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關鍵詞】 拼音教學;一年級;規律;方法;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075—01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好壞,對今后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農村一年級學生,由于受到的學前教育的水平不同,拼音基礎也不同,客觀上給一年級拼音教學造成了一定影響。如何讓一年級的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拼音,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索。
一、遵循客觀規律,選擇科學教學策略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特點以及個性心理方面都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分析一年級新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其規律,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初入學的學生在知覺、記憶方面還帶有很大的直覺性、形象性,抽象思維較弱,容易被新穎的事物所吸引。因此,要讓學生愉快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就必須采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使他們初次接觸學校與課堂時,能夠建立起愉悅的心理體驗,這對他們將來的學習會有積極的影響。在教學單個拼音字母時,要讓學生用心聽教師的發音,仔細看教師口型的變化,然后自己去嘗試發音,去體會發音的過程,探索發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知識上,找到新的未知點。
二、豐富課堂教學,選擇恰當教學方法
1.游戲。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學生非常喜愛的事,這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能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松松地記,深受學生歡迎。例如,在教學“ɑi ei ui”時,教師可以帶學生玩一個“打電話”的游戲,讓兩名學生邊表演打電話邊對話:“ui ui ui,我是小ɑi,你是誰?”“ui ui ui,你是小ɑi,我是小ei。”這樣,學生通過玩游戲,實現了反復朗讀,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兒歌。兒歌因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ɑ o e”時,教學生朗讀兒歌:“嘴巴張大ɑ ɑ ɑ,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學生邊唱邊記住了ɑ o e 的發音。
3.圖片。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在學習字母時,往往需要借助直觀教具這一外部的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圖片能把抽象的無意義的字母和直觀的圖象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因此,在上課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插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
4.圖片和兒歌結合。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編兒歌,體驗發音的方法。學生看圖編兒歌之前,教師要先做個示范,講清一些編寫要領,讓學生在本來感覺到沒什么可學時,產生新的興趣。如,在教“ɑ”時,教師示范:“寶貝練唱,嘴巴張大ɑ ɑ ɑ 。”并告訴學生這個兒歌前面分句是圖中的事物,后面分句是發音要領,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編兒歌。
5.情境圖和生活結合。形象地教拼音字形,除了讓學生聯系課文中的情境圖,找出與拼音部件相似之處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在家里、在幼兒園里、在街上、在公園里等實際生活中與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如 ,“ y ”像媽媽晾衣的撐桿; “ m” 像爺爺的耙子;“ b ”像奶奶廚房里的刀架。當單調的拼音字母與實際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結合起來的時候,學生已牢牢記住了拼音部件的樣子。
三、鞏固學習成果,開展多彩課外活動
在提高課堂四十分鐘教學效率的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一系列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以配合、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除了常規性的拼音驗收以外,可在班上舉辦拼讀拼寫比賽,表彰拼音學得好的學生,激勵學生學好拼音、說好普通話。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吸引學生,鼓勵學生根據拼音去閱讀故事,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小組閱讀,以及讓學生互相把同學的姓名用拼音寫出來。除此以外,還可以鼓勵學生用拼音學寫簡短的日記。在鞏固學習成果的同時,還要注意家校聯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校和教師必須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每次一年級入學,教師都應該及時與家長溝通,召開家長會,虛心傾聽學生家長的教育意見和建議,并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的、密切的聯系,力求及時溝通,最大限度地爭取家長的支持。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