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瓊
【關鍵詞】 個性化閱讀;重點;質疑;聯想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086—01
多年來,我們探索并實踐著個性化閱讀,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閱讀能力,形成了獨立的閱讀個性。下面就個性化閱讀的批注談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
一、把握重點
著眼整體,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作為批注首選。如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提出這樣一個批注要求:邊讀邊想,課文寫了高爾基父子間的幾件事情,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寫的,用最簡潔的語言把每件事情寫在課文邊上。在此基礎上,老師啟發學生根據批注或文中的關鍵詞,看看哪些詞語直接反映了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發生的兩件事,討論結束后,讓學生將板書的內容——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寫在每個段落的邊上。這樣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練寫小標題,既能提高學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又能提高閱讀效率。為了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在讀了文章之后,隨時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想。如學生在讀了《向命運挑戰》的第二段后寫下這樣的批注:“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霍金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為他能經受住極端惡劣的身體條件的考驗。現在正值冬天,我感冒嚴重,有時候卻想請假休息打退堂鼓,可看到霍金在頭部受傷24小時后仍然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看來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啊!”這些批注,不僅能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激發質疑
“學者先要會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才會讓他們讀進去,真正地走入文本,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質疑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一種挑戰,一種探索。有學生在《鳥的天堂》中作出了如下批注“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里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又為什么不加引號?”還有的學生在《凡卡》的第二段后作出了這樣的批注:“我覺得作者寫得不對。凡卡連飯都吃不飽,又怎么會寫信呢?難道他還有錢上學嗎?”瞧,他對作者的作品產生了懷疑!正是因為有了他的這個批注,才讓我們的課堂辨論有了源頭。
三、培養聯想
閱讀中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能夠自覺地由課文遷移到課文以外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信息的歸類整合。如學生在《雨》的第二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寫得多么準確。還有的同學在《登山》中7自然段“登上山頂”旁邊作了一個批注“無限風光在險峰”,他們能把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做到觸類旁通,真正把知識學活了,內化成了自己的一種能力。閱讀過程中把不理解或難以理解的詞語、句子等用相關符號標出,或在與作者有不同見解的地方注明自己的觀點等。此批注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適時評價
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交流的“場”,讓他們積極展示自己的閱讀批注成果,促使學生由個體封閉式的自學感悟向群體合作式的交流溝通邁進,克服從眾心理,大膽表達自己閱讀的感受,傾聽別人的見解,汲取他人的觀點,以獲取最佳的閱讀成效。如學生在讀了《詹天佑》之后,對“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的旁邊作出了精彩的評價。但也有對文本作出否定的評價,如我的學生在《賣火柴的小姑娘》中“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處如此批注:“墻上能擦著火柴嗎?如果能,那又是一堵什么墻?”他的這一細致而又合理的評價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時學生各抒己見,還真認同了這位學生的批注。有的學生在《凡卡》一文的結尾“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處作了這樣的批注:可憐的凡卡做了個美夢!作者以凡卡甜蜜的夢結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滅。這個結尾竟然把凡卡悲慘遭遇暴露無遺,作者真可謂是匠心獨運啊,不愧為文學巨匠!這種評價式閱讀極大地調動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因為他們成了課堂的主人,成了讀書的主人。
五、示范引領
剛開始指導學生批注時,教師可以示范,利用實物投影呈現自己的批注,直觀地引導學生學習批注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自主批注,然后以小組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及時反思自己批注的情況,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批注質量。教師還要定期開展讀書批注展示,評一評,誰做得更好,誰的進步更大;還可以通過開展書評活動,看誰的收獲最多,誰的思考更有價值,讓學生從中懂得,批注式閱讀既是一種自學方法,也是閱讀成果的一種展示。
編輯:劉於誠