耗,就需要貼秋膘。而且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陰陽平衡轉換,天氣開始漸漸涼爽,機體開始恢復活力,食欲不斷增加,人體消耗也會減少,正是進補貼膘的大好時機。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好時機,古人這種理念應該說是對的。但一味主張食用肉類,就有悖于健康的理念。當然,這是古人限于當時低下的科學認識水平所致。
貼秋膘,現在也不是主張一點禽畜肉品都不食,而是要根椐不同地域、氣候條件、不同人群的特點和不同個體體質,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食材。一味肥甘厚味不但達不到應有的目的,還會“貼”出一身毛病。現實中有些不懂健康養生的人,經常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結果吃出一身毛病,出現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冠心病、痛風、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特別是酷暑夏日,現代人頻頻進食冷飲、吹空調,脾胃功能肯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如果秋日驟然大量進補油膩和山珍海味,會使本來已經較為虛弱的脾胃功能“傷口抹鹽”,使胃腸功能更加紊亂,出現一系列胃腸功能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瀉、腹脹、腹痛、厭食等。
貼秋膘要特別講究方法。首先要以清補為主,少量進食各種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和健脾胃的食品,讓脾胃有一個適應過程,再循序漸進。秋天以燥邪為主,人們會感到喉干舌燥,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干燥、瘙癢脫屑、口舌生瘡,甚者痔瘡出血、牙齦出血等,故應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品,比如奶制品、豆類、水果,各種新鮮蔬菜,有滋補脾胃作用的山藥、芡實、藕、蓮子、百合、栗子、紅棗、銀耳,還有梨子、杏仁、蘿卜等也是上佳選擇。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有滋脾健胃、補中益氣、固腎保精的作用。現在市場上有根椐體質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以及五臟六腑虛損不同做成的膏方,也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選擇使用。如感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飲食不佳、脈細弱,為氣虛的表現,可以選用由黨參、黃芪、茯苓、白術一類藥物組成的膏方;面色蒼白、頭暈健忘、失眠多夢,屬血虛,選用由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大棗等組成的膏方。不過這些膏方一般是早冬時節所用。
何時進補貼膘為好?按習俗來說,立秋后即可“貼秋膘”。但從科學上講,立秋之后不宜馬上進補貼膘,經過一段時間調理胃腸后方可進行。北方一般立秋半月后應是最佳時機。南方則應稍遲,一個月后為適宜,因南方立秋一段時間氣溫仍然較高,悶熱潮濕。其實人也是和動物一樣,所謂貼膘,就是在冬眠之前,儲藏足夠的脂肪以防御冬天的寒冷。
貼秋膘不是人人都適合
貼秋膘也不是人人都適合,要根椐自身的具體情況。最適宜的人應是在夏季體力過度消耗,偏瘦,沒有器質性病變,素體好,脾胃功能強。以下幾類人不宜貼秋膘。
1.老年人、小孩和女人:老年人脾胃功能虛弱,不宜食用肥甘厚味,這樣會增加脾胃負擔,食滯腸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孩屬純陽之體,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貼膘會出現消化不良、嘔吐,久之會營養不良;女人在夏天消耗的能量不如男人大,本身食量小,也不宜大補。老人、小孩和女人只能采用清補緩補的方法進行,同時注意一旦出現脾胃功能減弱的癥狀,即停補,或適當吃點山楂、白蘿卜,消食健脾和胃,再行進補貼膘。
2.脾胃功能虛弱的人群:經常出現腹脹、腹痛、腹瀉、食欲不振、吐酸水、面色萎黃、身體倦怠、無精打采等,也就是常說的慢性胃腸炎、肝炎等一類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如果想貼秋膘,首要要有針對性地治愈這些疾病,或者先對脾胃功能進行調理,服用一些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茯苓、淮山藥、芡實、百合、蓮子、小米粥等,再貼秋膘。
3.患有“三高”的病人或一些慢性疾病的人:如痛風、心臟病、腎病等,如果不加限制的吃,貼補過分,加上這些人少運動,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使疾病加重。這些人不宜盲目貼秋膘,只能是缺什么補什么,注意適當營養即可。
4.胃火旺盛者:平素嗜好辛辣、油膩煎炒的人,日久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出現口臭、大便秘結、舌苔厚膩。這些人如果要貼秋膘,應先清除腸胃之火,調理好腸胃功能,適當多食苦寒瀉熱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苦菜等,或服用一定的黃連、黃苓、藿香、淡竹葉、甘草梢等中藥。
需要貼秋膘的人也要從長計議,不要不加節制地海吃海喝。特別對于溫熱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人參、鹿茸、肉桂、胡椒、干姜,要適量節制,否則會加重秋燥的癥狀,如口腔潰瘍、便秘、衄血等。但陽虛體質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一些。過食參類和鹿茸還會引起腹脹、食欲不振、亢奮、不寐等。另外要注意防止便秘,減少毒素在腸胃道的滯留,保持大便通暢,否則事倍功半。其次要注意貴賤食品同食,不要認為山珍海味、魚翅燕窩、大魚大肉就是貼秋膘最好食物,其實一些平常的食物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維生素等,有著那些所謂高貴食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要作為貼秋膘的重要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