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晏
由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稱為血管性癡呆,是指一類由于腦血管病變引起,以癡呆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其發病率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患者多伴高血壓,常因腦卒中引起。一般情況下,腦卒中是一種老年病,50歲以上高發。但最近很多數據顯示,腦卒中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西化”現象日趨明顯,高血壓、高血脂和糖代謝異常或糖尿病的人群明顯增多,超重與肥胖日漸普遍。與此同時,年輕人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之應激事件、吸煙、酗酒、夜生活過度等,使腦卒中呈低齡化、高發病率的趨勢。腦卒中發病率越高,血管性癡呆的發病率也會越高;減少腦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因素,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就能減少血管性癡呆。
腦卒中急性起病,發病時間多為數秒鐘到數分鐘,常見癥狀有突發一側面部或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嘴歪、流口水;突發語言障礙,與人交談時突然出現說話困難或聽不懂別人的話;突然出現頭暈,天旋地轉,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突然看不見東西,數分鐘或數秒鐘即恢復,伴有嘔吐、頭暈、意識障礙;出現難以忍受的頭痛,而且逐漸由間斷性變為持續性,伴有惡心、嘔吐;突然出現嗆咳、吞咽困難。另外還有一些病人則表現為逐漸加重的記憶力減退,記不住上一餐吃過的東西;路上遇到一個熟人,卻記不清他姓什么;自己剛剛放的東西找不到。平時做頭顱影像學檢查時,CT難發現異常,但核磁共振確報告為多發性腔梗和/或腦白質病。這往往是多次腦小血管病變引起多處小血管閉塞,由于病變范圍小,平時無癥狀,只有多次發病,病灶累及范圍大后出現記憶力減退,逐漸發展為癡呆。在發展過程中還會出現頭痛、頭暈、失眠或嗜睡、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緒易于激動、自我控制力減弱、情感脆弱及輕度抑郁等。
血管性癡呆的原因和診斷
血管性癡呆是腦血管病變引起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機能衰退。引起血管性癡呆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腦缺氧 腦組織長期處于缺血性和低灌注狀態,使低灌注區的神經細胞發生變性、壞死,逐漸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臨床常見的血管性癡呆可發生在某次腦卒中后,也可發生在反復多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一次腦卒中后出現血管性癡呆多與腦卒中的病灶部位有關,如丘腦梗死容易出現近記憶力減退、情緒或性格改變等。
出血性病變 特定部位的腦出血也會引起認知功能減退,但更多是腦小血管病,如淀粉樣血管病,多次反復出血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減退。
感染因素 包括非特異性血管炎,以及結核、梅毒、真菌、寄生蟲等均可成為腦血管性癡呆的病因,特別是梅毒可引起“麻痹性癡呆”,隱襲起病,早期臨床表現為性格改變、焦慮不安、易激動、情緒波動,人格改變等,逐漸出現記憶力、計算力、認識力減退等智能障礙。可伴有各種妄想和幻覺,異常的情感反應,晚期發生嚴重的癡呆。
此外,高齡、吸煙、大量飲酒等,也是引起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
血管性癡呆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再加上神經心理及影像學檢查結果來進行診斷。臨床判定標準有以下幾條:⑴神經心理學檢查證實有認知功能明顯減退,社會功能顯著下降,符合癡呆診斷標準;⑵病史、臨床及影像學檢查證實有與癡呆發病有關的腦血管病依據;⑶排除其他引起癡呆的疾病。
血管性癡呆的防治
血管性癡呆目前尚無特定的治療方法。如果能早期發現,盡早解除引起血管性癡呆的病因,預后相對較好。積極防治腦血管病,是預防和治療血管性癡呆的基礎。
控制血壓 使血壓維持在適當水平可阻止和延緩癡呆的發生。高血壓病人血壓不宜控制太低,也不宜太高,一般應保持在130/90毫米汞柱左右;為保證有效的腦灌注壓,有顱內大動脈狹窄的病人可相對高一些。
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遵照醫囑服用拜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積極防治血栓形成。
控制糖尿病 我國糖尿病病人將近一個億,是引起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控制好血糖能延緩血管性癡呆的發生和發展。
降低膽固醇水平 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關鍵危險因素,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助于穩定動脈斑塊,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在積極防治原發病的基礎上,還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延緩認知功能下降的治療。
1.多奈哌齊、卡巴拉丁、美金剛、加蘭他敏是目前有證據表明能延緩癡呆進展的藥物,對血管性癡呆有效,但有一些不良反應,應在醫生的監督下使用。
2.有臨床試驗表明尼莫地平對血管性癡呆有效,但沒有學術界的一致公認,一般用30毫克/次,一天2~3次。
3.維生素E、維生素C也可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沒有臨床證據。
4.康復治療對重癥血管性癡呆患者康復治療有可能改善運動障礙,預防繼發性感染和褥瘡等,但難以改善認知功能。
血管性癡呆的生活康復
血管性癡呆目前尚無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合理的生活方式可預防和延緩疾病的進展。低鹽飲食很重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一般人群每天的鹽攝入量為5克,高血壓病人為1.5克,包括味精、醬油、醋等所有調味品內含的鹽。進食不宜太飽,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有糖代謝異常和血脂高的病人更應注意,進食主食和甜食太多,血糖難以控制;進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過多,血脂難以控制。
勤用腦是預防癡呆最有效的方法,臨床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勤用腦的人在腦萎縮已較嚴重的情況下仍然沒有明顯的認知功能減退,有一些近百歲的老人仍然不糊涂。平時多看書、讀報、玩游戲、打牌,甚至探討一些原職業的難題,都是積極用腦的方式。加強體育鍛煉,進行一些自己喜愛的、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如慢跑、游泳、爬山等活動。保持樂觀情緒,生活規律,能延緩癡呆的發生。
血管性癡呆的病人,特別是病情較重的病人往往失去了正常生活能力,一但發生緊急情況,反應遲鈍、笨拙,不能應急處理,會引起嚴重后果。對于這樣一類病人應專人看護,不能讓其單獨行動;一些有危險的器具可鎖入房內,不讓其單獨接觸。另外要防自傷和傷人,家人在耐心做好心理疏導的同時要進行全面照顧,及時發現可疑動向。應防病人走失,在病人衣兜內應放置卡片,寫清病人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聯系電話號碼等,一但迷路,容易被人發現送回。
血管性癡呆是一類慢性、進行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雖然對患者的預期壽命影響不大,但卻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人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預防血管性癡呆的發生,一旦發生后延緩癡呆的進展,是治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