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揚宗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承載著群眾對教育公平和優質教育的雙重期盼,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
張掖市甘州區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將其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頭等大事和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相繼出臺了《甘州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甘州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甘州區義務教育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等,設定了推進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有序、高效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發展的突破口:一體化辦學
為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甘州區不斷創新管理模式,2013年,區教育局制定了《義務教育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成立13個“聯校辦學管理委員會”和5個“劃片招生對接捆綁區”,建立捆綁發展聯合體,積極探索推行大分片管理模式。
在實施“一體化辦學”改革中,甘州區采取了“聯校辦學”、“聯片辦學”、“對接捆綁發展”三種運行模式。城區學校分別與1所或多所農村學校對接,組成辦學聯合體,實行大學區辦學,抱團發展;鄉鎮以中心學校為單位實行區域內聯片辦學;城區初中和劃片招生學校實行對接捆綁發展,實現生源均衡。
同時,區上把統一發展規劃、統一教師管理、統一教學管理、統一質量評價、統一捆綁考核“五個統一”作為確保區域“一體化”辦學工作順利實施的有效保障。在辦學聯合體內部,探索創新硬件建設和經費投資渠道,實現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建立教育質量一體化評價制度,促使各成員學校縮小差距;實現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生源輸送等方面的提前對接,促進共同發展。
為推動“一體化辦學”改革,甘州區還制定下發了《城鄉中小學結對幫扶方案》,探索建立校長、教師交流補充機制,將教師合理流動、學校結對幫扶工作與區域“一體化辦學”試點改革工作有機結合,積極推行校長輪崗、教師交流、擇優選調、筑巢引鳳等多種人才引進和資源配置方式。
2013年,甘州區13所城區學校與26所農村學校結成幫扶對子;137名城鄉教師進行了對口支教和交流學習;15名鄉鎮中心學校校長進行了輪崗交流;引進外縣區優秀人才18名,從農村中小學選調49名教師到城區學校任教……2014年,區上進一步完善了聯合體內教師支教交流工作機制,組織216名城鄉教師進行對口交流,并選拔74名農村教師補充到城區缺額學校任教。
作為一所區屬學校,甘州區南關學校從2012年就開始在一體化辦學方面進行大膽的嘗試。根據區教育局“一體化”辦學的部署,由南關學校牽頭,張掖三中、三閘中心學校、花寨中心學校、安陽中心學校組成辦學聯合體,實行一體化辦學。
辦學聯合體實行“管理委員會”管理體制。南關學校與各聯合體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進行對口定期交流。由南關學校選派教師赴張掖三中、三閘中心學校、花寨中心學校、安陽中心學校支教, 聯合體對口學校選派教師到南關學校頂崗學習并執教。交流期間,教師的業務考核在任教學校進行,并報送原學校備案。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南關學校一體化辦學聯合體各校在學校管理模式、課堂教學、教研活動、育人環境、教學質量、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入學等方面逐漸形成一體化特色,并且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同課異構、同學科教研、學科優質課教研、德育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基本實現了一體化辦學的目標,達成了“捆綁式”發展的目的,5所學校的辦學水平比實施一體化辦學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
通過實施“一體化辦學”改革,開展“送教下鄉”、“跟班培訓”、“掛職鍛煉”等活動,進一步優化了資源配置,像南關學校這樣的辦學聯合體的活力不斷釋放,甘州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新突破。
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點:教師隊伍建設
在推進一體化辦學改革的同時,甘州區還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據了解,為縮短新聘教師教學和班級管理適應期,更好地滿足農村教育需求,甘州區從2007年開始,要求新聘教師上崗前,必須在城區學校接受半學期的實習和帶班實踐,開展崗前教學“練兵”。 同時,啟動實施“構建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讀書工程,將提高教師內驅力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著眼點。
圍繞教師隊伍建設,區上積極探索“行政+學會+基地”縣域教師培訓模式,利用成立的語文、數學、英語、史地、物理、生化、音樂、體育、美術、班主任、學前教育、心理健康等12個學科研究學會,積極組建學科專家團隊,扎實推進走教、評課、說課、送課等教研活動,實施中小學教師學科能力提高計劃、中小學骨干班主任能力提升計劃、青年教師體藝素養提升計劃。
