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真誠的、無私的、一視同仁的。盡管孩子情況不同,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愛的教育下長大成才。
——郝榮榮
她是學生眼中的“媽媽”,時刻把學生裝在心中,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她是家長眼中的“女神”,不僅有著過硬的教學能力,更有潤物細無聲的愛生之心;她還是同行眼中的佼佼者,所獲榮譽涵蓋市級、省級。近年來,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教師郝榮榮用專業、專心彰顯著師者風范。
刻苦鉆研教育理論 ?積極研究教學規律
“我從過去不懂得教書到現在懂得教書,在教育工作上始終充滿干勁,這源于發自心底的熱愛?!?986年6月,郝榮榮從慶陽師范畢業,隨后分配到慶陽師范附屬小學(后更名為慶陽市東方紅小學)任教,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29年。29年來,郝榮榮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把心血和愛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把青春留在了慶陽市東方紅小學的校園里。從參加工作的那天起,她就暗下決心,為人民的教育事業,為慶陽老區的教育事業,為自己認定的事業奉獻一切。
語文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一門學科,作為啟蒙老師一要學好,二要教好。自走上工作崗位后,她就以“學”字當頭,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憑著勤奮好學、刻苦鉆研、不斷探索的精神,在工作之余,學習完成了大專要求的全部課程,取得了大專學歷。平時,《甘肅教育》《上海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班主任》《有效教學十講》《竇桂梅教育拾蟲記》等都是她的良師益友,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她實踐經驗得以升華。
同時,她在實踐中積極學習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情景,多元互動,開發學生智力,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主旨,注意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參與式合作學習”的思想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
自參加以來,郝榮榮先后承擔了“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目標教學”、“作文導改”、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實驗、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實驗等課改實驗。首輪“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當時在一無模式,二無參考,三無經驗,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她憑著自己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掌握,憑著對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索,憑著對孩子的責任心,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犧牲了節假日,做了教具、掛圖、卡片,編寫兒歌,使首輪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結出了一套拼音教學的方法:拼讀法、直呼法、三拼法、標調法;總結了前鼻音、后鼻音常用字的規律,為以后從事語言文字和普通話測試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注·提”實驗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她善于引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善于發掘教材中的重難點,善于表達文章感情及自我感情,課堂鮮活,氣氛熱烈,師生思維發揮到極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多次承擔對外公開教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近幾年,隨著課改的深入,她注重了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作文教學,大膽嘗試學生參與作文評改的方法,通過師評師改、師面對面批改、生自評自改、互評互改、小組共同批改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在作文的評改中不斷地去實踐,利用手中的小小權利,來評判他人作文中好的題材,優秀段落,突出的語句,存在的問題,讓他們通過互批互改,既看到別人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又學到別人的優點。學生在探究合作中領會到寫作的奧妙,最終達到“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這種實踐,逐漸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用真誠感化學生 ?用真愛教育學生
教師的職業是偉大的,光榮的,但也是辛苦的,是默默的,是需要犧牲的。要把一個六七歲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養成一名出色的學生,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郝榮榮在教低年級時,手把手地教孩子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學習,怎樣聽課,點點滴滴,默默無聞,幾十年如一日。她每天總是提前到校,最晚時下班,晴天雨天,從不間斷,有了頭痛腦熱等小病也從不請假。
1990年的秋天,犯有頭疼病的她,有一天終于堅持不住,請假在家休息治療。一天下午,張玉燕、杜濤等十多名學生到家中看望病中的老師。當她從學生口中得知,兩天來,班上的語文課無人上,班級混亂時,她毅然帶病到校上課。
1993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正值中考在即,在埋葬了父親的第二天,她就帶著淚水到學校上課了,這是一個平常兒女無法做到的。
她熱愛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學生愛得真摯,愛得深沉,愛到細微處。工作中,她是一名實干家,每天堅持提前到校,身體力行,親自動手提水、拖地、擦玻璃,組織學生就餐,為學生發饃分湯,樣樣都干。她所帶的學生張建成因剛做完心臟手術,不能劇烈運動,每次外出、聽課時,她總是用自行車推著他走,親自照顧他完成學習等任務。
她還經常為學生擦鼻涕,剪指甲,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每個學生。經常聽到家長說:“把孩子交給郝老師,我們一百個放心。”每到開學分班時,總有學生家長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要把孩子放到她班上,因而她所帶的班級每年都是人數最多的。她一直踐行著這樣的理念——“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無定法。在創建一個堅強有力、團結奮進的班集體過程中,作為班主任,她認為對學生必須有普遍的關注、普遍的期望、普遍的信任和必要的寬容這四種愛的態度。關愛學生,在物質上給予幫助,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愛護,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和支持。
她常常用語言開導、鼓勵、教育學生,經常與學生談心,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消除學生的精神壓力,取得學生的信任。在學習上不偏袒、不歧視、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她認為,“在學生遭到變故惶恐不安時,在學生百無聊賴不思學業時,只有用愛,用心靈的交流才有教育效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從教29年來,她一直用真誠和熱情去填補他們情感的空缺;用溫暖和愛心去修補他們的心理困惑;用信心和關愛去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她還常常告訴年輕教師: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起點和基礎,轉化后進學生的一切技巧與方法,離開這一起點都會變得蒼白無力。她做到了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真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管理學生。
后進學生李永康父母在外地工作,平時只有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照看,三年級前語文考試沒有及格過一次,同學看不起,自己學習沒信心,四年級李永康分到郝老師班上,她發現李永康勤快,拖地非常認真,跑得也快,于是就創造機會,讓他發揮自己的優點,及時表揚他,從而提高他在同學心中的位置,樹立他的自信心,并抽時間給他補課,四年級第一學期中考他的語文終于考了63分。他的媽媽激動地拉著郝榮榮的手說:“老師,多虧你了,我們的娃并不傻,還能學呢!太謝謝你啦!”
發揮帶頭作用 強化輻射效應
郝榮榮在提高自我的同時,還十分關心年輕教師的成長,關注學校的發展,熱心幫助指導他們的教學藝術和管理方法,經常同他們談教材、談教法、談自己的見解,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件制作、教風教態、儀表著裝等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深入研究,追蹤聽課,幫助青年教師逐步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他們綜合素質和課程適應能力。指導青年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編撰教案;制作教學課件;如何進行板書設計,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如何上好導讀課以及在課前了解學生的基礎等方面的問題,都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在她的精心指導下,學校多名青年教師在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先后指導的岳麗君老師在2007年5月獲全市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王沁老師在2012年7月獲慶陽市教育教學論壇一等獎,王瑜、李海霞等老師在學校優質課比賽中均獲獎。
凡聽過她講課的老師,無不驚嘆她專業知識的淵博,思路的清晰,教學語言的優美和教學技藝的精湛。問起她從教的體會,郝榮榮深有感觸地說:“唯有創新,才能超越。作為一名教師,要敢于創新,勇于超越,并在創新中不斷升華自己,走向卓越?!?/p>
小學教育是社會大廈的基石,為了民族的千秋偉業,需要一批又一批默默奉獻者去夯實這一基礎,成為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的人。而東方紅小學教師郝榮榮就是這支隊伍中的“自愿者”、“真誠者”、“執行者”。從教29年來,她嚴格要求自己,以德立教,以愛育人,為人師表,治學嚴謹,教學扎實,在平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學生們都說她是老師,更像媽媽,她自己也常說:“我愛學生們,他們就是我的孩子?!?/p>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