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霞
身處哺乳期的新媽媽珊珊最近牙痛不止,診所醫生診斷為牙齦炎,按常規開了3天的羅紅霉素分散片和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珊珊回家后遵醫囑按時服藥,三天后其牙痛癥狀果然得到顯著緩解。但寶寶卻出了狀況,表現為愛哭鬧,睡眠不寧,吃奶次數和吃奶量都有所減少。這是怎么回事?
珊珊帶著寶寶去市兒童醫院檢查,未發現寶寶有什么病變。經仔細詢問,醫生分析說,寶寶哭鬧的原因主要是與新媽媽所用的抗生素有關。鑒于珊珊的牙齦炎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因而建議停用抗生素。此后,寶寶的狀況逐漸好了起來。
哺乳期新媽媽如同妊娠期準媽媽一樣,在用藥前需要對藥物的安全性有所了解,因為母親所服用的藥物可能會隨乳汁進入嬰兒體內而對嬰兒產生危害。上述病例就是由于新媽媽服用了羅紅霉素和甲硝唑,而羅紅霉素和甲硝唑都可以進入乳汁,并在乳汁中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寶寶吃了母乳后,進入體內的藥量一旦過大,就會對嬰兒的胃腸道平滑肌形成刺激,引起嬰兒出現食欲減退、睡眠不佳及哭鬧等相關癥狀,但全面檢查并無陽性結果。
抗生素是新媽媽們最常用的藥物之一。有些抗生素在乳汁中的含量較高且可引起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例如鏈霉素、四環素、氯霉素等。其中氯霉素具有引起灰嬰綜合征的風險;鏈霉素有引起乳兒永久性耳聾的可能;四環素可導致嬰兒四環素牙的發生。此外,羅紅霉素、潔霉素、磺胺、異煙肼、利福平、甲硝唑等這些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濃度可達到血清中該類藥物濃度的50%。如果新媽媽服用這些抗生素,會通過乳汁對嬰兒的胃腸道產生刺激,引起嬰兒食欲減退、哭鬧等不適癥狀。還有個別抗生素會影響新媽媽的乳汁分泌與排泄,可能會干擾正常哺乳,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媽媽對此要提高警惕。
總體來說,與妊娠期相比,哺乳期媽媽用藥的安全性提高了許多。除了上述藥物應當慎用或禁用之外,大多數抗生素還是安全的,進入乳汁的藥物量有限,對嬰兒的負面影響較小。所以,當新媽媽罹患了細菌感染性疾病時,該用藥時一定要用藥。關鍵是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宜的抗生素,避免對嬰兒產生不利影響,提高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