2014年,組織1900名教師在學科研修基地參加集中研修,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12次,受訓教師達2426人次;340名青年教師參加了35歲以下青年教師體藝素養提升行動;積極承辦省教育廳國培項目校本研修和遠程研修整合項目,組織3326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全員網絡研修和校本整合項目試點。全年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累計達9000多人次。
此外,為了優化城鄉師資配置,完善骨干教師培養選拔機制,強化教育人事管理,還選拔了74名農村教師到城區缺額學校任教,考核認定100名區級骨干教師,并落實區級先進個人表彰一次性獎勵1000元激勵機制,啟動實施教師2年一次體檢工作。在捆綁發展聯合體內部,進一步落實優秀人才限額外聘任政策,29名教師聘用到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
在高效課堂建設方面,甘州區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強化服務意識,搭建多元化的教科研平臺,堅持以科學評價促進學生成長、引領教師發展、推動學校發展。
2014年,舉行了全區初中7個學科優質課評選工作和小學教師說課比賽;開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動12次,受訓教師達2426人次;青西中學、大成學校、西街小學、區一幼被確定為省級“金色教苑”基地;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大幅提升,參加甘肅省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音樂、歷史等5個學科優質課比賽的8位教師全部獲獎,省市區級立項課題200多項。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甘州區不斷完善制度約束和人文管理,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嚴格執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僅2014年,就對存在違紀違規行為的7名個人和負有管理責任的相關學校進行了嚴肅處理,清理在編不在崗教職工49人。
同時,進一步完善教師支教交流工作機制,調整交流5名城區教師,選派17名教師分赴甘南、肅南民族學校支教,并公開引進和選聘18名應屆師范院校免費師范生,新增71名教師在進行崗前培訓后全部分配到基層教育工作崗位。教師隊伍更趨合理,城鄉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整體提高。
教育均衡發展的總目標:社會滿意度
近年來,甘州區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時代目標,緊扣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時代脈搏,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事業亮點不斷涌現,社會滿意度不斷提升。
德育工作成效顯著。針對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甘州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校園文化建設、課堂學習教育、社會實踐相結合,組織開展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民族團結主題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學雷鋒”、“倡揚孝道、感恩母親”、“24字人知人曉工程”等主題實踐活動,著力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搭建全方位的教育網絡。
2014年,張掖二中通過省級文明單位驗收,6所學校通過全市“快樂校園”驗收,青東小學等3所學校通過市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驗收。全區各學校利用世界讀書日、紀念孔子誕辰活動,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和首屆校園讀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活動,讀書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
辦學條件全面改善。立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際,甘州區持續加大基礎教育學校建設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全區辦學條件。2014年,爭取項目資金5233萬元、教育基建項目15個,建設校舍面積3600平方米,完成新墩鎮中心學校、農場學校、張掖五中、農二中4個擴容改造項目。區級配套資金5032.5萬元用于學校項目建設,完成民族小學、西關小學校容改造項目建設,甘州區第二幼兒園土建項目全部完工……薄弱學校改造、學前教育建設、校安工程、教師周轉宿舍、農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項目的實施,全方位改善了甘州區的辦學條件,促進了城鄉學校辦學層次的整體提升。
為進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甘州區還不斷加大信息技術裝備建設力度。 2014年,全年完成教育裝備和信息化投入資金623.7萬元,新建計算機教室24個,新增“班班通”學校26所,完成“校校通”改造升級工程, “人人通”建設任務效果明顯,中小學教師開通教育個人空間,3萬多名學生建有個人空間。 2015年,又投入省級資金1232.7萬元,為47所中小學配備計算機2246臺,為37所中小學配備計算機教室42間,為7所學校配備65寸觸摸平板電視74臺,裝備多媒體“班班通”教室74間。
學校文化內涵不斷提升。圍繞現代學校建設,甘州區積極挖掘學校文化建設內涵,逐步形成以綠色學校創建為看點,以家長學校建設為重點,以傳統文化建設為支點,以節水型學校創建工作和節能宣傳周為抓手,以創建語言文字示范校為契機,深入推進語言文字工作的校園文化創建機制。
2014年,全區學校環境教育率達到100%,張掖五中、青西中學創建省、市級綠色學校通過省、市級驗收;共創建家長學校227所,全區家長學校創建率達100%;張掖一中等3所學校通過市級文化示范校驗收;4所學校通過市級“節水型學校”創建驗收工作并被命名;青西中學代表張掖市參加“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甘肅賽區選拔賽,取得團體二等獎的優異成績,3所學校通過市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驗收。
