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應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癡呆癥(又稱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家中有老人患上癡呆,晚輩除應及早送他們到醫院就診外,還應正確對待和護理他們——這不僅可增加彼此感情,還可促進他們身體康復,起到藥物和手術治療所不能發揮的作用。
老年癡呆癥的先兆及康復
老年癡呆癥的真正病因至今尚未清楚,主要病理變化是彌漫性腦萎縮。所以它并非老年必然會出現的現象,而是一種病理現象。
對于老年人來說,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現記憶力明顯減退,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轉身就忘,而且可能反復詢問同一個問題,忘掉了早先的答案;性格發生明顯變化,動輒怒氣沖沖,橫生猜忌或擔驚受怕;語言上出現障礙,表達混亂,連一些簡單的字詞也使用不當,常常詞不達意,無法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意思;情緒急劇變化,在短短的數分鐘內從平靜狀態變為淚流滿面,怒不可遏,或變得不修邊幅,不講衛生,撿骯臟的東西吃,視破爛廢物為珍寶而加以收藏;或不知羞恥,當眾隨地大小便;無法辨知時間、地點,不知道身處何地、何時,外出迷路,無法說清楚自己的家庭地址及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判斷能力減退或喪失,無法對事情作出正確的判斷;常常無法理解別人的言行舉止,無法接受新鮮知識等癥狀時,應引起高度重視。
怎樣護理老年癡呆癥患者
理解 老年癡呆癥患者容易出現一些常人不可理喻的表現,患者家屬應理解他們,或找醫生了解老年癡呆癥的病因、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等,為全方位護理患者打下良好基礎。
寬容 晚輩應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患者由此產生的行為給予足夠的寬容,不計較,不指責,不強令改正,不上綱上線,以免使他們產生負罪感,使上述癥狀行為產生強化效應,加重病情。
支持 老年癡呆癥長輩雖然患病,但并非完全沒有自知力和自尊心,他們還有一定程度的求醫愿望。為此,家中晚輩應仔細觀察、體會和挖掘他們這種似有似無、比較微弱的求醫愿望,并給予大力支持,如陪同他們求醫問藥等,使他們感受到來自晚輩的關愛,樹立戰勝疾病的決心和信心。
生活護理 讓患病長輩坐在固定位置進食,因為他們坐在固定位置會感到踏實,進食順利;應規定食量,以免患者消化不良,必要時應給予喂食或對進食、咀嚼和吞咽動作做示范。起床和睡覺、洗澡時幫他們穿脫衣物,洗澡時幫他們準備洗澡水或洗頭擦背;大小便時幫他們脫褲,攙扶他們蹲下和站立,必要時幫他們擦拭、沖廁。安排易于觀察照顧的房間作為他們的臥室;床鋪要比一般床矮一些,以方便上下;床上、桌上不要放熱水瓶、刀具、火柴和打火機等物,以免受傷和發生火災;插座要安在他們手不能觸及之處,以免觸電。
軀體護理 每天為他們測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每月測一次體重,以便早期發現異常情況;每周為他們檢查胸、背、臀、肘、膝等處,以排除皮膚破損;觀察他們神情變化和動作,推測他們有何不適,及時處理。對癱瘓不能翻身者,每天定時幫他們翻身,預防褥瘡;給他們喝足水,因老人口渴不明顯,喝水減少常呈脫水狀態;鼓勵他們多吃蔬菜水果,以防止便秘和加重癡呆。鼓勵和幫助他們完成刷牙和漱口動作,以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牙病和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幫助他們定期取下假牙檢查清洗,以確保使用得當、安全。
心理護理 時常詢問他們患病后的感受,使他們感受到濃濃親情;茶余飯后多陪他們聊天,以滿足他們渴望交流的內心需求;每逢他們的壽辰、金婚之日或其他紀念日及節日,晚輩應齊聚慶賀使他們高興;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開心的事也應與他們分享,使他們感到喜悅。
老年癡呆癥的康復訓練
老年癡呆癥患者除了積極接受醫生治療外,還應積極進行以下康復訓練,以延緩癡呆癥狀。
生活訓練 可在患者的房間里安置日歷和掛鐘,幫助患者建立有規律的生活時間秩序,如按時起床服藥、進餐、洗漱等,陪護人員可指著鐘表告訴患者具體時間;或提供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安全行走,設立標志,識別環境,增強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記憶訓練 幫助患者設立記事本,把做過的事情或物品放置的位置和相關人的姓名記錄下來,每天查閱;幫助患者記一些重要的事。
運動鍛煉 鼓勵和幫助患者進行一些適度的體育活動,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外出鍛煉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智能訓練 找一些有益智力的兒童玩具給患者玩,以訓練其思維靈活性和邏輯聯想;給病人講述一些事情,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回答,以訓練理解和表達能力;經常給患者看一些圖片、實物、單詞,并作歸納和分析,以訓練分析和綜合能力。
心理康復 家屬應針對患者所出現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采取相應措施,使之保持良好情緒。
對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來說,除了上述康復和護理措施外,若有高血壓或高脂血癥,還應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