陽關體育運動特色鮮明。為深入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發展,甘州區制定下發了《甘州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和《甘州區校園足球布點學校經費管理使用細則》。2014年,組織開展了第12屆全國學生運動會“陽光少年”評選推薦及甘州區第二屆“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等活動,并承辦了甘肅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聯賽;完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及數據上報工作;創建校園足球布點學校22所,增加校園足球非定點學校6所;4所學校通過市級陽光體育運動示范校驗收。
各學校依托課堂教學、課間活動、運動項目、社團組織、校園活動,著力打造陽光體育品牌。甘州區民族小學代表甘肅省參加2014年“誰是球王”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西北賽區比賽小組循環賽,獲得娃娃組第二名,南關學校被確定為首批省級陽光快樂示范校。
教育治理力度不斷強化。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甘州區還積極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著力強化教育督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全區中考及小學學業水平測試考核評價辦法》,探索完善小學學業水平評價機制。落實中考招生改革,進一步調整學科分值,全面落實優質高中招生名額按省級示范性高中35%的招生名額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學校的政策措施。
2014年,完善了5個一級督學責任區,10個二級督學責任區,并聘請63名兼職督學,完成對全區30所中小學、2所幼兒園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對創建的40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進行評估驗收,修訂完善《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行為的實施意見》,加大了對有償家教、亂收費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各類教育實現協調發展。近年來,甘州區深入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建設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2014年,8所幼兒園通過“省級示范園”和“省級一類幼兒園”復評驗收;22所城鄉幼兒園結成幫扶對子;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
同時,高中教育實現了特色化發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9.6%。2014年全區參加普通高考5687人,上線5195人,上線率91.35%。職業教育辦學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區職教中心參加全省中職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綜合排名全省第二;完成了“全市30萬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
為促進民辦教育規范健康發展,甘州區對民辦學校校(園)長和辦學投資人進行了業務培訓,落實100名民辦幼兒教師參加國培計劃;依法審批“金安潤園幼兒園”和“甘州區愛爾貝幼兒園”;對56所民辦幼兒園、學校、非學歷教育機構開展專項督查。
為民辦實事,推進教育公平。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甘州區將教育公平放在突出位置,深化陽光入學、陽光招生、均衡編班機制,健全信息公開制度,強力推行城區中小學對口招生、整體劃撥政策,切實規范招生秩序,保障學生就近入學,擇校、擇班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執行方面,2014年,甘州區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1375.92萬元,實施學校130所(含教學點14個),供餐學生春季學期23476人,秋季學期22388人,供餐率100%。
為方便學生上下學,甘州區則著力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司管理、部門監管”的校車運營模式,確保校車安全運行。全區73輛專用校車,覆蓋14個鄉鎮,接送41所農村中小學、幼兒園學生5488人,專用校車接送率達89.2%。
據統計,2014年,甘州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均達到100%,鞏固率分別為100%和99.9%,217名殘疾兒童全部隨班就讀,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3%以上;49679名中小學生享受到了免雜費、免教科書費政策,10881名寄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補助政策;全區1815名家庭經濟困難在校普通高中生享受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共計272.23萬元;1360名中職學生享受國家免學費政策受助金額累計136萬元,為995名中職生發放中職生免學費補助資金99.5萬元。
當前,甘州區正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著時代的呼喚,穩步前行。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